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名著整本书阅读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2021-03-28冯任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思维导图

冯任平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长期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目前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素养较为薄弱。本文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开展,提出了批注,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梳理、关联、概括、归纳能力;比较阅读式专题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微辩论,培养学生的假设、推理、评价能力等具体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名著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比较阅读式;微辩论

当下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良莠不齐的评论、消息、网络帖子泛滥。这就迫切需要现代公民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辨别纷繁复杂信息的真伪,不盲从、不传播假消息。近年来,教育界也越来越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建议:“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于是,笔者着手开始实践:通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材教学,为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

一、何谓“批判性思维”

我国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分析、积极地批判、恰当地反思、全面地审查”。可见,批判性思维不以单纯的“否定”为目的,而以“合理的判断”为宗旨,是对问题表面现象作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所在的思维过程。

二、名著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逻辑判断力与理性思维逐渐形成发展的时期,此时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由具体、感性发展为抽象、理性,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黄金时期。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够,且部编版教材对名著阅读批判性思维培养技巧指导也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初中生自小受“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很难“坐下来,静下心,读进去”整本书。他们对名著阅读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感知——印证式阅读”的层面,缺乏理性的反思与多元的评价总结,阅读效能低下。

三、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批注,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批判质疑意识。“学贵有疑”,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时,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做批注,把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感、所疑随手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笔者通过检查落实,展示优秀批注的两种方法,让学生产生动力并养成做质疑批注的习惯。笔者还通过精心指导学生于作品的关键處质疑,告诫学生不要应付作业,胡乱猜疑,徒劳无功。具体操作如下:1.质疑题目,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是什么意思?2.质疑精彩描写之处,比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什么那三拳打在不同的部位,还写得那么详尽?3.质疑不合常理之处,比如,《水浒传》中李逵杀尽一丈青扈三娘全家,为何他还入伙梁山泊呢?如此等等,这样的质疑批注均来源于笔者的课堂实践,是学生阅读时的思维与文本的交流、碰撞,均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梳理、关联、概括、归纳能力

从现代意义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整理、分析、比较、探索、评价、综合信息的能力。对于名著整本书的阅读,绘制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联想、比较等能力的有效途径。部编本必读名著大多内容庞大,结构复杂,形象众多,学生读完一遍能搞清楚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已属不易,更别说体会其中的精妙细节和巧妙构思了。为了提高阅读的效果,笔者在课堂实践中曾这样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椭圆,填上一个中心关键词作为一级主题,由此联想到相关的几个二级主题,再以每一个二级主题进行发散,衍生出三级主题,以此类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一个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元网络状分布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绘制不同内容及形状的思维导图,例如,1.人物关系图,绘制《简爱》的亲戚、同学、好友、老师、学生等人物关系;2.小说情节发展图,绘制《海底两万里》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线路图;3.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情节发展、人物、主题、艺术特点、语言特点,甚至学习感悟等。一个学生谈感受时曾说:“在动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梳理了书中各类零碎的知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更明晰了,名著的内容感觉更形象化了”。可以说,绘制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对名著的深度阅读,锻炼了学生对信息的梳理、提取、关联、分析、归纳等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比较阅读式专题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专题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就整本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或话题进行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笔者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学段、认知能力和整本书阅读进程等多个因素来开展探究活动。1.初级阶段专题探究:如重要情节内容、人物关系的梳理,如,梳理《骆驼祥子》 “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2.中级阶段专题探究: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探究、写法探究等,如,找出《西游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的表现,分析他成长变化的过程;3.高级阶段专题探究:由一本名著拓展到其它名著或同题材影视作品等的对照阅读探究,如,结合“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气周瑜”“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情节,探讨“三叠式结构”的作用。学生探究后反馈:“喜欢这样的探究,也获益匪浅。”

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深度思考、理性分析、合理论证”。笔者经实践,得出结论是:比较阅读式探究最能锻炼学生的深度思考、理性分析、合理论证的思辨力。在比较阅读式专题探究教学中,笔者曾这样操作:1.人物形象的对比。例如,比较《西游记》妖魔为妖的动机和结局的异同点,探究作者这样安排妖魔的结局,有何用意?2.故事情节的对比。例如,比较《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李逵拳打殷天锡”三个精彩文段,三好汉打人的原因与动机,探究何为真正的“侠义”精神?3.艺术手法的对比。例如,比较《骆驼祥子》与《儒林外史》人名命名的特点,探究人名命名的寓意。这种比较式阅读专题探究,虽然内容覆盖面广,思维容量大,但是有鲜明的思维导向。曾有学生说,这是逼着他们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搜索式”精读名著,深度思考,综合分析。笔者也认为在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思维活跃度,全方位培养了审辨思维的能力。

(四)微辩论,培养学生的假设、推理、评价能力

微型辩论赛是笔者在实践中,学生最活跃,最喜欢的阅读交流方式。笔者曾这样操作:1.辩论人物形象。比如,结合《水浒传》 “宋公明义释晁天王”情节,讨论宋江这样做是真正“义”的表现吗?(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节、社会环境等阐述理由)。2.辩论故事情节。比如,讨论《骆驼祥子》中祥子若是跟小福子结了婚,会不会幸福地生活下去?(要求结合人物性格、人物背景、特殊环境等因素进行辩论)。3.辩论主题。比如,祥子堕落、毁灭的原因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吗?

学生在辩论前要充分地查找资料,在时间有所限定的辩论过程中,思维要快速运转:一边要结合原著有理有据地陈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一边要听取对方的论点和使用的论据进行分析,抓住错误或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驳。在“你来我往、交流碰撞”的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发展运动的视角、转换时空的方式认知事物,均感受到思维变得宽广,思考问题变得深入。受个体知识、技能准备等条件的影响,学生的争论各有千秋各有偏颇,甚至有偏离了轨道的时候,但这可原谅,教师适时引导就好。培养初中学生初步假设、推理、评价等能力的批判性思维目的已达到,教师就不必理会辩论最初意图是什么,不必强求学生下一致的结论了。

四、结束语

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素质之一是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借助文学名著这个优秀的平台指导学生阅读经典,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对话,重新发现自我”,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与思维能力。这也是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6).

[2]陶莉.基于审辩式思维发展训练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7(9).

[3]颜维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样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5).

[4]习美娟.初探名著整本书深度阅读课堂教学——以《西游记》《水浒传》为例[J].语文教学研究,2019(6).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思维导图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