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本为基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1-04-01赵桃艳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以《牛郎织女》教学为例,论述以语文教材为基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建议以文本认知为基点,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以文本鉴赏为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文本解构为基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力;以文本拓展为基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关键词】文本理解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牛郎织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30-02

语文新课标理念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从“教书”走向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从教材文本入手,以认知、鉴赏、解构、拓展四个层面为基点,深入挖掘、层层引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力、审美鉴赏力、思维发展力、文化传承力。以下,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牛郎织女》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思考。

一、以文本认知为基点,培养语言建构力

何谓语言建构?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认知作为基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力。

(一)加强文本内容的理解

对学生而言,语言的建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题材,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特定语言的意涵。《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一般民间故事题材的语言元素主要有三个,即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精彩纷呈的画面,要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语言,围绕三个元素进行分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两个层次的引导。

第一个层次:概括。笔者带领学生先通读课文,对文本有初步的认知,然后说说自己对“牛郎”的理解,并概括其人物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了“勤劳善良”这样的人物评价。对此,笔者进行正面点评,肯定这一概括性词语的准确性,学生由此进一步把握概括人物特点的要素。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完成对“勤劳善良”这一语言的建构,并能够将这一词语用来概括具有相似人物的性格。笔者又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建构语言,如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先自由概括,教师再进行点拨和提炼。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学生提出了“哥哥嫂子虐待牛郎”这样的“人物+故事”的标题形式,紧接着提出“牛郎织女湖边相会”,提炼文本小标题。由此,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初步发展。

第二个层次:聚焦。语言的建构体现在概括人物和情节上,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帮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描写的精妙之处,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精选故事情节“老牛深夜指点迷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模仿老牛说话的语音语调,体会老牛那充满智慧的语言,深入体会和理解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并在朗读过程中学会运用这种“神秘”的语气,凸显民间故事的曲折离奇。

(二)加强文本形式的运用

语言建构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学生发展出充满活力的语用能力,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为此,教师可以迁移运用文本形式。比如,“老牛深夜指點迷津”这一情节,在表达形式上非常独特,读者心中不断冒出疑问:老牛居然会讲话?它讲些什么话呢?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牛郎有没有照这些话去做呢?这些悬念推动着故事继续发展,也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这种表达形式就叫做悬念法。笔者让学生抓住这个情节反复进行阅读,体会并学习悬念法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情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待学生学会运用悬念法讲述故事内容之后,笔者再让学生用悬念法创造性地讲一讲“牛郎织女湖边相会”的情节,学生抓住“牛郎真的能和织女相会吗?在哪里相会呢?织女愿意见牛郎吗”这些问题,再次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二、以文本鉴赏为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力

(一)品味语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从语言开始,学生通过对不同文体的语言进行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不同的叙事风格,无论哪一种风格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韵味。《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语言平白质朴,笔者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段落,感受句子的特点:“他就拉着破车,头也不回……走出村子,走进树林,走到山里”“……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学生通过品读语言,知道这些句子运用了反复、顶针的手法,由此体会到文章运用这一手法可以使故事更富有延续性,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民间故事独特的魅力。

(二)探究形式

如果说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对文本形式的探究,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牛郎织女》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典型形式,即兄弟两人,哥哥充当反面角色,弟弟天性善良,最终善良者会有好报。根据这一文本形式特征,学生可以想象一下牛郎的哥哥平时如何和牛郎相处,牛郎可能经历了哪些挫折,由此编成故事讲一讲。通过编故事、讲故事,学生培养了审美创造力。在第二个教学环节,笔者结合学生喜欢看连环画的特点,带领学生欣赏漫画家墨浪创作的连环画《牛郎织女》,让学生从中发现连环画的基本特点:画面精美、情节清晰、文字简练,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尝试自己创作关于牛郎和织女故事的连环画。学生从故事中挑选情节,从情节中定格画面,再根据画面搭配一些文字,通过这样不同形式的体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以文本解构为基点,培养思维发展力

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碎问碎答、假问假答的内容,导致课堂思维深度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以文本解构为基点,通过深度剖析文本,引导学生在内容中质疑,并消解文本形式,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质疑文本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质疑具有催化剂的作用,是激发学生思维、进行深度思考的有效途径。在《牛郎织女》的阅读探究中,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除了牛郎织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老牛。如果我们把老牛换成老马、驴子,或者其他动物可以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引向对“老牛”这个角色的思考。笔者接着出示“三分喂,七分使”“人不骑牛,牛不欺天”的民间谚语,学生由此明白了农耕时代人和牛的关系,牛在人的心目中的神异性特征,在“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中,牛代表忠心耿耿的一方,也代表了人对牛的尊崇,因此牛不能换成其他动物。通过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质疑、解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二)消解文本形式

民间故事的表达形式较口语化,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形式,笔者让学生将“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进行改写。有学生改写为:“古时候有个男孩,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不得不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对他非常自私冷酷,每天都给他吃残羹冷饭,他衣衫褴褛没有地方住,只能住在臭气熏天的牛棚里。”改写后,学生将书面语言和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对比,看看哪一种语言更适合做故事的开头。学生比较之后领悟到,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便于口口相传、记忆,使得民间故事更富有生命力。通过对文本形式的消解,学生进一步发展了语文思维能力。

四、以文本拓展为基点,培养文化传承力

(一)补充文本内容

《牛郎织女》看似是一则简单浅显的民间故事,却最早起源于《诗经》,原文语言晦涩,富有浓厚的文化意涵。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步步演变的,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个故事,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补充相关资料:《古诗十九首》有一首《迢迢牵牛星》,讲的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到了南梁时代,小说家殷芸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有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雏形。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诵读相关诗词,学生由此打开阅读视野,他们对民间故事的发展演变产生更加丰富的认识。

(二)参与文化传承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为学生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进行文化传承。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传統文化的瑰宝,学生通过《牛郎织女》文本的学习,模拟口口相传的讲述技巧,向身边的小伙伴、父母等讲述故事。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故事秀”活动,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或者小伙伴讲述故事。为了使讲述更有创意,鼓励每名学生采用角色演绎的方式,将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当中。学生可以扮演牛郎,也可以扮演织女,还可以把自己当作老牛,他们选择不同的角色,以不同角色的口吻讲述故事,这样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发展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笔者还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类型的故事,比如一些传奇故事、公案故事等,并将这些故事或张贴,或给同伴讲一讲,让学生进行口口传播,然后集体投票选出十大最受欢迎的民间故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对文化传承起到促进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师需要以文本认知为基点,培养语言建构能力,在文本鉴赏中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在解构中培养思维发展能力,在文本拓展中培养文化传承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35)

[2]林淑娴.强化文本细读,丰盈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教材《祖父的园子》一文为例[J].华夏教师,2017(3)

[3]周信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知识可视化的方式[J].教学与管理,2017(20)

[4]陆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文体特点[J].教学与管理,2013(35)

[5]陈银.简谈文本教学对中年级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8)

[6]周信东.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支架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2)

作者简介:赵桃艳,女,壮族,广西崇左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及小学教育管理工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