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2016-11-03王志勇

人间 2016年26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文化底蕴语文教师

王志勇

摘要: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修炼,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修炼自己的文化底蕴,用自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3-01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而“有文化”并不仅仅是指读了多少书、会做多少题、有多高的学历,“文化”一词意义深远,涵盖面很广。有人说“有文化”是指“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可见,要培养有文化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广博而又丰腴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生活情趣,更要具备无私的爱。

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兼容并蓄的文化修为

语文是一门涵概极广的学科,容纳了社会、民族、历史、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思等元素。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对人类社会、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教师从何来提升自己的修为呢?那就是多读书看报。不管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精神文化遗产,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积淀了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根”。教师自然应该积极吸取精华,丰盈自己。只有在接触大量信息、洞察人生百态后,才会有所反思、批判和感悟,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孔乙己》是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受鲁迅先生喜欢的作品,它是鲁迅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叙述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而有趣的经典个案。在《孔乙己》文本中,有“二十年”前、后的两个“我”,那么,到底哪一个“我”才是“孔乙己”的真正叙述人呢?是“二十年前小伙计”的“我”,还是“二十年”后现在的“我”,或是这两个“我“的合成体?要弄清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看过钱理群先生的《(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王富仁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化的守夜人一鲁迅》和严家炎先生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并向学生加以介绍上述各先生的各自观点,人物的前后关系、命运结局以及文化背景,这样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教师再借此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其他名作,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一些名人名作,学生们就会产生阅读的愿望。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自己没有认真研究过,没有自己深刻的体悟,而对着教参书照本宣科的话,不仅上不好这课,而且会使学生对这课甚至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缺乏兴趣。实际上,只要引入得当,能解决学生对故事的各种疑问,学生对它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如果课堂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名著。如《项链》——莫泊桑——十八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花未眠》——川端康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社会——《伊豆的舞女》、《雪国》等。语文课本仅仅是一个点,但却可以由课本生发出无数社科知识,可谓“一花一木一世界”,“一文一世界”了。当然,前提条件是教师自己接触了大量的有关书籍。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二、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的人格首先应该是健康的,然后是独特的。只有健康而独特的人格才能具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尤其是独特性,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语文材料独特的感悟、对教学素材独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多元反应独特的处置方法,其次是鲜明。如果说独特指向性质,那么鲜明指向强度,它将使教师的教学烙上个性印记,深刻而隽永。独特和鲜明将形成一种强力,一种风格,震撼学生,感染学生。例如:在上初二上学期《最后一课》时,该文主要描写的是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普鲁士兵侵占了法兰西,并且不允许他们继续学法语,导致韩麦尔先生不能再教书了,韩麦尔先生在给小佛朗士等学生们上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用祖国语言告别了最后一堂课,表现出了法国人民遭受统治者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尤其是男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运用凝重、浑厚的语音、悲愤哀伤的表情,甚至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上一段悲伤、愤慨的音乐来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境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文中主人翁的情感。

所谓“课如其人,人亦如其课”,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学习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而不盲从。

三、要有多彩的生活情趣

语文课具有广泛性,所以语文教师也应该兴趣广泛。语文不仅是一位穿着长衫,嘴里念着:“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也可以是一位新潮时髦的摩登女郎。社会在与时俱进,语文也应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而教师教学不仅要备课本,也要备学生。学生正是“赶潮流”的一群人,所以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话题。这不仅是老师职业的必要,也是人的生活所必要的。因此,教师要永远对新鲜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充满动感和蓬勃朝气,昂扬而奋发进取。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一种以前未被重视的、新的而又有效的教学艺术。它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导师,而不是一脸严肃、冷冰冰的施教者,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四、要具有广博的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体。“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并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爱。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句话,每一堂课,都是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教师对学生的爱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师技能,如果没有以“师爱”作为基础都是空洞的,都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文化底蕴的修炼不是一天两天,读一本书两本书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需要教师不停地去追求、思考、感悟、提升。教师的一言一行、处事风格、生活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传授学生文化,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影响学生。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文化底蕴语文教师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中国传统元素在新中式空间中的传承与发展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