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的推进路径

2021-05-21李彩霞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培师德师师德

李彩霞

(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通化134100)

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影响教育发展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支热爱乡村、阳光美丽、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乡村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养成教育具有核心作用。

笔者对县域内近几年的师德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以往师德培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警醒批判式或者戒律宣讲式培训较多,此类培训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体罚、乱办班、学术不端等个别现象,为了给广大教师敲警钟而开展,这种培训,因教师被痛批而产生抵触情绪,培训效果可想而知。第二,培训的方式单一,要么是领导照本宣科讲文件,要么是高校学者讲理论,曲高和寡。第三,教师师德建设主体缺位,以往的师德培训活动,把教师看作被动地接受灌输、强制改变的对象,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不计。第四,师德演讲过于“伪圣化”。师德演讲比赛表演戏份太过,空号喊得太多,有华而不实的感觉。师德标兵“伪圣化”的故事能博得泪水和掌声,但老师不愿效仿,不可能内化为受训教师的道德意识和师德行为。最后,县域组织的师德培训缺项目资金支持、少优质课程资源。以上问题制约区域师德养成教育的成效,影响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线下集中培训项目为例,从研——思想铸魂定方向、塑——引领互学塑师形、践——校本实践强师德三个方面论述县域推进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的新路径。

一、研——思想铸魂定方向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人民的幸福生活,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项目组从研读国培文件、研磨协同机制、研究师德政策、研制培训方案入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乡村教师思想铸魂。

(一)研读国培文件

项目组认真查阅“国培计划”十年的文件,梳理历年文件中关于师德培训的具体要求,详见表1。

表1“国培计划”文件中关于师德培训的表述

上表可见,师德师风培训在“国培计划”中逐年被重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内容体系愈加细致严密,一幅增益有度、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师德建设图景缓缓展开[1]。国培师德培训内容逐年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思想政治素质、立德树人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师德内容进一步细化,师德内涵更加丰富,呈现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国培计划”中,师德培训从课程模块到必修课程再到培训项目的变化历程。2017年“国培文件”中关于师德培训的表述,标志着正式把“国培计划”纳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2]。2020年的文件中“深入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师德培训方式、培训话语权和师德建设主体转型迭代发展的趋势。

2013 2017 2018 2019 2020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教师厅[2017]2号教师厅[2018]3号教师厅[2019]2号教师厅[2020]1号将师德列入必修课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典型案例厚载师德,着力培养造就“四有”好老师。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教师校长国培的首要内容,设置培训课程专题,贯穿教师校长培训全过程。要将师德师风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法治观念、价值认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设置“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模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示范性项目中设置“师德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深入推进师德养成教育。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全教会精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试行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分享展现时代风貌的优秀影视作品,讲好身边最美教师的教育故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示范性项目中设置“师德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

(二)研磨协同机制

根据《吉林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精神,依托国培项目推进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既要做好层级协同,又要做好县区与培训机构的协同,更要做好教师进修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

1.层级协同。层级协同又称纵向协同,是指省、市、县、校协同推进培训项目,一是省教育厅做好国培项目的顶层设计,培训重心下移到县区;二是市教育局参与各县区承担的国培项目并给与指导;三是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双轮驱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四是基层学校支持教师参培,协助做好训后跟踪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层级间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对于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师德养成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2.外部协同。外部协同指县区与培训机构协同,县区与培训机构在培训项目申报、组织实施、成果梳理、绩效评估等环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推进,实现合作共赢。

3.内部协同。内部协同是教师进修学校各部室协同,项目实施过程中,整合干训、教研、科研、电教、后勤和师训各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推进合力,共同设计、实施、评价项目,开辟区域师德养成教育整合与创造新局面。

(三)研究师德政策

研究师德政策文件和培训标准,能够更好地把握新时代赋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深度思考和实践“为谁培养教师”“怎样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问题。项目组深入研究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师德培训课程标准等。参训学员在训前认真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

(四)研制培训方案

依据《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认真研制培训方案。1.做好需求调研,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和参训教师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科学做好培训需求分析。2.确定主题和目标,培训主题定位师德养成教育,制定可评可测的目标任务。3.确定实施步骤,根据师德养成教育的特点,把集中培训按照研师德、塑师形、践师能三段式进行。4.设计培训课程,培训课程设计突出递进式、体验式、案例研讨式等特点。5.聘请授课专家,授课专家不仅包括高校教授、全国优秀班主任、2020最美教师、特级教师,而且邀请所有学员担任培训教师。6.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方式上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灌输式,增加主题论坛、案例观摩、网络研修、课堂实践、师德演讲等体现学员参训主体的培训方式。培训方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从社会本位为主转向社会需要与生命意义兼顾,从规训与抑制生命转向对生命的尊重和激发,从独白转向对话[3]。

二、塑——引领互学塑师形

从观念到行动的重塑是师德养成教育的核心。塑师形阶段通过专家引领、榜样示范和同伴互学,突出学员师德建设主体地位,促进参训教师提高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行为,达到知行合一境界,最终形成“凝道以成德,显性以弘道”。

(一)专家引领

师德认识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前提和基础。专家理论引领重在提高师德认识,解决师德养成教育的“道”。“道”是灵魂,是方向,通过专家的引领帮助教师解决“为什么要自我加强师德修养”的问题。按照“前置性学习文件——课堂质疑——专家解答——分组研讨——专家引领”的步骤组织活动,扭转以往专家一讲到底的师德培训模式。训前学员自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课堂上学员与专家质疑问难、互动交流,专家在高处、难处做引导点拨。

(二)榜样示范

榜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发挥强烈的示范、感染、熏陶以及激励作用,有助于受教育者提升认知、理解认同以及实践等能力[4]。师德师风培训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如何把理想信念、师德规范化成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变为教师个人职业生活中的稳固的个性特质表现出来并影响他人是关键。项目组请全国优秀班主任、2020年最美教师代表、脱贫攻坚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现身说法,通过榜样带动,将师德内涵更加具体化,坚定每一位学员内塑师魂、外塑师形的坚定信念。

(三)同伴互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教师“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5]。高尚的师德必须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培训课程从专家引领、榜样示范进入同伴互学实践阶段非常必要,学员在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案例观摩、中国教育故事主题论坛和培训文化的创建等活动中,体验到同伴互学带来的“在场感”和主体地位。

1.学科立德树人。叶澜教授说:“上好课就是最大的师德。”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同时也为师德养成教育指引方向。同伴互学阶段学员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分班进入基地学校,上午学员结合学段学科特点,立足学科育人的主题,全员参与学科立德树人教学案例研讨活动,学员边观课思考,边参与网络工作坊同步评课议课。

2.教育故事论坛。基于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6]。项目组设计“我与中国教育故事”主题论坛活动,把乡村教师跟中国教育链接在一起,200名学员讲述200个师德故事,200个师德故事即200节师德培训微课程。所有的学员由被培训者变成培训者,一改过去“灌输式”培训的沉闷,“在场的学习力”激活每一位乡村教师分享的欲望,一场论坛把教师培训从传递中心,引向“对话中心”“建构中心”[7]。

3.培训文化创建。教师作为师德养成教育的主体,不仅是师德规范的遵守者,而且是新师德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营造尊重文化,项目组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专家与学员互相尊重,相信教师是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主力军。强调培训中的“发现”和“创造”,克服传统培训重“传递”和“灌输”的弊端,不仅强调学习者“个体成长”,更重视“团队提升”。[8]其次,创建主题文化,学员参培过程中时时处处展现“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课程主题。最后,注重营造新媒体宣传文化,学员在同伴的微信、QQ、美篇、简书、视频号和微博等新媒体发布的培训动态和学习感悟中获得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

三、践——校本实践强师德

振兴乡村教育仅凭少数优秀教师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发挥教师群体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依靠“国培计划”师德项目培养的种子教师不仅把自己培养成师德楷模,而且要带动和辐射区域内、学校内更多的老师一起走向优秀。校本实践强师德环节强调学校是师德养成教育主阵地,通过校内师德大讲堂、常规课堂育德和工作坊研修活动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

(一)师德大讲堂。项目组给各校下发“师德大讲堂”活动通知,要求县域学校在同一时间开展校本师德大讲堂,参训学员在本校讲述自己的“中国教育故事”,37所学校、200名学员、3000名教师同时参与活动,学员变成培训专家,师德故事变成培训课程,校园成为师德养成教育的乐园,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师德创建新局面拉开帷幕。

(二)常规课堂育德

学科教学的核心是学科育人。学员返岗后,把专家讲的、榜样示范的、同伴身上学到的和自己在培训中体悟到的,自觉运用到常规教学中。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聚焦育人方式变革,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工作坊研修

为了做好训后针对性跟踪指导工作,项目组利用网络工作坊空间,采取在线研讨、网络直播、成长论坛、经验分享、政策解读、专家答疑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参与师德养成教育、学科立德树人教学、育人故事分享等工作坊活动。用工作坊伴随教师永远行进在师德养成教育的路上。

研·塑·践三步推进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线下集中培训分三段式递进安排,通过培训机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校协同推进的培训模式,专家与优秀教师一起共创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师德建设盛宴,破解了县域开展师德培训的瓶颈问题,掀起师德师风建设的高潮,推进师德养成教育持续、科学、常态化发展。

总之,推进县域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重在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努力将“一段时间培训”转型为“长期系统培养”。通过研师德、塑师形、践师能系列递进式的师德养成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过程中,开创新时代县域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国培师德师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培计划”典型案例的培育与提炼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回访调研夯实“国培”基础
牵手国培幸福成长
我的国培“心” 国培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