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建设校和专业群的数据透视

2021-03-2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高水平

金 霁

(苏州市职业大学 组织人事部, 江苏 苏州 215104)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1]。同年4 月1 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紧接着4 月16 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双高计划”遴选办法)。 5 月各省完成推荐工作,12 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2],公布197 所学校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其中56 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建设校,253 个专业群入选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至此“双高计划”尘埃落定。 本文对入选结果进行数据透视,分析入选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的频次、占比、专业分布、结构特征和地域特征等,以此来窥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定位、新方向和新突破。

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分布情况

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双高计划”遴选办法,规定对申报学校和专业群先按照遴选标准分别评价赋分,然后依据学校和2 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以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 档10 所,B 档20 所,C 档20 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 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 推荐结果也分为三档,A 档30 所,B 档60所,C 档60 所左右。 根据这样的遴选办法,56 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建设校, 其中A 档10 所,B档20 所,C 档26 所;141 所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其中A 档26 所,B 档59 所,C 档56 所。 详见表1。分析遴选结果,发现建设单位分布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对照遴选办法,发现入选C 档的高水平建设校增加了6 所,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在A、B、C 各档次上都有所减少,A 档减少4所,B 档和C 档均比原计划少1 所学校。 “双高计划”基本完成了既定任务,但也应该看到,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的遴选上存在缺口,这可能是因为在以往的国家支持建设项目中,一般都是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专业群为独立的建设项目还是首次提出。 二是仔细阅读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发现入选的56 所高水平建设校和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分为四类, 其中入选A 档、B 档的高水平建设校分别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入选C 档的高水平建设校与入选A 档、B 档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都属于第三类,C 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为第四类。 这样的分类, 意味着C 档高水平建设校与A 档、B 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享受同等的支持政策,对他们的支持力度是一样的。

表1 入选“双高计划”学校分布情况

二、结构特征分析

(一)高水平建设校的来源结构分析

“双高计划”遴选办法规定,申报学校必须是省级及以上优质校,所以本文仅将入选“双高计划”的建设名单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支持建设的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简称“国示范校”)和100 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简称“国骨干校”)名单进行比对。 通过分析发现此次入选“双高计划”的56 所高水平建设校全部来自于“国示范校”和“国骨干校”,其中“国示范校”有42 家,“国骨干校”有14 家。 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中,34 所为“国示范校”,54 所为“国骨干校”。 在入选“双高计划”的197 所高职院校中,“国示范校”或“国骨干校”共有144 所,占73%。 详见表2。 这样的来源结构是“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定位的必然选择。 “双高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之后的又一项由政府主导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开展实施“双高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能引领改革、支撑发展,有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此来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化改革,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形成中国特色的职教发展模式[1]。 因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要能胜任并圆满完成这样的建设目标,必须是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强、专业(群)特色鲜明、产教融合深入、社会认可度高的高职院校。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此次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中有53 所不是“国示范校”或“国骨干校”,占比达27%。 由此可见,“双高计划”牢牢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那些建设基础好、 办学实力强的高职院校继续进行支持,但又不以固有“身份”为单一评价,在充分考虑国家战略、 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的同时,择优遴选,避免资源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

表2 “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来源情况统计表

(二)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的结构特征

1. 入选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情况

通过将“双高计划”公布的高水平建设专业群与高职院校专业目录比对, 发现本次入选的253 个高水平建设专业群覆盖了除新闻传播大类外的18 个专业大类,63 个二级专业类别,专业大类覆盖率95%,二级专业类别覆盖率64%。 从具体分布看, 入选的253 个专业群中有59 个属于装备制造大类,30 个属于交通运输大类,26 个属于电子信息大类,21 个属于财经商贸大类,19 个属于农林牧渔大类,这五个专业大类的专业群入选数占总数的61%。 详见图1。 这些专业都是产业急需的,有的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面向先进制造业,有的面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4]。 加大对这些专业群的建设支持力度,将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将解决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过程中,低技能岗位人员的再培训再就业的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图1 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情况分布

2. 入选专业群频次统计分析

“双高计划”遴选的253 个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分别属于136 个不同的专业,其中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3 个为新专业。 通过对入选“双高计划”的253个专业群进行频次统计,发现入选频次在5 次以上的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共有12 个, 分别为机电一体化(10 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7 次)、软件技术(7 次)、数控技术(7 次),畜牧兽医(6 次)、电子商务(6 次)、建筑工程技术(6 次),护理(5 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5 次)、模具设计与制造(5次)、物联网应用技术(5 次)、应用化工技术(5 次)。 安全技术与管理、包装策划与设计等87 个专业群仅入选1 次。由此可见,“双高计划”在各省推荐的专业群中进行遴选时,坚持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准,重点支持建设基础好、有特色的专业群,以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同时这样的遴选机制也有效避免了专业群建设同质化、重复建设和“千校一面”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引领带动各地各校立足本地方、本区域,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资源进行专业群建设,着力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走出一条百花齐放、千校竞发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三、地域特征分析

(一)各省入选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在各省的分布, 发现入选的56 所高水平建设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分布在29 个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平均每省约有7 所高职校、9 个专业群入选。 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四省在建设学校总量上位于前列。 江苏省有20 所高职院校入选,相当于省均建设数的3 倍左右,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高水平建设校7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13 所。 浙江省和山东省均有15所学校入选,在建设学校总量上并列第二,但从高水平建设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的数量上来看,两省略微存在差异。 浙江省有6 所学校入选高水平建设单位,山东省仅有4 所;但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这个指标来看, 浙江仅有9所,山东有11 所,山东比浙江多2 所学校。 广东省共有14 所高职院校入选, 建设校总量位于第四。 海南省和上海市都只有1 所学校入选,西藏和青海没有学校入选。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省有4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建设单位,在高水平建设校的数量上仅次于广东,与山东省并列第四。 在入选学校总量上, 重庆在四个直辖市中位居第一,共有10 所学校入选,北京、天津和上海入选学校数分别为7 所、7 所和1 所。

(二)东、中、西部地区入选情况分析

将入选“双高计划”的学校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 年按我国的经济区域而划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东部地区在本轮遴选中具有显著优势。 入选的197 所高职院校中有101 所位于东部地区,占比达51%。 56所高水平建设校中有33 所位于东部地区, 占比达59%; 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的地区分布来看,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中有68 所学校位于东部地区,占比达48%。进一步分析发现,入选A 档的高水平建设校中东部地区有8 所, 入选B档的20 所高水平建设校中有16 所位于东部地区,占到了80%。 东部地区在本轮“双高计划”的遴选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中、西部地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西部地区有14 所学校入选高水平建设校,32 所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中部地区有9 所学校入选高水平建设校,41 所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校。从C 档高水平建设校的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均衡,分别有9 所、7 所和10 所学校入选, 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还多1 所学校入选。 详见表3。

四、“双高计划”遴选结果特征分析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将办好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整体统筹考虑的理念得到加强,“双高计划”就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作出的新部署[5]。 “双高计划”作为引领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龙头”项目,对其遴选结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双高计划”具有如下特征。

表3 “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

(一)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类型教育特色凸显

不同于以往的“国示范校”、“国骨干校”以及“优质校” 建设以单一专业为建设载体,“双高计划”以专业群为建设载体,在“双高计划”的遴选中专业群的建设情况成为入选的重要评价指标,并将专业群单独立项进行重点建设。 这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的建设路径。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积累,而是肩负知识传授和职业培养的双重责任。 “职教20 条”在建设总体要求和目标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 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以单一专业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双高计划”以专业集群建设代替单一的专业建设,就是要引领高职学校以更加宽泛的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培养具备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从而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突出产业发展导向,推动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入选“双高计划”的253 个专业群覆盖了18个专业大类,分别属于136 个不同的专业,其中61%的专业群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这样的分布说明“双高计划”既充分体现了对关乎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产业的建设支持,又充分考虑各地产业布局的差异性。 “双高计划”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项目, 通过加大对重点专业群的建设支持力度,以此引领带动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地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 跨界的紧密合作, 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差别化职教发展路径,开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崭新局面,为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从遴选结果来看,东部地区高职院校以及国家示范(骨干)建设校在本轮“双高计划”遴选竞争中优势明显。 在197 所高职院校中,51%来自于东部地区,73%是国示家范(骨干)建设校。

这样的结果符合“双高计划”的遴选机制和“扶优扶强”的原则,但同时也应看到有53 所非国家示范(骨干)建设校入选,可见“双高计划”作为一项政府供给制度,既坚持“扶优抚强”的效率优先原则,遴选建设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职院校,又兼顾公平,充分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需要,避免资源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马太效应”的影响。 同时,在继续发挥东部地区职业教育优势的同时,注重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政府支持项目,加大对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帮扶,引导高职院校主动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实现东西部地区共同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五、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国示范校”、“国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办学实力有了大幅提升,但高职教育是一个类型而非层次的定位依然不够清晰,社会认可度依然不高,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实施“双高计划”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引领高职院校主动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链条,努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让高职教育切实成为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入选建设单位应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明晰专业群组建逻辑,重构专业体系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虽然目前对专业群的内涵概念尚未给出权威界定,但各高职院校可以从“双高计划”政策定位以及职业教育的跨界性、 职业性和教育性等方面,来明晰专业群的组建逻辑。 遵循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跨界性,高职院校在组建专业群时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专业群,并能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专业群内专业方向[7]。 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要求专业群的组建不仅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同时满足个人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各高职院校应在建设中积极实践探索,不断明晰组建逻辑,重构专业体系。

(二)加强双师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专业群建设团队

在当前缺乏专业群内涵的权威界定,其组建逻辑尚未得到实践验证的情况下,要圆满完成专业群建设任务对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项新挑战,对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在专业群建设中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了解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业务骨干构成的教学团队。 通过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和专长,保证专业群组建的质量和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实现专业群平台内各专业的有效支撑并具有适应产业发展的灵活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落实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群的组建与学校所处地域的产业布局紧密相关,因此要加强专业群建设,就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学校要与企业共同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方案, 解构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围绕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共同研究学生企业实习实践的学习时长、频率、岗位、知识内容、考核指标等具体培养措施,真正实现课堂与车间、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和落实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高水平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