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

2021-04-21纪美彤杨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纪美彤 杨甜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积极跟随时代号召,广泛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占领网络信息传播新阵地,展现高校文化精神新风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单承载着校园信息传播、学习生活服务的重任,还肩负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着眼点,总结提炼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基于平台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1)宣传思想新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宣传思想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他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从“手机不离手,微信不停聊”的现象中不难看出,微信已成为时下最为广泛使用的互动交流App之一,其公众平台的研发更是以便捷性的优势让人耳目一新。随着高校广泛认证入驻微信公众账号,时事要闻、政策解读、会议讲话精神等推文以文字结合图片、文字结合语音、文字结合视频等形式多元化地精准推送至大学生的面前,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碎片时间充分拾起利用,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新思想,厚植爱国情。

2021年5月,12个类型、200个微信公众账号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这些重点建设的公众号通过打造一批形式新颖、参与广泛的网络思政品牌项目,推出一批通俗易懂、广受欢迎的新媒体产品,以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的新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新的时代解读。

(2)服务教育新窗口

为大众提供更好服务是一切新媒体平台设计与投用的初心。微信公众平台于高校而言,不只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角色,还被赋予整合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省心、贴心的人性化校园服务的重要使命。深入理解微信公众平台的咨询与查询服务功能,是有效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属性的必要前提。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咨询服务功能体现在:第一,平台支持私信与留言的交流方式,受教育者在面对自己存有疑惑的内容可以向发文的平台进行主动反馈,教育者在收到反馈时及时回复,答疑解惑,实现有效的闭环交流;不单体现在学习沟通上,在生活中面临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同样可将自己的困境私信给平台,使教育者能够第一时间体察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有利于大学生立德成人,身心健康地立志成才。第二,高校在推送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每篇平台推文最下方设有留言评论区,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亦或是阅读文章的所感所悟留在评论区,点赞较多的留言将成为精选评论位列评论区的上方供大学生学习探讨,教育者面对提出的问题也将给出专业的回复供大学生共同学习。第三,教育者针对平台内咨询较多的问题,可发送相关推文集中统一地回应;针对社会热点话题,重要文件与讲话精神也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后推送至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上,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成为立场坚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青年。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实践阵地,应当在顺应时代浪潮中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微信App的设计标语为“随时随地交朋友”,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旗下子栏目,同样具备微信的“随时随地”属性,受教育者可脱离时间与空间约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普遍会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具有高权威性的账号发布的消息进行转载,方便大学生在自家平台上阅读到最新新闻资讯,随时随地间浏览,指尖滑动中了解国家事,厚植爱国情。更不乏有一些高校会专门邀请学术专家对中央发布的文件进行解读,并将解读内容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供师生学习参考,形成线上—线下合力,将碎片时间拾起利用,大大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时间。此外,不仅平台自身支持历史推文查询功能,大学生可结合学习需求,通过关键字搜索的形式查阅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类文章进行选读,加深学习印象。同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还普遍设有校图书馆资源接口,以沈阳建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账号为例,进入公众号消息界面,页面下排可见便捷服务、印象建大、建大vlog三个信息栏,其中印象建大信息栏中就设有馆藏查询选项,点击进入便可自动跳转至沈阳建筑大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检索界面,在平台内部就可完成对学术资源的检索阅读。凭借实时新闻推送、丰富的教育资源、方便的联动操作,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出更为辽阔的新天地。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体现了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其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践活动,不单是教育者的主战场,受教育者同样应当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成才,与教育者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在互联网层面,去中心化的特质使微信公众平台内的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以教育者为中心发号施令,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在平台内问问题、说看法、留言点赞等,甚至参与公众平台的内容建设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平等互动,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2021年7月,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联合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时代新人说”栏目,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角,以新时代青年形象“对话”英雄模范,感受先辈精神力量。来自15个高校的大学生把他们对时代楷模的崇敬、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录制成了视频推送到了平台上。如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視频文章《清华学子讲“两弹一星”精神》,主讲人傅宇杰同学将他多年以来在话剧舞台上扮演“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悟融入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解读“两弹一星”的战略意义,剖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内涵,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带领观众重温大漠戈壁的峥嵘岁月,致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上,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者,身份的转变可使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同感,从而坚定自身的信仰,完善自身人格。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3]。利用互联网大环境的优势,微信依靠技术特点备受热捧。据调查显示,“一种新兴媒体从新生到覆盖至5000人,收音机、电视、互联网、微博分别用了38年、13年、4年和14个月,而微信只用了10个月”[4]。微信以惊人的普及速度呈现于大众面前,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子栏目同样具备传播力广泛的特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深。

2022年1月12日,厦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了一篇题为《12个短视频打包放送,厦大老师倾情录制,一次看过瘾!》的公众号推文,旨在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公众号推文中,十二位来自厦门大学不同学科领域的教授从历史变革、话语体系、国际视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依法治国、人民生命健康等,多角度多方位阐释全会精神,为广大师生系统解读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推文一经发送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更是将此公众号推送作为优秀案例置于网站首页中。对于此类针对时政热点推出的热门文章,高校大学生不难通过舆论宣传自行搜索关注,也可通过朋友圈的动态转发、朋友在看中获取文章信息。通过自身阅读学习引发共鸣,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性思考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将推文甚至是包含自身见解的文案发布至朋友圈动态中。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一个简单转评赞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类推文进入到更多高校大学生的视野,构成良性循环,大大提升了公众号推文的传播力度。基于此,思政类文章得以广泛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得以有效提升。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个人”的一切活动源于需要,“需要即他们的本性”[5]。高校大学生身处立志成才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需要专业知识技能为今后的求职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坚定的、正向的、富有情怀感染力的思想熏陶是培育其正确“三观”、正直人品、独立人格的重中之重。因此,重视需求、合乎心意的思想引导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摆正立场方向,在坚定信仰中逐步形成完备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就是做人的工作,它的目标对象是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工作里必须“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6]。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于在校大学生,在推文形式上以大学生的喜好为风向标,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对象上更加具有针对性,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目的。根据学者调查,互联网是大学生接收外界消息的主要渠道,而87.07%的大学生是通过微信获取学校信息;64.67%的学生关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16.4%的学生非常关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部分学生会随时点开微信,更会在晚上睡觉前阅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7]。显然,微信公众平台已掌握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径。不仅如此,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精准的内容分析,具体分为群发分析与多媒体分析两部分,群发分析可根据指定时间分析文章阅读、分享、跳转原文阅读、微信收藏的数据指标,同时可以查看阅读数据的传播渠道来源,包含公众号消息、聊天会话、朋友圈、朋友在看、看一看精选、搜一搜、公众号主页及其它。多媒体分析可解析视频、音频的播放次数、分享次数,形成数据趋势折线图与渠道构成饼状图,直观了然。教育者通过获取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大学生更青睐何种思政类文章、更喜爱何种思政类文章推送形式。有利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投入思政类文章,并在今后的推文设计中得以偏重,创造出更多符合大学生审美品味与精神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栏目,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经过在微信平台的选取润色后变得更加富有针对性、接受度更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3]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6.

[4]徐晓澄,李艳.探究微信“公众账号”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基于知、情、行等三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6]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

[7]王松,王建君.新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传播学解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作者简介:

纪美彤(1996.1—),女,汉族,籍贯:辽宁辽阳人,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甜(1996.1—),女,汉族,籍贯:山西晋中人,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