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1-03-10刘娜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刘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与实施拓展性微课程,有利于学生把握理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拓宽数学知识范围和培养数学思维。文章从课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活动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开发实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基础性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等四项内容。基础性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小学生,在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偏向于基础性,对于部分学习尚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推理能力等拓展性思维与能力培养方面有些不足。因此,需要在小学数学国家课程以及其要达到的基础性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开发出一些要达到某些拓展性目标的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在本文中,“1”代表的是小学数学国家课程以及其要达到的基础性课程目标;“X”代表的是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以及其要达到的拓展性课程目标。

微课程是相对于传统课程的一个概念,微课程追求在短课程时间里聚焦于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或者知识点。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程需要做到精心规划和精深挖掘,以求在较短的课程时间内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指在对小学数学国家课程基础性课程目标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和小学生认知发展情况,合理设置若干项拓展性总目标,依据所设置的拓展性总目标筛选课程内容,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开发的微课程。“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拓展性课程需求,有利于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平台和资源库的建设。

一、“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微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同时也是微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以小学数学国家课程为基础,所以“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的课程目标既基于小学数学基础性课程目标,又高于基础性课程目标,还要在服务学生本体的情况下服务于基础性课程目标。也就是说,“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的课程目标既要在基础性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又要与基础性课程目标进行有机整合。

笔者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基础性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等四项拓展性微课程的总目标。其中,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国内外数学文化和学习相关的数学史;对图形形状大小、运动状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接触部分拓扑学的基础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探究、总结、分类,积累解决同一类别数学问题的经验。数学思考目标:在接触分类、几何等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集合思想和分类思想,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形成基本的归纳、类别、推理演绎等数学能力;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初步形成数学结合、转化等数学思维。问题解决目标: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提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经验迁移;能够初步利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持久坚持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内容的选择

“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目标是“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課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内容则是“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目标实现的主要依托。“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内容要与小学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要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排序,以方便教材内容和拓展性微课程内容的合理对接和整合,促进拓展性微课程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拓展性微课程内容的选择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拓展性微课程内容要具有数学性。数学性是小学数学学科拓展性微课程的基本特征,拓展性微课程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与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和数学历史相关,所选取的故事、案例等内容要蕴含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数学思维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是拓展性微课程内容要具有趣味性。教育学中经常提到一句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尤其适合于正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短小、精致是微课程的重要特点,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观点。因此,需要选择一些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沉浸其中。

三是拓展性微课程内容要适合教学。拓展性微课程的“课程”二字,就说明了拓展性微课程的本质还是一项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参与。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从内涵方面来说,要与教材内容同步,或者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教材学习同步,以达到两种课程的相得益彰;从形式方面来说,要选择一些能够适宜在课堂上展示或者方便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处理、展示的形式。

三、“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方法

“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是实现“1+X”小学数学拓展性总目标的必要阶段。笔者主要从实施条件、实施载体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拓展性微课程教学实施设计。

(一)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条件

首先要灵活应用活动时间。拓展性微课程是对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在基础性学习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性教学活动,因此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应该在不占用基础性课程教学时间的前提下进行。一方面,拓展性微课程实施时间要短,尽量将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另一方面,要灵活掌握开展时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或者对教材内容补充的拓展性微课程要在基础性课程结束之后及时实施,以保证教学效果。

其次,要体现出课程的聚焦性和系统性。拓展性微课程主要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展开的,要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知识。除此之外,拓展性微课程的聚焦性也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诸如知识点零碎、孤立、不成系统的弱点,因此还要体现出微课程的系统性,以解决此问题。

再次,要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营造互动的活动环境。拓展性微课程活动材料的准备可以是一段吸引人的相关视频,也可以是一个相关的数学游戏用具,最好是通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环境也是拓展性微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并以此获得智慧,是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宗旨。

(二)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载体

拓展性微课程是基础课程的拓展和补充,按照课时安排要求不得占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从目前小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课时来看,1~6年级数学基础课程所占用的总学时约为840个,占小学规定总课时量的15%左右。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拓展性微课程的教学。

一方面,要利用好学校所安排的拓展性微课程课时。在我校,低学段的拓展性微课程所安排的周课时大概为3节或者4节,中高学段拓展性微课程所安排的周课时大概为4节或者5节。数学教师需要在与其他学科教师协商的基础上利用好拓展性微课程课时。另一方面,可以将相关活动作为拓展性微课程的实施载体。除正常教学活动之外,学校还经常举办诸如数学竞赛、数学节、社团活动、特长选修等活动,数学教师可以将拓展性微课程内容与这些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而且,依托数学拓展性微课程举办教学活动,还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拓展性微课程的激励措施

与数学基础性课程相比,拓展性微课程虽然在形式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但是在内容方面是基础性课程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因此,教师需要采取诸如游戏卡、等级卡等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拓展性微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对拓展性微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的评价方法

“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评价是检验微课程是否实现拓展性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拓展性微课程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两个板块。

课程评价可分为设计评价和活动评价两个子项目。拓展性微课程设计评价主要围绕课程的实施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所获得的认知经验三个方面开展;拓展性微课程活动评价主要是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条件(时间、环境、材料是否得当)、实施过程(互动情况、学习情况)等进行评价。

学生发展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个子项目。教师评价主要是围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等四项总目标为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则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拓展性微课程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并以此进行自我评价。

五、结语

“1+X”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程是对基础性课程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能够进一步深化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王建礼.小学数学课堂开发拓展性课程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0(03):40,45.

郭惠瓊.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甘肃教育,2019(16):114.

张珍晨.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