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融入进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体系中

2021-04-13刘晓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外两国两所高等教育院校以独立法人身份签订合作办学项目协议,共同培养具有诚实品性、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既能熟悉国外先进的专业理念和思维,也能扎根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发展需求的一流优秀人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外合作办学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48-02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中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应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总体方案中,将国际合作交流放到了重要地位,大力提倡中国高等教育院校与世界一流院校合作,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相关讲话中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截至2020年12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且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有2332個;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达60万人;合作办学专业涉及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合作对象涉及3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势所趋。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逐渐推行,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一、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当代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

现阶段学生群体多为“00后”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为独身子女家庭,家境优渥,社会交往能力强,个人综合素质较高。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大多报以将来要出国或考研的目的,且他们的家庭也大多具有可资助他们出国或读研的经济实力。同时这些学生也具有自私、精神思想涣散、自我意识强烈而团体意识薄弱、不服从管理、具有反抗精神等特征。身处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学生有众多渠道可以接收外面世界的新信息、新事物和新观点。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众多平台可以快速获取及时信息,信息的复杂化、大量化导致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判断力。因此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对当代学生尤为重要。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按教育部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方课程与外方教师引入占比需超过总课时量的1/3与总授课教师人数的1/3。虽然外方教师需保证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但大量外方课程的输入在带来先进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隐秘地输入了外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化价值观体系。一部分学生会对外国文化产生盲目崇拜与信仰,认为外国的理念和文化比自己本国的更好,因而产生文化上的不自信和思想上的游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需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占据优先地位,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出的学生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爱国专业人才。

(三)当下思想政治课流于形式

当下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流于形式,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问题,更是所有高校专业的通病。学生群体中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的思政教育教学与初高中时所学到的大同小异,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更多的关注在专业课、外语课以及雅思、托福等考试上,学校安排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是在增加不必要的学业负担。很多学生也认为思政课程老师大多照本宣科,讲述着枯燥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平时不用学习,只需要在考前突击背诵即可,学生面对思政课程的态度大多是应付为主。因此加强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是确保学生摆正姿态,正确对待思政学习的措施之一。

二、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问题、难点

(一)思政教育教学课程课时量少,排课难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下设的学科专业课、通识课与实践课程都有相应的课时要求,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外方教师难以获取来华签证,大多外方课程只能采用网络授课。由于外国和中国的时差问题,学生排课优先外方教师的时间。在多重积压下,剩余留给思政课程的排课量和排课时间都并不理想。由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未对思政课程设置安排统一的硬性要求,一些项目不得不无奈压缩思政课、体育课等课程课时量,优先满足其他课程的需求。

(二)学生未能对思政课程高度重视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项目下的学生大多报以将来出国的打算,且认为思政课程不如实际应用类课程有用,因此在面对思政教育课程时,学生表现的态度多为敷衍。小部分的辅导员、教师也认为思政课程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来说无关紧要,因而不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导致学生精神思想松散。

(三)思想政治老师队伍建设薄弱

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并未配有自己的思政教师,多为聘用外部相关教师来授课。授课教师质量良莠不齐,课堂以照书念为主,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印象枯燥乏味。授课教师未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是盲目追求课时量的完成。而专业课老师则只过于侧重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轻视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思政课程的改革途径探究

(一)积极实施多方位课程思政教育

按照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要求,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体师生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完善安全稳定和突发工作机制。抓好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多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加大对新媒体的关注,努力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严把学生教材选用关。以学生为本,在课程建设上寻找专业课和思想教育育人融合因子,在教学大纲、实习实践指导中强化教学规范,共同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二)积极将外国教学模式中的有利因素融入思政课程建设

在引入外国教学模式中的有利因素前,我们须认清西方教育体系与中国教育体系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双方文化结构的构建。西方教育体系中坚持知识无政治,政治不进课程。我国教育体系坚持学生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能服务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国的教育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相比较其他专业课程则带有更多的政治性影响。这点是我国教育体系与西方教育体系最大的不同。因此中国教育体系下更侧重于对“教”的引导,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而西方教育体系则更注重对“学”的引导,更关注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吸收程度和运用状况。过分侧重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失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教师则将教学工作当作完成指标,照本宣科完成课时量而不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因此一些课程逐渐地失去了其应有的学习乐趣和色彩。

在思政课程的改革中,我国可以引入西方教育体系评分系统中的课堂表现分结合考试成绩。引入课堂表现打分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老师也可以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讨论课相结合,积极宣传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和引导学生,注重项目传承、师生和谐、文化融合等。

(三)加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与指导学生科创活动中,可以更多地穿插进中国文化的内涵建设,比如灌输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道德体系等精神。寓教于学,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辅导员则是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的群体,需积极对每位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审时度势,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

(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生中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形成具有中外合作专业特色和风格的文明文化氛围。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注重项目师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参与学校文明单位创建。努力发挥好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如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的实践材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双方校园文化的有效对接,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和引导学生。鼓励中外合作项目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开展人文、艺术、体育类活动积极性,和教师参与各类活动的主动性。加强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加强新闻宣传,及时在校内外媒体提供项目的信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影响力。

(五)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注重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发展党员工作,与其他在校大学生同等对待,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抓好党的知识教育,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发展党员的政治关、思想关,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对发展学生成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以及毕业生离校时等多个环节,分别采取争取性强的措施,帮助深化认识、端正动机,确保教育培养不掉链。每年举办党员、党务干部培训班,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对出国(境)工作学习的师生党员,有关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定期联系和教育管理,探索采取网络视频等方式组织学习,保证党务工作人员相应待遇。

中外合作办学交流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科技与学术交流。将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结合中外双方在合作办学学科专业上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经验,加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促进我国高素质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水平,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石,学生只有掌握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坚定了中国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好地成为“中国梦”的筑梦人。

参考文献:

[1]开放,开启中国教育新篇章[N].北京日报.2019-11-21(2)

[2]冯跃飞,柳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思政课程调查研究[J]. 高教学刊,2016(4):38-41

[3]孙英,梁涌,张也.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政课建设略伦[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64-67

[4]李昕,陈宇,王鹏,张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思政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20(11):89-90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9(7):7-8

[6]田源.“课程思政”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英语课程体系初探[J]. 科技视界,2020,No.324(30):96-99.

[7]李雪婷,冉亦,李昊霖.“课程思政”教学要素融入雅思听力课程初探——以成都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雅思听力课程为例[J].青年与社会,2020(9):246-248.

[8]徐晔.“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优化研究[J].才智,2020(14):176-177.

[9]卞晨明.关于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探索——以《证券投资实务》为例[J].知識文库,2020(20):111-112

[10]陈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19(29):92-93

[11]张俊,江海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决策探索,2020,(8):46-48.

作者简介:

刘晓宇(1994年6月-),女,湖南省衡阳市人,初级专技,研究方向:中外合作,金融。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