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建构三十年研究综述

2021-04-02羊霞王亚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以生为本建构主义

羊霞 王亚声

摘 要 三十年来,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建构研究围绕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关政策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个性化写作的教学实践探索作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了总结,试图为个性化写作指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以生为本;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个性化写作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本研究主要针对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获得数据。分别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主题进行搜索,对三十年来的文化理论和教育科学类论文进行梳理,发现研究者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研究

人本主义课程论强调教育要实现人的潜能发展、实现自我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及理解自己与他人并同他人友好相处。其主要观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在课程目标培养上,强调要培养完整的人,即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知性、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人。在课程内容方面,研究者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适切性原则,即课程内容既要与社会接轨也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课程实施方式上,罗杰斯认为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遵循非指导性教学原则,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具有良好的情感关系,以便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程评价方面,研究者认为,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应反对各种测量和考试,强调多元化评价,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研究者普遍认为人本主义课程论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的情意教育,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倡导适切性原则、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等,这些原则和理念对于今天的中学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要对所学的知识主动建构,即学习者有主动建构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有先前经验、学习情境、学习者共同体、主动建构、学习结果等。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经验,通过一定的情境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对新知识加以感知和辨析,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和体验,自主建构获得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研究者探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科学运用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效益,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与中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研究者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对个性化作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个性化写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领域的实践体现。通过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主创新的思维,激励学生源自于生活的创作冲动,积累学生的真挚情感,让无病呻吟,为文造情的弊端在作文中逐渐引退。

研究者分析了个性化写作教学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的意义。研究者认为通过确立作文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创设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可以达到以人为本、为人而文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把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最终实现学生以“自由个性”核心的人格作为写作教学的终级目标。

二、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以“个性化写作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对三十年来的核心期刊中的文化理论、教育学科类论文进行梳理,发现研究者对高中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个性化写作教學的相关理论研究

个性化写作教学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涵义、困境研究以及其他理论研究。通过已有研究发现,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实施困境。

个性化写作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是个性化写作的涵义,即它包含的对象、内容和特征。从写作特点来看,周颖认为“个性化写作,就是个体在写作过程中,构思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有个人的风格特色,表达的思想感情真实自然”。从对习作者本身的意义而言,王茂林认为,个性化写作是指“学生在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的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如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

本研究认为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建构是在课堂内外的教与学中依据高中语文学科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材料、学生个人生活经历进行整合梳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写作教学建构。即构建有效的、贴合校情和生情的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内容、表达、课型范式,以及个性化写作教学的评价标准、典型案例、升格应变、体系, 从而开发研究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校本课程,融入国家、地区和校本写作教学课程体系。

2.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在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时,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元,个性特点更加鲜明。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建构研究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提供了指导,也为个性化写作的开展留下了空间。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由此可见,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学,是对学生发展加以指导的主要阵地。

三、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近年来,许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已经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中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各种表现,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并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加以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作文教改领域先后涌现出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新概念作文、情景式作文、“原生态”作文等作文教学新形式。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开展了追求个性、讲究创意,关注个人特长和兴趣阅读写作的实践研究工作。叶培祥进行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共同探讨的实践过程,其实验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黄桂林开展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主要从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学中彰显学生不同个性的角度进行。覃章俊进行的个性化写作,主要是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出发,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我。谌小庆提出了走读写双向结合之路,提出了评点式、随笔式、创新式三种个性化读写结合方式,明确了批评比较法、情境再现法、诗意表达法、得失评点法、创意改写法和自由发挥法六种创作形式。

研究者們倾向于将作文当作个体情感表达、思维认知表达、审美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将目光放在单纯的写作技巧上。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将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教学理念里,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宗旨。

对这些具体的实践操作,可梳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写作教学的资源构建(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研究

在个性化素材的来源上,研究者们认为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网络,开阔视野。关注生活,注重内省,把生活当作写作的源泉,创作的沃土。有的学者认为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活动,于活动中运用多变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个性化素材的运用上,有学者提出个性化的选材策略是观察体验法、随笔交流法和时事论坛法。在对文本的具体操作上,有研究者认为在阅读中首先要尊重文本,让学生个性化阅读。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个性化阅读;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融入文本,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阅读;通过专题切入法、精彩片段推荐法等找准名著的切入点,给学生注入阅读的动力。

我们认为对高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材料、学生个人生活经历进行整合、梳理,构建用于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知识储备,可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化素材的平台和载体。

2.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践(内容、表达、课型)研究

有学者提出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多种课型并用教学模式,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建多种课型,按作文内容分为升格作文、准升旨作文、准变旨作文、变格作文等。按活动形式分为博客作文、竞赛作文、作文互评、同题作文等。在改进教学过程上,相关研究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其个体经验,珍视其独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鼓励其自由表达。要鼓励师生、生生进行交流。

我们认为要有效展开作文指导,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说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真实地写作,探索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话语体系。

3.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作文评价(标准、典型案例、升格应变、体系)研究

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认为现代教学就是应该在评价过程中增加带有“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的评价。在作文评价方式上,打破以往作文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对不同学生提出向对应的不同层级的教学要求。

我们认为个性化写作教学应进行相关的评价标准、典型案例、升格应变、体系研究。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和可提升点,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指导,对作文加以升格,用电子稿或打印稿形式,让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每个学生在每一学年结束直至高中毕业时拥有属于自己的作品汇编。

我们尝试以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系统阐述个性化作文教学在准备写作素材、确立写作题目和主题、完成写作提纲及写作后的批改和评价等不同阶段的具体方法步骤,并将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个性化选材、立意、语言、评改策略和要求融入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之中,从而形成了高中写作教学的以人为本与个性化写作相结合的研究。

个性化写作是“教育个性化”的追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个性化写作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让作文“着我之色”,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收益与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重点自筹课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b/2018/02/7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羊霞,江苏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王亚声,江苏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以生为本建构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