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情智趣”创新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3-16谢国刚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

谢国刚

[摘 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情智趣”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给予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让音乐课堂充满了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内在的音乐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音乐教学滋润真情、启迪智慧、激趣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学生就会拥有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和传承美的能力,音乐教学就能达到培养高尚审美情趣,以美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情智趣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13-02

音乐是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核心是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韵律,感受美的存在,“以美现真,以美积善”,通过音乐良好的表现力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进行传播,让学生接受社会的正能量。音乐教学内容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既有轻松愉快的歌(乐)曲,又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既有来自中国各地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歌(乐)曲小调,又有世界古典(现代)名曲。精彩纷呈的音乐佳作,为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萌芽状态,创新音乐教学新思路,用音乐艺术的美来熏陶學生,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情智趣”的创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能促使学生从小树立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一、音乐教学滋润真情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开放性,以培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丰富学生的细腻情思,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音乐教学达到“至高至美”的育人效果。用音乐将学生内在的情感激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才能被点燃,才能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音乐元素本真,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断挖掘其音乐潜能,能够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及创造力。教师可从“聆听—感悟—体验—创造”入手,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策略指导方面做出改变,探讨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聂耳、冼星海等人民音乐家的作品,了解他们坚韧不拔、求真务实、志存高远、为国捐躯的音乐故事。人民音乐家们用强大的音乐感染力、铿锵有力的音符表达心声,以音乐作为抗敌的武器,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奋勇抗敌的情感,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以及精神力量,从而发自内心地对祖国产生了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教师首先介绍了曲作者冼星海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这部在延安创作的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巨作,也是音乐艺术和情感艺术紧密结合、高度统一的优秀典范。教师接着让学生观摩视频,谈谈对这个音乐作品的感受。学生们各抒己见:“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她气势雄伟,蜿蜒巍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犹如不断奋进的中华儿女。”教师让学生再次聆听和学唱歌曲,从气势磅礴的歌声中,在激烈音响的刺激下,学生获得了听觉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震撼,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了巍峨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所展现出来的气魄。学生在欣赏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漫溢而出,这充分体现了音乐滋润真情的育人功能。

二、音乐教学启迪智慧

“音乐是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所具有的情感特性,对人的思维活动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推动力,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说过:“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使学生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这一研究理论已经得到很多科学家的验证,生活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事例。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许多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发灵感和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儒学创始人孔子,既是一名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精通音律的乐舞理论家;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既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又在小提琴演奏艺术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诣;俄国“强力集团”五位作曲大师之一的鲍罗丁,既是一位化学家,又是一位一医学博士……

小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音乐节奏的规律性、旋律的流畅性、结构的对称性和内容的情感性,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巨大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音乐教学活动置于音乐享受的情境中,解放学生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启发和点拨,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能有效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益。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渗透、借鉴和启发,形成多元化、多形式和多维度的思维架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音乐教学激趣创新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支撑下,多给学生创设音乐创作的空间,留白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体悟到音乐的本质内涵。开放的音乐课堂给予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潜能,从而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这又能激发他们内在的音乐创新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玩中学,主动探究趣学创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情智趣”创新教学实践,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主动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音乐课堂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艺术乐园。将生活中的音乐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将生活化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音乐学习成了一件自然、愉快和轻松的趣事。我们倡导“乐中教”“乐中学”,通过演唱、乐器演奏及戏曲表现等方式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能够增强学生与同伴之间的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唱《龙里格龙》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唱、念、做、打”的音乐风格,以京歌京韵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初步了解了京剧文化后,教师介绍了京剧中武场的乐器——西皮鼓,并请学生敲打乐器,通过音色的不同进一步感受京韵。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中典型的节奏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加上模拟京剧中伴奏乐器发出声音的象声词来配合练习,引出“锣鼓经”的教学。通过合作练习“锣鼓经”,学生熟悉了重点和难点,就能够融入有趣的多声部音乐学习中,达到互相配合、互相倾听、有效合作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教师再通过“念唱歌词,显儿化音”“情感处理,念出变化”“演唱歌曲,唱出京味”这三个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在音乐声中,润物细无声地促进了學生立体思维的发展和深化。这样教学,以生为本,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自主体验中融知识和技能学习于一体,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京歌京韵的特点和风格,课堂教学激趣创新的目标也落到了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将京剧中枯燥的概念教学,融入学生易于接受的动手操作中,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习得了音乐知识。

2.学中悟,感悟体验活学悟用

音乐学习以“悟”为根,以“活”为精髓。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醒悟”“会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能够打开音乐教学激趣创新的“阀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潜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创设开发创新潜能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勇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成为音乐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作者。

例如,在学习“认识五线谱”这一教学内容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记住各个音符的音高和音位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让学生伸出一只手来,用五根手指做“五线谱”,引导学生将五根手指所构成的四个间隙,看成五线谱中的“五线”和“四间”;手掌心对着自己,小指就代表“一线”,无名指代表“二线”、中指代表“三线”,以此类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空隙是“一间”、无名指与中指之间的空隙为“二间”,以此类推。学生先对应手指认识五条线上的“mi、sol、xi、re、fa”五个音,再认识四个间上的“fa、la、do、mi”四个音,最后教师再引出“下加一线”的“do”音和下加一线与小指之间的“re”音。让学生将每一个音符与自己的手指(间)一一对应,这样,枯燥无味、容易混淆的五线谱学习就变得轻而易举了,每一个学生犹如随身携带了一个生动有趣五线谱,音符在手指之间快乐地飞舞。这种生动有趣的“启学、互学、悟学、展学”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了“活学悟用”的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地参与自主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美,能够推动音乐课程改革朝着健康良好的事态发展。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情感认知联系起来,让音乐滋润情感,凸显了音乐的美育功能。在对音乐的感知与鉴赏、创造与表现中,学生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信心。

[ 参 考 文 献 ]

[1] 胥颍露.以“情”激趣,以“境”导学——情境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江苏教育,2014(06).

[2] 汤银华.对话音乐,净化学生心灵的必然渠道[J].小学教学参考,2015(01).

[3] 陈雅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9(04).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创新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