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无锡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2021-03-15张亚琴陈红波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

张亚琴 陈红波

摘  要:无锡传统技艺是中华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在世界大同的当下,无锡传统技艺,无论是外在形态抑或内在人文思想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很多高超、优秀的传统技艺由于没能得到恰当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为人所熟知,究其原因,一方面跟某些传统技艺自身的局限性相关联,而另一方面则与时下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趋向密不可分。

关键词:无锡传统技艺;传统手工艺术;传承与创新

无锡历史文化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自商代末年泰伯奔吴至今的三千多个春秋里,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和盖世功臣,同样也为我们铸造和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文化遗产,而其中的传统技艺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者的研究数据表明,在无锡,传统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比例和分量远超其它文化种类,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域文化资源。笔者所重点研究的则是传统技艺中更加注重“艺”的部分,即传统手工艺术。

一、无锡主要的传统技艺(传统手工艺术)

无锡的传统手工艺术与生产技术类传统技艺相比,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它服务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映射着人们的审美追求,如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宜兴均陶、无锡精微绣、无锡留青竹刻,等等,都是其杰出代表。

(一)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中华彩塑艺术的一种,它的制作要经过捏坯、彩绘、开相等几个步骤。早期的惠山泥人以粗货居多,主要是神佛、人像以及动物等,造型夸张有趣,线条古拙浑厚,彩绘明快豪放、对比鲜明,乡土气息浓郁。随着昆曲和京剧在无锡的兴起,以表现戏剧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手捏戏文”便应运而生。这种泥人逼真细腻,因此还有“细货”的别称。惠山泥人发展至今,涉猎的范围愈加广泛,获得的关注也越来越多。1979年,《大阿福》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证书;2012年,有9件惠山泥人作品入选国家二级文物,71件作品入选国家三级文物:这都从侧面见证了惠山泥人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宜兴紫砂

紫砂不仅是宜兴的标志形象,更是无锡文化与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产品的种类繁多,尤以紫砂壶最受人青睐。一件完美的紫砂壶需要经过匠人采泥、炼泥、制坯、烧制等多道工序,它的成型方式也是丰富多样。金沙寺僧与供春是紫砂壶之鼻祖,但二位在成型工艺上仍是沿袭宜兴传统日用陶的手工成型或模制法,至明晚期时大彬之时则有了新的飞跃。宜兴紫砂历史悠久,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早在1915年的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程寿珍的“掇球”壶、范大生的“大柿”壶等就拔得头筹,勇夺金奖。之后在比利时列日国际博览会、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米兰国际博览会,宜兴紫砂均有不俗的成绩。

(三)宜兴均陶

宜兴制陶历史悠久,享有千年陶都的美誉。除了紫砂,均陶也是宜兴陶器中的上乘之作。清朝中期,宜兴丁山葛明祥、葛源样两兄弟制作的均陶颇受世人推崇,他们的陶器釉面醇厚雅致,釉色五彩纷呈、变化多样。晚清时期均陶艺人魏忠明擅长以花朵为基本形创作各种制式的花盆,创意新颖,思维巧妙,仿生趣味浓厚。民国之后,宜兴的工匠在改进了施釉工艺的基础上加大了出口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均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2014年7月,宜兴均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和紫砂技艺是目前宜兴陶瓷制作技術中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陶最为人称赞的要数其卓绝的堆花装饰和璀璨的釉色艺术。

(四)精微绣

无锡还是“中国四大名绣”①中苏绣的发源地之一。无锡刺绣简称“锡绣”,也叫“精微绣”。关于精微绣,史志最早记载于明代中期,清代大力倡导刺绣技艺,清代之后,锡绣几经沉浮,终于在改革开放后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并在张炜农、华慧贞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精微绣在工艺方面较为繁杂,制作之前要准备好底料、绣线、绷布和绷线等材料,制作时还要用到绣花针、卷绷、绷凳、绷钉、剪刀、搁手板等工具。精微绣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砥砺前行,它是吴文化的凝聚与结晶,但是相对于其他绣种而言,精微绣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五)无锡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始于唐而盛于明清。它的制作需要经过选竹、煮青、描图、圈边、起地、分筠、平地、修整等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制作者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无锡留青竹刻属于“阳文雕刻”,是我国留青竹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时间的长河中几经沉浮,虽然没有较多文献记载,在无锡的知名度也略逊于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传统技艺,但它仍然在民间默默流传,且在艺术成就和审美高度上丝毫不落下风,这种“竹为纸、以刀代笔”的艺术形式,将雕刻技术与传统中国画技法进行了融合与碰撞,在刻、画之间和刚、柔之间寻找契合与共通。

二、无锡传统技艺面临的主要问题

无锡传统技艺面临的问题众多,有共性也有个性,从共性角度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规模太小

以上提及的传统技艺多属于传统手工艺产业,基本上都是世代相传的工艺技巧,且十分依赖当地的原材料,地域性较强,虽然在题材、技术等各个方面有所革新,以期适应时代发展,但其核心部分的传统属性并未发生改变。这一方面是其价值的根源,而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这些传统技艺只能是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不宜走大规模的机械化道路,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降低它们的社会影响力。

(二)就业人员少

很多传统技艺都是师徒传承或者家族传承,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群体生产,尤其在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现代无锡这一点更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变迁,老一辈艺人相继故去,再加上现代化社会的急功近利,就导致了现在传统技艺学徒稀少、后继无人的窘境。

(三)市场管理混乱

由于社会对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推崇与宣传,无锡的传统技艺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众多关注与开发,但这些大多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挽回传统技艺发展的颓势。以紫砂产品为例,部分商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便铤而走险,利用一些外地泥料甚至是化工原料来仿制紫砂,曾经的“假紫砂锅事件”就引起过不小的波澜。惠山泥人也有类似的尴尬,泥人厂门市部200元左右的泥人在惠山脚下直街的店铺里不到30元就可以买到,其真伪不言自明。

(四)职称评定的影响

当下从事传统技艺工作的创作者,都有一个很难以回避的事情就是职称的评定,职称越高,相应的艺术地位与影响力也会得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推进其作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高职称是很多从业者趋之若鹜的目标。这在本质上虽无可厚非,但部分创作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职称的追逐上,从而失去了创作艺术的初心,各种名目繁杂的颁奖和头衔也纷沓而至,这对于传统技艺本身的发展其实并无益处。

(五)与时俱进不够

目前无锡真正从事相应传统技艺的多是老一辈艺术家的后代或者弟子,相当一部分人会把这些传统技艺当做自己将来谋生的手段,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创作者的偏安一隅和墨守成规,导致传统技艺的发展与社会的革新相脱节,因此也很难再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个性问题方面,其实各个传统技艺也略有不同,比如留青竹刻,还存在知名度不足的问题。它与紫砂不同,紫砂由于材料和功能等原因经常被过度神话化,因而价值一直居高不下,无锡留青竹刻则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在艺术市场上并不起眼,与常州留青竹刻、金陵竹刻等竹刻艺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无锡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建议

对无锡传统技艺的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目前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创新方式,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产业化道路

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无锡的一些传统技艺当中并未真正落实,传统技艺想要流传得更为长久,必须要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与规划。无锡的传统技艺大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诞生的,多是个体手工生产,虽然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适应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商品经济时代,这种自给自足的形式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生产者想要生存或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从业的匠人必须摒弃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方式,拓展与市场合作的道路,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谋取长足的发展。

(二)改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对当下的从业者应当进行保护与资助,目前行业中的工艺美术大师数量不多,且多年事已高,继承者又屈指可数,尽管政府实施了一些相应的举措,如文化部于2011年曾下拨20万元用于无锡留青竹刻的保护工作,留青竹刻传人乔锦洪也在无锡公开招聘学徒3人,惠山泥人方面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公开对外收徒。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学员在学习时给与的助学补贴相对较少,学习结束后原则上更是“不包分配”,这无形中给学员带来更多生存方面的压力,对于传统技艺的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对于那些不了解無锡传统技艺的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介绍和引导,文化部门应当倡导无锡的高校尤其是与传统技艺相关的专业(如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方面引入相关的内容,甚至开设相关的专业,以扩大传统技艺在新一代当中的影响力,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培养新鲜的血液。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

无锡的传统技艺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古时的从业者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高深的文化水平,即使个别艺术造诣很高,但并不一定擅做史论,由此相关的文字记载几乎凤毛麟角。紫砂、均陶方面的研究者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学者有徐秀棠、史俊棠等人,而惠山泥人、无锡留青竹刻相关的文字研究则更罕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传统技艺研究项目的扶持,给予相关研究一定的奖励,平时多举办一些规格较高、影响较广的传统技艺的比赛、展览等活动,提升无锡传统技艺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四)健全法律法规,净化市场环境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在快速的发展浪潮中,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文化产业中造假、侵权等问题屡见不鲜。虽然近些年来一些新兴文化产业的版权意识逐渐觉醒,但是在利润的驱使下,传统技艺类产业中造假、盗版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约束条例,并切实落实处罚措施,同时也建议简化专利申请手续,缩短申请周期,降低申请费用,以激励从业者进行原创的积极性。

(五)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保护和研究

时代在不停地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在不停地变化,传统技艺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而应当以人为本,顺应时代潮流。比如作为“耍货”的惠山泥人,完全可以与现代动画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提升惠山泥人的存在感,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动画作品的题材。自然,这种顺应不等于无底线的屈从和迁就。虽然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但留其精华去其槽粕更是发展至理,埋进故纸堆里不等于发扬传统文化,大刀阔斧地全盘西化则更不可取。当那些传统技艺的优良部分遭流承传危机时,我们可以采用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方式将其进行传播与宣扬。比如近些年来,有一部分优秀的关于传统技艺的纪录片问世,如《了不起的匠人》《非凡匠心》等,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审美性的、娱乐性的手法对传统技艺进行记录和介绍,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除此之外,传统技艺的传播还应当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可以为无锡传统技艺建立相关网站、研发APP、运营公众号,还可以使用VR技术还原制作场景,甚至可以推出传统技艺的相关游戏。如在紫砂游戏中,体验者可以扮演匠人的角色,进而体验选料、塑形、添加图案纹理、烧制等过程,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在娱乐之中加深对传统技艺的了解,进而激发其实际体验的兴趣和需求。

四、结语

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和趋同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但同时也削弱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与影响力,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力图回避而又往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发展的基础上延续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并将之发扬光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它事关民族形象的塑造以及民族自信的确立。无锡传统技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和责任,传承传统技艺就是在完善无锡的文化建设,对于无锡城市形象的建立以及现代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注释:

①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

参考文献:

[1]张文珺. 惠山泥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6.

[2]徐秀棠,山谷. 宜兴紫砂五百年[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史俊棠.宜兴均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纪楚楚.宜兴紫砂陶和均陶制作技术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52-53.

[5]王文燕.惠山泥人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6]杨巧阁.无锡地域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7]孙青.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风格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8]魏艺佳.无锡刺绣的传承发展及衍生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9]蒋芙蓉.无锡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及传承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亚琴,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陈红波,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中药成像鉴别法的探索与研究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理县羌族传统银饰元素在陶瓷首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