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10高惠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黄嘌呤布司嘌呤

高惠娟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紊乱引起的晶体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由尿酸盐结晶(痛风结节)沉积引起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1]。临床治疗可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阻止关节炎的发作,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及其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对于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2]。别嘌呤醇可使尿酸和黄嘌呤氧化酶的合成提到有效控制,阻止尿酸的生成,但临床副作用较高,停药后恢复。非布司他为新型的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还原(XOR)酶抑制药[3],是一种新型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低血尿酸水平,作用更强。而对涉及嘌呤和嘧啶代谢的其他酶的活性无明显作用,不良反应小[4]。现对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对照组48例应用别嘌醇治疗,观察组患者48例应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5±5.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年龄(2.6±0.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3.5±5.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5年,平均年龄(2.5±0.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患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别嘌呤醇治疗,别嘌呤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H44021695,0.1 g×100片/瓶),口服,3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应用非布司他治疗,非布司他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130081,40 mg),口服,40 mg,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及门冬氨酸转氨酶治疗。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大于80%以上,血尿酸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50%~79%,血尿酸明显改善,得到有效控制;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检测结果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水平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水平进行对比,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各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如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如表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率只有4.17%,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容易引发关节炎、痛负结节、畸形的发生,严重的会造成肾脏的损害,发生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根据尿酸代谢过程,可通过多种代谢水平干预,防止高尿酸血症,如限制外源嘌呤的摄入,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降低内源性尿酸的合成,利用重组尿酸酶促进尿酸转化为尿囊素等药物促进尿酸排泄[6]。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水平情况(±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水平情况(±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表格中t值,P值为组间治疗后对比

?

表2 临床治疗效果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别嘌呤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黄嘌呤向尿酸的转化,降低尿酸的生成。可用于尿酸分泌过多的高尿酸血症,也可用于不适宜使用尿酸排泄药物的继发性痛风[7]。不良反应多,停药及相应治疗后可恢复,偶尔发生坏死性皮炎,应立即进行急救[8-9]。非布司他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嘌呤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抑制剂,它与别嘌呤醇没有相似的结构。可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低血尿酸[10]。但对嘌呤和嘧啶代谢相关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较少[11-12]。该药物的发明为痛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和肝肾各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血尿酸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肝肾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临床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可降低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黄嘌呤布司嘌呤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银杏酸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非布司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黄嘌呤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