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视角社区教育微课程的设计

2021-03-10田倩

教育界·A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微课程信息化

田倩

【摘要】微课程是一种以微型视频资源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形式。在社区教育中有效地利用微课程,能够满足不同人员的学习需求,提高社区人员的素质。对此,作为一线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结合人员的特质,建立投放平台,从而让微课程成为发展社区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程;社区教育

微课程也称为“微课”,是伴随现代教育资源发展的一种教育工具,能够让人们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较为丰富的知识,从而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逐步实现素养的提升。将微课程引入社区教育活动中,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社区教育中的显著问题,让社区人员拥有个性化、自由化和丰富化的学习资源,在自主浏览微课程的过程中,打开自身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地发挥微课程的应用优势,促进社区教育方式的优化变革,让社区人员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学习结构中,切实地提升学习的质量。

一、结合人员特质,做好微课程细分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智力发展方向,因此每个人都拥有独特而又鲜活的生命。同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他们拥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喜爱的事物和生活需求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当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是简单地根据微课程的主题进行微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制作时,很难满足所有社区人员的需要,以至于微课程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因此,为了更好地彰显微课程的应用优势,使社区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微课程的选择,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人员的特质进行微课程的细分。

比如,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微课程的开发时,可以根据观看微课程人员的年龄进行微课程主题的设计,以便满足全体社区人员的学习需要。具体来说,首先,根据年龄阶段不同,社区人员可以分成“少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其次,社区教育工作者结合不同年龄段社区人员的需求,进行微课程主题的针对性开发,如对于“少年组”,社区教育工作者所设计的微课程主题偏向于学习技巧、学习方法以及手工制作方面;对于“青年组”,社区教育工作者所设计的微课程主题偏向于面试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而对于“老年组”,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安排一些“家庭厨艺”“旅游攻略”等主题。这样,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可以选择特定的微课程,从而有效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增强进行微课程观看的粘性。

显而易见,社区教育工作者根据社区人员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的划分,并针对各个层次的需求进行微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设计,能够促进分层化学习资源的生成,让社区中的各个人员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程进行观看,从而满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二、建立投放平台,做好微课程投放

社区教育工作者制作好微课程后,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投放。试想,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那么当这些微课程上传到网络公共空间后,将很難精准地被本社区的人员检索到,也就丧失了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能让社区教育工作者及时地了解到社区人员学习微课程的情况。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本社区人员的生活习惯,进行微课程投放平台的创建,将制作完成的微课程资料投放到统一的平台上,从而方便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让社区人员便捷地观看和学习。

例如,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为社区人员提供微课程学习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中,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本社区的名称设定相应的公众号名字,体现本社区的特色。之后,在微信公众号中设定三个板块,一个是“用户中心”,一个是“往期精彩”,一个是“新课快送”。其中,“用户中心”用于用户进行账号管理和积分,便于后台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往期精彩”板块能够让用户进行以往微课程的翻阅,从而不错失社区教育工作者制作的精彩课程;而“新课快送”中放置了一些最新的微课程资料,让用户快速地观看到最新的微课程信息。此外,在微信公众号中也可以设定关键词回复的功能,当用户在对话框输入关键字词时,系统可以直接反馈出相应的微课程,以便用户针对性地观看。

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号的存在能够为微课程的上传和观看提供平台,使得社区教育工作者将做好的微课程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对微课程进行更新,让微信公众号成为社区人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促使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完成对微课程的观看。

三、搭建交流平台,做好微课程拓展

社区人员在对微课程观看后,也会生成一定的想法,如果不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的空间,就会降低观看微课程的乐趣,从而减弱进行微课程观看的热情。所以,在组织社区人员对微课程进行观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事先安排好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让社区人员及时地共享彼此的思绪,以便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微课程内容的印象,真正地将微课程中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在搭建交流平台时,社区教育工作者不能将交流的方式局限在线下,而是应当积极倡导线上交流,以便社区人员实现实时互动。

比如,在组织社区人员进行微课程的观看后,社区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两种方式,搭建社区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首先,针对线上交流层面,社区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线上沟通软件展开交流活动,从而围绕微课程上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见解,以便实现社区成员之间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其次,针对线下交流层面,社区人员可以在社区学院中心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更加直接地针对某一个微课程抒发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想法,展开更有深度的交谈。同时,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素质不同,秉承的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当社区人员围绕微课程进行自由交谈时,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摩擦。对此,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起到“调节剂”的作用,协调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工作,以便营造良好的社区沟通氛围。

不难看出,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两种方式,社区人员能够有效地针对微课程中的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以便在解构和重组微课程知识中,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提高综合素养。

四、调整课程内容,做好微课程碎化

与传统学校教育中学生具有整段学习时间相比,在社区中生活的其他人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观看微课程。如果社区教育工作者将微课程的时间设置过长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在社区中生活的人来说,是很难完整地观看一段微课程的。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时,应当主动地按照当前人们碎片化的生活节奏,将微课程的时长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以便社区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琐碎的时间完成对微课程的观看,抓住微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可以拆成多个微课程进行介绍,让社区人员在分时段观看中完成对整体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进行微课程的制作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先利用电子问卷对社区人员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搜集社区成员拥有的碎片化时间长短,以此为依据进行微课程时长的控制。之后,在实际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中,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微课程时长的调节,如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直接设定五到十分钟的微课程,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可以将其拆解為一个系列,制成多个微课程。

透过上述内容能够看出,社区教育工作者根据社区人员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对微课程的内容和时长进行调节,能够让微课程更加符合社区人员的学习结构,使得微课程真正地成为社区人员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以便社区人员在浏览微课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五、完善评价结构,做好微课程改进

评价活动是一切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学习者不仅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施教者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上升空间,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制作了微课程后,应当认识到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设定多元化的评价结构,以便做好微课程的改进工作,让学习者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明白优质微课程是怎样的,以便制作更多精良的微课程。

比如,在微课程观看完毕后,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微课程中的知识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引导学习者将提取出的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从而便于点评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帮助学习者找到改进的方向。此外,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一些对话框,了解社区人员对微课程的观感,以便结合社区人员的意见对之后的微课程进行调整,真正地做好微课程的改进工作。

在学习者观看了微课程之后,社区教育工作者有序地组织他们展开评价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微课程的弊端,帮助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从而探索出打造优质微课程之路,为学习者提供质量更高的学习资源。

总而言之,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微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工作者应当继续挖掘微课程的应用角度,在充分彰显微课程的使用优势中,切实地提高教育的品质,助力社区人员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符敏妍.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区教育学习平台构建的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6):206-207.

魏光远.信息化背景下社区教育资源进化模式探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12):1-2.

金健栋.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197.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微课程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