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代际互动的新诠释

2021-03-16李雪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代际

李雪

摘 要 以国内首档代际共居的真人秀综艺《屋檐之夏》为例,针对节目中的代际共居尝试,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家庭代际互动的新诠释,并提出媒介适老化,将数字反哺融入两代人生活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代际;数字代沟;数字反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3-0103-03

《屋檐之夏》是由哔哩哔哩和中国老龄协会共同制作的国内首档忘年共居观察纪实真人秀,自开播以来,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情追捧。节目集结了3位长居上海的独居老人与7位“沪漂青年”,开启一场为期21天的代际共居体验。正如节目宣传片所言:用一座城市的一段夏天,21天的共居陪伴,治愈两代人的成长与遗憾,打破时间,温暖相聚。《屋檐之夏》使两代人集聚同一屋檐下,全新的代际共居体验就此开启。从陌生到熟悉,真实再现了青老两代人的代际互动;从传统的代际差异到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的代际差异,重新诠释了两代人的代际鸿沟;两代人通过真诚的沟通行动以及数字反哺,逐渐建立起融洽的、亲密的代际关系。

2.1 代与代沟

代是青老共居中难以跳过的话题,其中最大的交流共处障碍也大多来源于代,来自于代际关系带来的代际鸿沟。代际关系是指中年以后的一代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是指社會中两代人之间在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于社会变迁而带来的传承与差异。正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差异,自然就容易产生矛盾,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1 ]。有学者根据代沟的性质将代沟分为拥有性代沟和选择性代沟。拥有性代沟,指一代人拥有知识、经验、地位、权力、技能等,而另一代人(其他代人)并不拥有的客观状态。比如青年一代更了解与熟知当下流行文化,对信息技术的也更能够灵活使用;而老年人则表现为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选择性代沟,是指不同代人在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别[ 2 ]。体现的是两代人在主观层面上的不同选择。例如老年人更偏向于使用传统媒介(读书看报)解决问题,青年人则更依赖于新兴媒介(手机电脑)解决日常所需。

2.2 家庭日常交往中的数字代沟

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给个人生活带来新鲜体验的同时也给家庭内部沟通带来了新的阻碍。在节目中,这种在新媒体社会产生的代际差异随处可见。最容易洞见的是两代人对不同新鲜事物认知和理解的差异:老年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相对较慢,年轻人则相反。宏观来看,这种差异体现的不仅仅是两代人接受信息快慢的问题,而是体现了两代人信息获取丰富度以及信息接入的渠道问题。同样的,节目中也更多地呈现了青老两代在媒介使用上的差异:老年人习惯每天开着电视,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习惯和陪伴,而年轻人则更多的使用手机、耳机等移动化媒介。实际上,这种由当下网络数字媒介造成的“代沟”其实正是历史发展进程与外在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在此结果下也更能凸显出青年一代作为数字原住民与老年一代作为边缘化的数字难民的交往碰撞。

显而易见,节目中显现的两代人由社会和历史变迁下的新“代沟”便是现代化社会中存在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3 ]。简单来说,数字鸿沟主要体现的是现代社会不同人群媒介接入和媒介使用的差异,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第一道沟和第二道沟。之后,韦路、张明新[ 4 ]又提出了数字鸿沟的第三道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从数字鸿沟的角度观察两代人的代际互动,成为当下时代背景的必然。

有学者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老年人互联网接入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5 ]。当下,老年人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弱者”,其在媒介接入、媒介使用以及互联网上的知识沟都备受关注。老年人在当下社会的数字鸿沟因此而凸显,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银发数字鸿沟。而当学者把老年人数字鸿沟从社会转向家庭视角,数字代沟的雏形得以生成。学者周裕琼认为数字代沟就是在家庭层面,数字鸿沟的表现,即,父母(亲代/传统世代)和子女(子代/E世代)在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这是传统代沟在数字时代的延伸[6]。诚然,大部分老年人对于新媒介的接触和采纳相较于年轻人来说是滞后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脱节。数字代沟是代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使得本就在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差异的两代人进一步拉大这种差异,加速代沟的积累。在节目中,也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到三组家庭中日常交往的数字代沟。例如在两代人的微信交流沟通、智能化家居使用、以及对当下网络流行文化的认知理解等方面。

3.1 从沟通行动到数字交往:理解与陪伴并存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中提到:交往行为模式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全面沟通的媒介。在沟通过程中,言语者和听众同时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以及主观世界发生关联,以求进入一个共同的语境。并且任何一种沟通过程都发生在文化前理解的背景上[ 7 ]。而当下进入数字化时代,交往行为也因此有着不同的表现。学者杜骏飞认为,数字时代的交往叙事,是要跨过三种界限:1)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界限;2)社会实践与交流行为本身的界限;3)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7 ]。因此可以说在信息化社会,两代人的交往相处更注重精神层面的“理解”实践,同时兼顾现实及网络世界。两代人生长于不同时代,新媒介和互联网新文化的入侵导致两代人的代际差异更加凸显,因此他们在短期内无法相互理解,沟通行动受到阻碍,冲突进一步加剧。事实上,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领域,老年一代对年轻一代的严格控制以及年轻一代对老年一代的强烈反抗等污名化现象时有发生,这便是两代人因二者权力关系、数字身份的差异而导致理解不畅,交往受阻的必然结果。

从节目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两代人因新的语言形式以及新的交往方式而出现的数字代沟,在融洽的家庭互动活动和真诚的交往沟通中得以慢慢瓦解,这正是“理解”实践的代际新内涵——数字交往。指向交流-行动的数字交往是一种内嵌行动的交流,亦即交往本身即是实践,并且它几乎无所不包地指向各种社会实践。而在一个理想的数字时代,交流-行动是常态[ 8 ]。也就是说,两代人的互相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真诚的沟通对话中,也存在在长久陪伴的日常数字交往中。无论是相对平等的沟通行动,还是家庭里的数字实践(如日常的新媒介沟通等),都使得两代人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并促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共鸣寄托,和谐的代际关系得以稳定构建。

3.2 数字反哺:代际互动新体现

两代人的相处中自然少不了冲突碰撞,这是代沟在家庭生活中作用的必然结果。而与代沟相对立则是新一代对老一代的文化反哺。学者周晓虹认为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9 ]。向前追溯,文化反哺这一概念来自于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她在其论著《文化与承诺》中提到:受战争、移民运动、科技革命等的影响,急遽的社会变迁使得传统的“前喻文化”,即长辈自上而下给晚辈灌输知识的传承模式面临破产,而新型的“后喻文化”,即年长一代需要向年轻一代虚心接受教益的文化传递模式应运而生[ 1 0 ]。节目中也更多体现了年轻一代对老年一代的文化反哺,而这反哺又体现先在多方面上,比如信息获取,媒介使用,以及新的社会互动等等。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老年一代因滞后于媒介接入及使用面临着数字化生存的危机,而青年一代的反哺则成为老年一代新的应对策略。相应地,数字反哺也成为两代人解决数字代沟的必经之路。顾名思义,数字反哺相较于传统的后辈对前辈的文化反哺,加入了数字化这个新场景,并在其中赋予大众媒介新的文化传承的意义。例如节目中B站up主拉宏桑教会了独居老人刘雪华使用微信,点外卖等新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技能;魏奶奶一家共看B站,几位年轻人将rap潮流以及短视频等当下互联网下的新文化内容介绍给魏奶奶。两代人借助新的数字媒介技术进行跨越代际的对话沟通,在此基础上,原有的前辈对后辈的刻板教化得以改变,两代人逐渐构筑起全新的、融洽的代际新关系。

在出现了数字反哺的家庭内部,“前喻文化”没有完全破产,“后喻文化”也呈现出勃勃生机。这种融洽的相处氛围促使两代人都兼有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双重角色,并使得两代人在长时间的对话交流中凝固了许许多多重要的精神财富宝藏。两代人从中受益,并从中体悟代际互动带来的新喜悦。

4.1 打造适老化媒介,给予老年人新体验

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老年一代往往不能与青年一代共居或是常常见面,因而也无法随时都能享受家庭的温暖,得到年轻人的贴心关怀。但智能手机以及智能家居可以构建一种新的在场,让老年一代能通过视频通话、简单口令而获得虚拟的陪伴体验。同样地,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也能够让老年人足不出户看世界,了解更多新鲜事,增添与青年一代沟通交流的谈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常态,赋予老年人新的生活内涵。

适老化的媒介能够最大程度上贴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从而更有利于让老年人获得使用媒介的满足感,得到正向的积极体验。这不但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拉进了与青年一代在数字化时代的代际距离。

4.2 家庭领域,融合与反哺更进一步

在当下的全球性数字进程中,急速变迁的社会给不同代际带来独特的心理体验,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推动了亲子关系的平权化之路[ 1 1 ]。数字化时代使得家庭内部的文化反哺有了新的发展际遇。青年一代可以通过对老年一代的“媒介”教学或者互联网文化而促进代际互动,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加强两代人的亲密联系。在西方,家庭内的代际互动成为缩小数字代沟的重要渠道,代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同玩游戏都促进了互相之间的认知与情感,不但缩小了数字代沟,而且增进了亲子关系[ 1 2 ]。当正向积极的代际互动与数字代沟相遇,两代人的拥有性代沟也会在此融洽的交往关系中慢慢土崩瓦解,融合与反哺也将会更进一步。

《屋檐之夏》中的三位老人皆是知识水平较高,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接触新鲜事物程度、与年轻人相处心态、媒介接入与使用等能力都属于老年人中的佼佼者。因而节目中的三组家庭的代际共居呈现是相对客观的,不能够完全代表青年一代与老年一代的共处境况。但值得肯定的是,三組家庭的代际共居试验是有借鉴意义的,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沟通对话式的代际互动足以让当下年轻人看到与老人友好相处,增进亲子关系的实践可能。21天的青老共居让人们看见: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老年一代和青年一代的真实碰撞。在看到更多代与代上的治愈和温暖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如何缩小两代人交往沟通中的数字代沟,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反哺促进两代人的融洽互动,如何构建两代人的和谐代际关系,将是未来新媒体社会下的家庭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6):16,20.

[2]周怡.代沟与代差:形象比喻和性质界定[J].社会科学研究,1993(6):76-78.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43-53,95.

[5]Sara Ferlander and Duncan Timms.Bridging the dual digital divide:A Local Net and an IT-Cafe in Sweden[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2006,9(2):137-159.

[6]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2):117-123.

[7]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8]杜骏飞.数字交往论(1):一种面向未来的传播学[J/OL].新闻界,2021(12):79-87,94[2021-11-18].https://doi.org/10.15897/j.cnki.cn51-1046/ g2.20211111.001.

[9]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11):22-26.

[10]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8.

[11]赵寰,侯清鹏.融合与反哺:B站破圈的后喻文化解读[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6):45-53.

[12]Bailey,A.,Ngwenyama,O..Bridging the Generation Gap in ICT Use:Interrogating Identity,Technology and Interactions in Community Telecent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2010,16(1):62-82.

3700500589204

猜你喜欢

代际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寻求阻断贫困多代际传递的路径
《我和我的父辈》: 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试论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老年代际学习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互联网+”时代的代际学习项目发展:欧洲经验与中国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应对
代际与城市规模视角下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与政策响应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有限的手段,无限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