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性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途径

2021-04-02闫振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

闫振松

摘 要 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在于一个“整”字。整本书阅读需要将作品读懂、读透、读活。同时教师需要依据作品本身,结合学生学情,寻找读写结合点,从而深入文字内部,挖掘作品深意。本文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必读书目《乡土中国》,把握学术性著作的概念内涵,激发学生阅读的思维,从而推进整本书阅读与写作结合,构建学术性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途径。

关键词 学术性著作;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共提出了18个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作为重要的任务群之一。在这其中,它明确提出:“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探索阅读整本书的路径,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和精髓。”对于学术性著作,教师需要设计一定的任务,打通著作与时代、自我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本文笔者结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谈一谈具体的教学途径。

一、运用整体思维,梳理概念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写的一部专业学术理论著作。作品是作者根据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一共收录了十四篇论文。作品不仅仅选择了城市生活,而且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图景。《乡土中国》有利于学生了解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全部面貌。同时《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著作的代表,学生阅读作品可以以学者的眼光观察乡村社会,深刻思考分析乡村社会,形成自我的独特见解。

首先,依据学术著作的特点,梳理概念。整本书阅读的首要问题是引导学生能够“整本”地通读,而不是局部或者片面化地阅读。在《乡土中国》这部作品,作者以“乡土”贯穿整本作品,讲解了乡村集镇文化、乡土风俗、血缘、地缘等等,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全部面貌。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受到阅读经验的限制,对学术性的文字难以读懂、读透。教师可以依据学术作品“论点——论据——结论”三个特点,设计“关卡”式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特点。在阅读之前,教师以一个章节为先导,先给学生做出示范,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学生依据作品整体的脉络,全面构建思维导图,进行合理的归纳整合,梳理出核心的概念。比如,围绕《乡土中国》我们可以大纲小目,抓大放小,用一句话梳理出相关概念。具体如下:1.乡土本色:乡土本色是土。2.文字下乡:乡村社会是“熟悉社会”,不需要文字。3.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有语无文;乡下人“愚”并不是愚昧。4.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比较,提出并解释差序格局。5.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与团体格局下“笼罩万有的神的观念”不同,差序格局下是有差别的道德观念,分析国人“私公混淆”的原因。6.家族:乡土社会是“父系”的“小家族”。7.男女有别:压抑爱情,稳定婚姻的男女之别。8.礼治秩序:乡土社会用“礼治”来维持社会秩序。9.无讼:乡土社会用教化的手段调解纠纷、维持秩序。10.无为政治:乡村社会权力结构是松弛的挂名的无为政治。11.长老统治:乡土社会由乡村长老承担教化百姓和社会的权力。12.血缘和地缘:用地缘方式取代血缘方式,反映了社会的变迁。13.名实的分离: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方式” 造成名实分离。14.从欲望到需要:时势权力让欲望变成需求。依据上面一句话核心概念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归纳,形成概念的专题。由此我们可以归纳为:驳“土”“愚”的偏见;以差序格局,批判“私”;家族与婚姻;秩序的维护;变迁中的权利。

其次,运用阅读思维,探究核心概念。由于时空的隔膜性,学生对于《乡土中国》中许多概念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在前面概念的梳理基础之上,运用一定思维方法,掌握概念的内涵。两两对照的阅读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深度理解。比如围绕《乡土中国》1—5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填下下面的表格。

学生在两两比对中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二、运用形象思维,领会相关概念

整本书阅读除了注重整体性之外,还需要结合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度研读。作为学术性著作代表《乡土中国》,学生必须依据核心的概念深入文本内部,通过相关事例分析,领会相关概念。

运用形象思维理解抽象概念。经典的名著中往往会有一些乡土风俗、人情世故等等描写。这些形象的画面往往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不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阅读过的经典著作,引导其叙述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且运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比如,笔者在讲解“乡土本色”这一概念的时候,巧妙地给出《呼兰河传》中相关故事。

呼兰河有两个看牙的诊所。一个本土的中西看的,一个洋医生看的。洋医生的招牌上画着个大牙齿……假若乡下人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所以洋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后来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挂了大牌子广告的牙医最后“生活没法维持”,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乡土本色》中的内容加以阐述。学生结合“乡土本色”的概念,可以得出以下见解: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乡土社会的信任和信用都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而这个牙医是个“洋医生”,她对于呼兰河这样的乡土小城的人们来说是陌生的,因而人们无法对她产生信任,即便是大大的广告也无法建立起她在这个小城的信用。

三、运用生活情境,思考概念价值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于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需要结合当下生活实际,有效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相关理论,进行有价值的思考。

首先,设计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比如,笔者在执教的时候设计了以下生活情境:1.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请运用《乡土中国》中相关理论进行阐释。2.某个大户人家,父亲有个嗜好就是赌博。大儿子看不惯父亲的行为,但是作为长子又不愿意多说,小儿子不务正业,常常怂恿父亲,还偷偷地跟父亲一起赌博。大儿子一时气急,打了弟弟和父亲。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理论,你会如何裁判?

其次,注重读写结合,灵活运用理论,进行实践。学术作品的关照离生活越近,穿透力越强,影响力越持久。《乡土中国》具有丰富而强大的“物化照应”。教师需要注重读写结合,进行有效测评,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性。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读写任务:1.观看《秋菊打官司》,运用《乡土中国》有关概念和论述,分析作品或某个精彩片段,写个发言提纲,与同学交流。2.阅读费孝通自传、学术年表和他人的评价,结合他的学术经历、研究状态和工作态度,探究《乡土中国》为什么具有经久不息的学术魅力。撰写发言提纲,向同学汇报。3.走访农村,结合当下农村的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设计若干问题,撰写“当下的乡土”的演讲提纲。

总之,学术性著作的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把握作品的核心概念,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阅读上升到理性思考,阅读更有广度、宽度和厚度。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
“荒诞”与“法理”
“乡土社会”的国民性初探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城市化与回不去的故乡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
费孝通与文化自觉的社会学方法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