APP下载

家校社共合作 助力学生成长

2021-05-23朱嘉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家庭教育情感教育

朱嘉磊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除了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也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学校在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同时与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配合,使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受到比较系统、科学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从而提高情感认知水平,健全人格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情感教育;人格培养;校园文化;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7-0049-02

0 引言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新闻屡见报端,导致社会舆论对此持续关注和热议。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梳理与剖析,不难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是这些学生情绪、人格极端化的重要原因,集中表明当代部分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情感和人格障碍。二是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固然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一些流行的网络娱乐文化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有效的法律监管,沦为青少年的“精神毒品”。而现实生活与学习的烦恼也促使他们更倾向于从互联网中寻求刺激与安慰并渐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导致与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日渐疏远,社交能力不断退化,性格逐渐变得敏感、孤僻、偏执。

面对互联网对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冲击,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警惕和防范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现实,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积极寻求教育观念与策略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机制中,家长和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考试分数等外在表现,并未将学生的内核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发展保持相对忽视的态度,教育工作中“知”与“行”分离的现象尤其突出,很大程度制约了中学生情感与人格的健康发展。中学生处在情感、人格、意志、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较为动荡、易受外界影响与干扰的阶段。因此,有必要将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纳入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法来持续关注学生情绪、心理、观念以及品德的发展,同时限制或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尊重其人格的多样化发展,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这对中学生未来的求学、工作和生活将大有裨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情感教育是人格培养的核心。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1]。因此,抛开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不谈,培养人格健全、情感和谐的合格人才是教育者的最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在教育中依靠阅读的力量

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真挚的情感。在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能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目前,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部分我国先秦以来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深沉而境界高远的道德情感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2]。因此,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可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以情感为切入点,抓住文学作品中情与理的内在关联,使学生能够领悟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质。教师可进一步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和现实基础,在课堂上设置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与体验,架起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碰撞,获得情感的培养与升华。

2 在教育中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传统意义上,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校园建筑、景观、宣传设计,也包含校训、校风、文化氛围等必备元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素养,规范学生价值取向,对他们情感与人格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的建设,除了肉眼所见的物质文化外,更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層次[3]。在设计校园精神文化时,一方面要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校园文化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应将情感因素放在首位,顺应学生的情感需求,不搞“假”“大”“空”的表面文章,不一味地说教,摆脱严肃的氛围,同时以严格的校园纪律与制度作为保障,做到“以情感为内涵,以制度为形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为诱因,建立起真正能被学生接受与认同的校园文化。

例如,许多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诸如歌唱大赛、班级合唱比赛、新年文艺汇演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通过亲身参与其中,学生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情操,激发创造热情,完善人格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摆脱网络低级趣味对思想的影响。除此以外,组织学生兴趣社团,开设校园文化角,举办课外专家讲座,开发校本课程,建设自然科学课程基地等也是可行方法。通过多样的手段,能够唤起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情感,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校园文化对其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实现教育“立人”的目的。

3 在教育中完善与家庭教育的衔接

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奠基性教育。轻松、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对学生身心的早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对学生情感人格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实现在育人方面的家校合作,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研究课题。

学校应积极筹划组织  各校应成立由校长、德育副校长、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组成的家校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家校合作工作会议;运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工作计划、课程安排,并推送情感教育文章供家长阅读浏览;利用假期时间积极举办家长会、专家专题讲座,开设专门的家长情感教育课程,切实提高家长群体的情感水平,帮助其在处理亲子矛盾时善用合理、无害的情绪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为子女树立管理情绪的榜样,并带来积极的情感反馈。

班主任要发挥纽带作用  班主任积极使用家校联系平台或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进行家校联系,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和课堂的情感与心理表现,主动告知家长学生情感能力与人格发展状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主任要多进行家访,与家长深入探讨与分析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寻找解放方法。

建立开放式校园  每学期定期设置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来校观摩开设的情感教育课程并组织家长研讨会,与校方共同讨论学生情感与人格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集思广益,寻找对策,创设积极的家校合作氛围。

4 在教育中利用社会实践的价值

社会实践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与世界、提升情感认知的有效途径。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知与行联系方面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为锻炼学生心理和情感品质提供机会,也为深化课堂提供条件。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在实践中的悟。

要注重学生在活动时的领悟  学校可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文化馆和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参观浏览,实地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追溯民族的兴衰与变迁,感受祖国大地山河的壮阔,使其能领会到自己明日的担当与使命,增强其对国家的情感和责任感。

要注重学生的感悟  中学生长时间待在学校,与社会存在脱节,对生活的艰辛缺乏清晰认识。基于此,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农业劳动,学习如何除草,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如何收割……通过切身体验来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明白平日自己的所饮所食皆来之不易,进而懂得要节约粮食,尊重劳动。

要注重学生的省悟  许多中学生习惯将学习与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种种外在因素,对自我缺乏该有的反省,因此易出现不满、愤懑等不良情绪,学习上态度消极,不思进取。因此,教育者可组织学生前往特殊教育学校,给那里的学生表演,与他们一起吃饭、上课、玩游戏以及座谈交流;或者与社区或福利机构合作,前往孤儿福利院献爱心,进行义务劳动等。这样除了让学生学会关爱弱者,提高爱的能力之外,也能帮助他们体会苦难的含义,清楚坚持的意义,明白奋斗的价值,最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式与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活动的三点“悟”,学生不仅能验证课堂中的所闻所学,深化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也能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将外在的体验内化为精神的财富,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內涵,完善自身情感与人格品质。

5 结语

目前,许多中学都在不断发展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育人新模式[4]。

该模式以情感教育为手段,以人格培养为目的,旨在培养出具有良好情感品质和健全人格、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具有感恩之心和友爱之情的优秀中学生。但同时,该模式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教育者面对的困难与形势也日益严峻,如何切实填补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空白,丰富人格发展,防止互联网不良影响的乘虚而入,需要认真思考、持续学习,在教育中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参考文献

[1]柏兴林.情感教育:青少年主动发展的催化剂[J].零陵学院学报,2005(2):5-6.

[2]伊廷菊.文学课的情感教育与学生人格的培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3):112.

[3]郝丽娟.浅谈校园文化对完善学生积极人格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6(20):235-236.

[4]孟丽娟.家校共育:促进“我与孩子共成长”[J].中国德育,2018(15):35-38.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家庭教育情感教育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