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构建智慧课堂

2021-03-24黄日健李雯

科技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智慧课堂构建

黄日健 李雯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校配备了大批现代信息化教育装备,极大推动我国智慧教育深入发展。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智慧教育发展新机遇,把握智慧课堂内涵特征,了解智慧課堂教学流程,掌握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给学生提供真正的智慧教育。

关键词:智慧课堂;语文教师;构建

近年来,国家为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校配备了大批现代信息化教育装备,建设了不少智慧教育云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平板、智慧教室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开始形成,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智慧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保障。但不少农村教师面对新的教育装备感到难以适从,习惯上仍采用“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陈旧方法上课,这些装备俨然成了摆设。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特征。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言和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教育。语文教师应该真正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特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实践智慧课堂,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给学生提供真正的智慧教育。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教育是教育者为了培养信息时代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通过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运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习者成长为一个智慧的人。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智慧课堂是“开发学生智慧的课堂”,是师生情感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是学生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讲,智慧课堂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师生交流的立体化,从而创设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在的智慧创新的产生,它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手段的运用。

(二)智慧课堂的特征

(1)教学决策数据化。教学决策的分析和实施是智慧课堂的一大特色,教师从依靠教师传统的经验转向依赖于对大量教学数据的分析,这些数据包括过去的、当前的统计的数据。用数据说话,做出教学决策,能够精确地掌握学情、有效地开展教学决策以及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通过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知道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达到用更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更有效的教学过程;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日志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策略,实现全面发展。

(2)评价反馈及时化。智慧课堂评价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反馈,可以通过“云、网、端”实时进行伴随课堂的学习评价,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速度达到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节约时间做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事情。例如,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收集的大数据即时分析,通过预习、上课、作业的成绩测评,教师可以根据数据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数据可以自动分析和反馈,为教师提供准确的、客观的信息。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和反思评价,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客观引导,教师便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交流互动立体化。与传统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相比,智慧课堂比传统课堂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无论是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智慧课堂的交流都可以通过教师端工具、学生端工具及其云服务平台的对接,方便快捷的进行交流。

(4)资源推送智能化。智慧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如微课、文档、视频、PPT、Flash和网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学习差异自动的、智能的推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自动推送、自主订阅等方式)。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和十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课前阶段

(1)学情分析。智慧课堂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所以老师如果在课前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做出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事情来,也容易造成老师的很多工作都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结果反馈和学生档案的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2)预习测评。学生通过教师推送的课前预习材料和问题,完成和提交所需回答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学生在线交流和提出疑问,智慧课堂系统还会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

(3)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反馈分析结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按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合理的智慧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智慧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达到开发学生智慧的目的。

(二)课中阶段

(1)课题导入。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测试和反馈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导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和游戏导入等方式导入新课、此时学生可以展示课前成果,围绕着教师导入的新课进行演讲演示,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2)探究新知。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新的学习任务和成果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游戏学习。教师在讲授新知时要为学生分组,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学习新知后提交学习成果并展示学习成果。

(3)实时检测。学生通过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后,教师通过教师端向学生发送随堂测验题目;学生通过学生端接收题目并完成并将完成的测试题目结果上传给教师,智慧教学系统进行实时诊断,及时反馈。

(4)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实时检测的反馈结果对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使学生对不理解和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教师可适当布置的生活性、实践性较强的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后阶段

(1)课后作业。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设置完成时间,学生完成課后作业并及时提交给老师。客观题就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

(2)微课辅导。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录制讲解小视频(微课),推送给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3)反思评价。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推送的微课,可以与教师、学生在线讨论交流,有问题教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也能够快速地提供帮助。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反思为后续的知识讲授做好准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智慧教学环境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发生了变化,也把我们从一个以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了一个以视听为主的时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一方面学校要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作用,学校领导认同并践行智慧课堂教学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智慧课堂的构建,为教师提供构建智慧课堂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条件;另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资源支持、经费保障、专家指导以及同行交流的机会。这样,智慧课堂的构建才不是特例,才能大范围的推行,为培养智慧的人采取一致行动。

(二)调整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了解当代教育的特点和趋势。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慧也是很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智慧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形成智慧学生为目的的课堂,这不仅仅是字词表面意思的改变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需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为构建智慧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来提升自我,改变自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的是智慧的老师,那么,智慧的老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塑造自己。

(三)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在进入教室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已经体验和接触很多的知识并已经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应该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在知识获取的渠道上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教师都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积极建构知识体系,做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规律,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最终形成学生的个人智慧。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18-26,49.

[2]刘明成.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8):49-50.

[3]袁秀娟.智慧课堂的理念构建及模型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7.7.20:99-10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智慧课堂构建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