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短视频对昆明城市形象和空间的塑造作用

2021-03-16陈书玥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形象昆明

陈书玥

摘 要 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城市形象的塑造拥有了新的方式,抖音短视频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力量不容小觑。通过总结昆明相关抖音短视频的叙事特点,分析短视频对昆明城市形象和空间的塑造作用,研究发现昆明相关抖音短视频具有符号的特殊性、呈现方式的生活化、地方语言的亲切感等特点。短视频所具有的个人意义,丰富补全了昆明的城市形象,能够拉近与其他地区受众的距离,增加认同感。短视频让昆明更多的城市空间被看见,提高了城市景点的热度,反作用于政府对城市空间的建设与修缮。在官方引导下激发民众的生产创作活力,是新媒体时代媒介塑造城市形象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 抖音短视频;昆明;城市形象;城市空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3-0014-04

基金项目: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类项目“抖音短视频对昆明旅游形象和空间的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021Y103)。

媒介影像对城市形象的表征和塑造由来已久。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的媒介手段。根据抖音发布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8月,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抖音已经成为城市形象建构和生成最为重要的存在[ 1 ]。根据2020年6月巨量算数发布的抖音用户调研可知,昆明在抖音平台上用户印象最深刻的城市中占比4.47%,位列第七位。由此可知,昆明作为一西部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在抖音平台上被更多的人看见并关注。

在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定义中,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2 ]。

在大众媒体时期,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依靠以政府为主导由电视台拍摄的城市宣传片。城市宣传片的拍摄多采用宏观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城市的地理样貌、景观建筑、人文古迹、历史文化等,在于通过系统全面的铺陈讲诉突出城市的特点。在昆明拍摄的城市宣传片《绽放的春城》中,通过运用鲜花这一符号,将昆明的民俗风情、大街小巷、城市生活串联起来,塑造了昆明气候温润、四季如春、鲜花遍地的城市形象。在大众媒介的塑造下,人们对昆明的主观印象一直停留在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城市形象过于固化。

抖音短视频的传播模式为UGC(用户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所进行的内容生产、内容分发以及内容消费三个环节[ 3 ]。用户是短视频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主力军。在城市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中,民众既是城市短视频的主要观看者,也是城市的主要记录者和传播者。根据《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可知,2018年在抖音上播放量前100的城市短视频中,超过八成是由个人用户所创作的。在抖音短视频的传播下,昆明重新进入广大用户的视野之中。短视频的传播不仅塑造了昆明的城市形象,其伴随着人们的城市影像实践,对昆明的城市空间也具有重要的重塑作用。本研究意在以分析昆明相关抖音短视频特点为基础,分析短视频对昆明城市形象和空间的塑造作用,为其他地区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媒介路径。

本研究以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将抖音短视频平台“#昆明”话题下的短视频按点赞量从高到低排序,抽取前200条短视频作为研究样本。之所以选取“#昆明”话题,是因为在与昆明相关的所有话题中,“#昆明”话题的播放量最高,有187.8亿次播放。之所以采取点赞量的高低作为短视频的选择标准,在于点赞量能够衡量短视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用户对短视频的认可,因此能够保证作为研究样本的短视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1 符号:日常空间景观的陌生化呈现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昆明海埂大坝、教场中路、公园1903、南强街等成为了抖音短视频的热门拍摄空间,海埂大坝的红嘴鸥、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公园1903的凯旋门、南强街的特色小吃等成为了短视频中乐于运用的景观符号。在大量短视频的呈现和传播下,原本普通的日常空间景观以不一样的拍摄视角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例如,短视频中蓝花楹的呈现具有不同的拍摄方式,航拍拍摄的整条街的街景,直拍拍摄的不同角落,还有仰拍枝头茂盛的蓝花楹。通过短视频,用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教场中路的蓝花楹。抖音号“云南路书张张”发布的用不同角度的蓝花楹街景照片拼接的短视频,共计获得18.6万个点赞。正如贝·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所言的陌生化,“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 4 ]。通过短视频的呈现,昆明日常空间的景观以新颖的视角和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给予了大众以新奇的视听体验,进而有效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

1.2 呈现:人景交融下的个人表达

在研究样本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短视频是采用人景互动的呈现方式,即将自我的身体与选定的城市景观一起拍摄,呈现处于当前城市空间的自我。这种人景互动的短视频是对自我行动经历的记录以及个人所见所闻的展示分享。例如:抖音号“我想做植物大神”拍摄的个人叼着面包喂红嘴鸥的画面,获得了29.2万的点赞量;抖音号“涛子乐昆明”拍摄的在南强街的龙虾烧烤广场品尝小龙虾的短视频,获得了3万点赞量;抖音号“诗怡呀”拍摄的在公园1903的凯旋门前跳舞的短视频,获得了5 537次点赞。

短视频不僅仅是城市的表征,更是个体表演的记录。根据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拟剧理论,人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是一种表演[ 5 ]。短视频扩大了人们的表演空间。这种用户形象作为视频主体的彰显、具身体验下的场景呈现,使得短视频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所传递的是“我亲自尝试过”的讯号,所呈现的城市形象更加具有真实感,昆明的城市形象也在无数具有个人意义的表达碎片中建构起来。

1.3 语言:地方语言的介绍方式

在昆明南强街、公园1903等地的许多打卡或者推荐类短视频中,视频创作者会使用昆明方言介绍餐厅环境、食物价格、口感味道等。例如,抖音号“昆明小胖总”用方言介绍了昆明南强街龙虾烧烤广场的环境、价格、位置、菜品口味,获得了9 083次点赞;抖音号“非常昆明”用方言介绍了制作过桥米线的过程,获得了7 520次点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是属于一个地方特有的用于沟通交流的语言。方言作为一种更易被感知的地方文化内容,更能促进文化认同[6]。昆明话具有较低的听觉门槛,易于接受,因此昆明话不仅不会成为人们理解短视频内容的障碍,反而能够使短视频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增进文化认同。在短视频中运用昆明话来介绍昆明的美食和餐厅,在输出餐厅信息的同时增加了短视频的趣味性。昆明话具有古拙朴实的特点,使短视频更加具有亲切感的同时也加深了昆明城市形象的历史厚重感。

2.1 短视频补全丰富了昆明城市形象

“春城”“花都”作为昆明的城市名片被广为人知,也早已深入人心。但在技术赋权的当下,民众在城市中行走的同时还拥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参与到城市的影像实践中,进行城市空间的拍摄和记录。正如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所言的参与式文化,各个不同的创作主体在身份认同下,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市短视频这一媒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对城市空间进行表征和演绎[ 7 ]。多种城市影像的汇聚是对官方城市形象宣传的一种冲击。但是这种冲击不是对抗式的,而是一种对官方宣传中城市形象的补全和丰富,以塑造更全面的城市形象。

在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下,昆明海埂大坝的红嘴鸥、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公园1903的凯旋门、南强街的特色小吃等城市日常空间中的符号以不同的拍摄方式和角度多次展现在大众面前,多次的展示使得这些城市符号成为昆明新的城市名片。人们对昆明的印象不再仅仅停留在四季如春、花期不断,而是随着多元而充满特色的符号逐渐丰满起来。在短视频的补全和丰富下,昆明展现出了其现代化的时尚建筑、灯火璀璨的夜市、精致高级的商圈等更加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一面。短视频的传播让人们看到了更加具体、更加生活化、更加多样化的昆明。

2.2 个人意义汇聚下的城市形象

由于短视频有很大一部分由用户个人拍摄,并且热衷于采取人景互动的呈现方式,因此,短视频是具有个人意义的创作方式。用户的城市短视频影像实践,正是用户利用短视频这一方式创造出新的属于自我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聚焦于个人的微观实践,可以发现每个人在自身的认知框架下对同一空间的选取不同,身体表演不同,所拍摄创作出的城市短视频也便生成不同的意义。

不同的人所带有的文化认知不同,对空间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同,进而影响其对空间符号的运用以及自身身体的表演。不管是记录本来就存在的空间场景,还是赋予空间场景以象征意义,或者定格稍纵即逝的某个瞬间,都是对城市空间的挑选和征用。无论是在蓝花楹下翩翩起舞,还是在海埂大坝叼着面包喂红嘴鸥,或者是在南强街吃傣味鲜花小龙虾,都是人们结合个人的喜好以及想要表达的含义所进行的身体表演,以使得短视频呈现出的画面更加贴合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个人短视频影像实践的过程中,用户作为城市的亲身实践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谱写进城市的叙事之中,将个人的城市记忆融汇到城市的共同记忆之中。在个人的城市影像实践下,昆明的城市形象跟个人的生命体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由个人的身体参与与城市影像实践塑造而成。用户的城市行走与具身表演以碎片化的方式增加了城市的诸多细节,塑造了更加具象而真实的城市形象。昆明的城市形象也正是在个体意义的汇聚下变得鲜活起来,是真实的个人体验与记忆书写。

2.3 认同感的增加与距离感的消减

短视频更能体现昆明的生活气息。用户创作的城市短视频所运用的符号是基于自己真实的游玩体验,所体现的是民众的现实交往与个体实践。因此,在与昆明相关的短视频中,个体在城市空间中的表演,杂乱无章的空间呈现,低语境的叙事方式,非但不会破坏昆明城市形象,反而会使昆明城市形象不再像官方宣传片中那么唯美精致、遥不可及。用户在短视频的沉浸式视听体验下,更容易被其中的场景所触动,而愿意参与到城市影像实践之中。并且,短视频中对昆明方言的使用,方言所具有的亲切感更能引发本地观看者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对成长经历的回忆、对城市空间的怀念等一系列共情。因此,短视频的传播能够增加用户对昆明的认同感。

在其他地区的民众眼中,昆明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对于昆明的想象更多地停留在昆明民族氛围浓厚这一传统的观念当中。但是随着抖音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昆明更为丰富的城市景观呈现在大众面前。大众传播时代拍摄的城市宣传片在于通过干净精美的画面增加他者对昆明的想象。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塑造的昆明城市形象具有烟火气息且可知可感,能够拉近他者与昆明之间的距离。生活化、具体化的城市形象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在用户心中留下印象,也更加容易让其他用户想要亲自前往感受一下城市的气息,留下自己的生活印记。

3.1 更多的城市空间被重新看见

在人们观看短视频、身体在场、拍摄短视频这一循环下,许多不知名的城市空间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民众穿梭于昆明城中,在创作权力的赋予下,他们可以随时运用手机拍摄记录昆明的空间,并运用抖音平台制作短视频进行分享。由此一来,更多的城市地点或空间被重新发现。昆明的海埂大坝、南强街、教场中路、公园1903等,在视频创作者独特的符号运用以及拍摄下,以崭新的姿态展現在大众面前。在短视频中的海埂大坝,是可以和漫天飞舞的红嘴鸥嬉戏玩耍的空间;原本就川流不息的街道,因为蓝花楹的紫色装点变得更加浪漫唯美;南强街不再只是一条古朴的街道,而是具有璀璨灯火和地方特色美食的夜市,短视频的传播使南强街的龙虾烧烤广场广为人知;短视频充分展现了公园1903时尚、年轻、活力、精致的特点,凯旋门已经成为公园1903乃至昆明市的一大标志性建筑物,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拍摄。

3.2 民众的大规模移动提升了景点热度

正如尼克·库尔德里(Nick Couldry)所言的媒介朝觐,人们前往媒介叙事中的重要地点去旅行[ 8 ]。短视频的传播和观看可以有效引发用户抵达城市空间进行打卡,实现身体的真实在场。所谓身体在场是指身体本身出现在事情发生的场所之中,这样就意味着身体能够对在场的事物产生影响,甚至操纵改变在场以及周围的事物[ 9 ]。伴随着人们在物理空间中的大规模移动,许多城市空间的热度随之上升,成为游客选择的热门景点,在某种程度上扩宽了传统意义上旅游景点的外延。可以说,网红旅游景点的生成,是来自民众自发的力量,是民众在城市空间中生产和消费的结果。短视频的传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海埂大坝、南强街、教场中路、公园1903等地游玩。在短视频的影响下,民众的大规模打卡行为提升了景点的热度,景点热度的提升也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往景点游玩。

3.3 城市景点的重新包装和周边设施的建设

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也让政府看到了城市空间所蕴藏的巨大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随着更多的城市空间被看见,城市景点热度不断提升,政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景点进行升级改造,投用更多设施以加强景点的可玩性,加强了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整治。通过走访观察可以发现,在教场中路铺设的地砖上增加了藍花楹元素,打造了蓝花楹公园,在沿街设置有贩卖小商品的集市,设置有可以写明信片的“时光邮局”,并且售卖蓝花楹形状和口味的雪糕。通过对教场中路的整治和周边设施的投放,丰富了游客在教场中路观赏蓝花楹的体验。昆明政府同样着力于老街改造。修复改造后的南强街,在悠久历史底蕴和浓厚商业氛围的交融下,成为了诸多游客喜爱的打卡点。2020年12月,南强街巷夜市一期提升改造和二期打造的方案开始实施。2021年5月20日,南强街二期“南强街巷·金碧市集”正式开集。由此可知,在短视频广泛传播的影响下,政府也在积极适应当下用户生产和消费的新意义,运用城市空间中的符号,将城市空间包装打造成新型旅游景点。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短视频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符号运用和创作,对于官方宣传的城市形象是一种补全和丰富,在个人意义的汇聚下,能够提供认识城市更加多样化的视角,拉近与其他地区用户的距离并增加认同感。在短视频的传播下,昆明更多的城市空间被看见,城市景点热度不断提高。

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已经不再仅仅依靠大众传播时代由专业人士拍摄的城市宣传片、电影、电视等方式,抖音短视频作为新媒体通过民众参与拍摄、分享,赋予了城市形象更加丰富多样的意义。正如随着昆明相关抖音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一方面越来越多具身性的生产和体验改变了城市的物理空间,另一方面昆明城市形象更加丰富生动。用户书写塑造昆明城市形象的同时,崭新的昆明城市形象也让用户对昆明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政府要重视短视频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通过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展开合作,积极引导民众创作,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共同塑造传播官方认可、民众喜爱的城市形象。

官方引导民众创作是媒介塑造城市形象的一大趋势,是城市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一大路径。通过官方引导民众创作,能够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让城市符号得到更多元的运用,使城市形象更加丰富饱满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城市景点进行打卡创作,重塑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潘霁,周海晏,徐笛,等.跳动空间:抖音城市的生成与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3.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M].宋俊岭,宋一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3]李菁.抖音短视频传播中的互动仪式与情感动员[J].新闻与写作,2019(7):86-89.

[4]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丁扬忠,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62.

[5]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赵金玥.抖音方言短视频中的城市形象建构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2.

[7]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郑熙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尼克·库尔德里.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M].崔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86-87.

[9]赵建国.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传播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8):58-62.

3346500589251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城市形象昆明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Task 11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