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链驱动的小学生数学化学习的案例研究

2021-05-06谢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问题链小学核心素养

谢艳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侧重发生了改变,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讲解,还要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设计问题链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链;核心素养

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以贴近小学生实际水平、增强理解应用能力和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对问题链进行深度钻研,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置疑,从而逐步增强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数学学科教学水平.

一、基于问题链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内涵

切实开展问题链教学是小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创造性发散思维的关键途径.问题链具有精确的定义,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问题集合,即教师围绕某一个特点的中心或核心知识点,依据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设计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教师基于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问题设计有利于切实提升整体教学效率.问题对于数学这门以思维为主的学科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已经转变为能力教育,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智慧和提升实践应用能力,问题链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能够解释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让小学生在逐渐积累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核心教学目标,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并将其贯串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和促使学生进行问题式的学习.

二、基于问题链驱动的小学数学化学习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基于问题链驱动的小学数学化学习强调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核心内容就是以简单和复杂关系的转化来延伸和拓展系统性的数学体系,合理地把问题探究引入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基于问题链进行数学相关内容的推广、引申、融合、拓展可以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应是教师在概念、公式、定理和证明等表面知识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链使内在逻辑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而实现可持续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换言之,教师合理应用问题链进行教学可以理清数学课堂中教与学的脉络,结合小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巧妙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问题体系,帮助小学生达到认知和理解的相互统一,实现以问促学、启学引思和导学导教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问题链合理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基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来划分学习层次,特别是在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后要帮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发散性思维,真正发展其综合能力.

三、基于问题链驱动的小学数学化学习的高效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问题链的科学设计

来源于实际生活是数学学科的特色所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富有生活色彩的问题链,使数学成为小学生探究知识本质和进行深度思考的重要工具,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利用问题链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系统地认知数学核心素养,实现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链,将课堂知识进行精细的分解,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来源、发展和结果,帮助小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构建自身的网络体系.教师在教学“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问题链进行有层次感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大家知道的平面图形有哪几种类型”等等.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并结合小学生群体独特的性格特征(如好奇心强、探究欲望突出等),精心设计贴合实际的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平面圖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向,进一步培养其应用能力.

2.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发挥问题链的引导作用

将问题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只有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才会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问题链的突出引导性是促使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能够加强学生的概念认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完善知识结构.

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借助问题链设计引入性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引入“分数”概念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辅助小学生理解新知识,如:“5个同学郊游时一共带了10瓶果汁、5个苹果和1个蛋糕,在平均分配的原则下如何进行事物的划分呢?”这种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一个蛋糕分为5份,每个人就得到五分之一,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分数这一概念,使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3.锻炼学生思维,设计问题链的延伸内容

问题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可以实现发散性思维的构建,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正面推理,还要学会逆向、横向思考.通过某一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来实现相关知识的体系性学习能够锻炼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最先接触数学时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数字,而数学概念、公式、计算、思维则随着基本知识的加强逐步深入.

在面对一道数学题目时教师必须指导小学生探究本质,寻找真正的考查点,问题链作为一种常规的思考方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关于“物体的体积”有一道经典题目:已知一个长方体蓄水池的底面积为10 m2,高为3 m,该蓄水池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面对该类题目的第一反应就是应用公式“V=sh”,计算过程为“V=sh=10×3=30(m3)”,此问题还可以引申出的题目就是:一个蓄水池的容积为30 m3,高度为3 m,该蓄水池的底面积是多少?这样的问题链设计相当于把数学知识中的一个点发散为一个圆甚至是一个面,引发出无数个问题.学生只有灵活应变,才可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汲取数学知识并巩固已有知识,优化综合能力.

4.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发挥问题链的互动功能

为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探索高效的问题引导模式,逐步设计有层次、多方位的问题,突破教材难点,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提升小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使其各方面能力得以全方位提升.问题链教学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关键,互动讨论是问题引导的基础,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必须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尊重其数学实际水平设计问题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根本,发展计算能力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智慧,提升其综合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律”一课中“分配律”小节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立足于乘法分配律公式,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对于课后训练题目:(11+11)×8=11×8+11×8=176,运用了分配律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减轻计算压力展现思维的灵活性.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困惑点设置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5.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精细问题链的分层教学

在问题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无论是基础问题还是疑难问题,都需要教师科学引导、逐步突破,让小学生在自我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增强.问题链的设计应以小学生的学习和数学本质为核心,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小学生的真实需求,设计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究性的问题链可以加强师生互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链:“三角形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图形,大家有哪些认识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内角和?”“具体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在问题链引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梳理正确的方法,在新知和旧识存在冲突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小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产生全新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严谨、科学、合理的数学精神.

总而言之,问题链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教學价值:一方面,符合小学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具有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的问题链可以构建高效课堂,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陈静.用问题链构建小学数学动态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33-34.

[2]王金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50.

猜你喜欢

问题链小学核心素养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