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

2021-05-12汤晓莉袁文刚

公关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互动高校

汤晓莉 袁文刚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但两者又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这为我们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功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文章明确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的目标导向、参与共建和统筹管理等三项原则,并从主体、客体、方法三个方面对两者互动作用进行构建尝试,为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献策献力,以求有所突破和有所建树。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互动

引言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的共同目的是在于“立德树人”目标,因此引导和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两者互动关系研究及其当代启示分析,既是促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需要,又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1.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可行性分析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能力培养实践两个要素之间的价值表述,既有着内容交叉的共性层面,又存在着互不相关的个性层面。其内在机理具体表现为:目标取向方式的一致性、层次运行方式的差异性和功能呈现方式的互补性。

1.1 目标的一致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解力和表达力的想象,是上层建筑在观念层次方面的综合。在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是建设工作,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治校理念。如何适应这个情况的新变化,帮助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是摆在高校教育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它与思政课教学以及课程思政教学一起共同组成了当代高校“质量为先”和“特色竞争”的教学体系。无论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问题,还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程问题,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两者肩负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该如何提升高校人才核心素养能力和切实提高当代我国高校“育人”质量。

1.2 层次的差异性

尽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但两者中的各自要素对大学生的渗透方式和影响机制却有着不同之处。从表面上看,无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还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都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精心组织的显性教育手段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但如果细致分析来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立足于学校这一层面而做出的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其渗透方和影响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相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直接显性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则表现的更加明显。它是立足于班级这一层面而做出的有序组织和具体安排,其渗透和影响是通过面对点的方式,鼓励当代大学生塑造完美的创业人格,做好其职业生涯的规划。

1.3 功能的互补性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虽然在层次运行方式方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它们却蕴含着在功能呈现方式上能够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一面。一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为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导;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又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某种启示和引导。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属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个板块。大学生作为社会有力的后备军,应投身于全民创业浪潮之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转型的力量源泉。

2.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原则

2.1 目标导向原则

改革开放后,诱生出诸多见利忘义和金钱至上行为,这些都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困扰和阻碍。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强制性的灌输,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让青年学生群体在个人成长实践过程中去体验、领悟和认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过程中,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全面建成一个融课堂教学、文化引领、艰苦创业、敢于担当、品牌一流为一体,具有高校特点和学校特色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体系。

2.2 参与共建原则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的互动,需要学校多方参与。参与共建原则,强调人的主体参与共建意识。具体地说,就是要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为统领和以建设创新创业型高效为目标,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围绕播撒创新精神种子和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两个维度,将高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并形成特色鲜明和重点突出的、体现全面融入、全员覆盖、全程递进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以高校特色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和创业教育文化符号系统、以高校教师价值实现为中心的师资能力提升系统、以学生生涯成人成才为中心的教育课程系统和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项目集成系统。

2.3 统筹管理原则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的互动工程,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和诸多人员。目前,纵观省内外多所高校的具体实际,其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分属各自不同管理部门,基本处于彼此孤立和几张皮之下,其實践运行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问题的实质和归因,是源于文化自信的缺失。没有文化自信,何来的文化自觉。同样,没有实践层面的文化自觉,何来的路线层面上自信。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要实现良性互动,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统筹管理,强化责任分工,协调推进。

3.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模式构建

3.1 促进观念转变,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谁来组织、谁来协调和谁来参加。尤其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相结合后而形成互动,由那些部门和那些具体的人来分管及部署、跟踪和评定。目前,高校未能将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起来,具体的原因有很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最直接原因就是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不同主管部门基本上是处于彼此孤立和各行其是的局面。分管意识形态建设的部门,虽然经验较为丰富,但却脱离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分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部门,在主抓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实施方案,但却缺少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融入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经验。因此,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而又形成良性互动,需要统一思想和做好顶层设计。

3.2 促进文化融合,形成“主题”鲜明

高校遗传基因和社会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形成更好地适应、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形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要实现有效互动,要搭建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可供互动的“重叠区域”,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的破冰之处,也是我们高校开展工作和创新工作方法的融冰之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应在融合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框架内,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学特点和具体需要,确定一个旗帜鲜明的“主题”。创新创业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意识再现。2015年5月,国务院印刷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正是对这一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这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的实现提供了价值引导、任何养成和素质铸魂等育人功能。

3.3 促进载体创新,形成“平台”搭建

互动“平台”搭建与互动模式创新同等重要,在解决了上述互动目标和内容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互动载体创新和互动“平台”搭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表现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自我提高,成为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载体创新,利用新时达和新发展这一契机,开拓“微”社交平台和“微时代”网络传媒载体,不断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互动平台的搭建和创新,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探究为例(GFSK2019B004)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SK2017A0731)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jyxm10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余维臻,刘锋.创新型创业研究框架的构建与展望[J].技術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37.

[2]仓明.意识形态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12):20.

[3]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赵翠萍.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11.

[5]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1).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互动高校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