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2016-11-14邵晓枫

职教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

摘 要: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大学的职能决定了高等继续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和社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是其各自发展的需要,二者的互动合作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了是可行的。互动合作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及民主平等、互补互助与共生共赢、立足本地、促进不同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则,合作类型可分为教学型合作、培训型合作、研究型合作、服务型合作等几种。

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互动合作

作者简介:邵晓枫(1967-),女,重庆永川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中国教育史。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术思想史研究(1986-2016)”(编号:16YJA880032),主持人:邵晓枫。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4-0048-06

在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化社会背景下,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是沟通、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对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怎样合作几个方面作一探讨。本文所讲的高等继续教育主要是指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所举办的继续教育。

一、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的必要性

大学的职能决定了其应该服务于社会和社区。《大学》开篇便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不仅在于要使自己良好的德性得以彰显,而且还要推已及人,使百姓的品德不断提升,最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亨利·纽曼关于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的格调的教育思想等都阐述了学校或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在20世纪初更是明确提出了大学必须为社会或社区服务。近几十年来,在不少关于大学与社区的著作中,如《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Derek Bok,1984)、《有效的社区关系》(Rowland Howard,1980)、《超越校园:大学怎样和社区形成伙伴关系》(Maurrasse, David J,2001)、《未来的创造:美国大学的作用》(Frank T Rhodes,2001)等都强调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从实践中大学职能的演变历程来看,现代大学产生之初,大学基本独立于所在的地区,其主要的职能是传授知识;洪堡改革柏林大学后,大学的职能开始演变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工业革命后,大学在原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能基础上增加了服务社会和社区的职能,这一职能在不少国家以立法形式得以确立,继而推动了大学与社区的全面互动合作。到今天,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已成了人们公认的大学三大职能。其实,大学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我国大学中,公立大学占绝大多数,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其提供的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更为强烈的公共属性,因此,大学应该为社会和社区服务。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作为大学的一部分,当然应该加强与社区教育机构的沟通与联系,服务于社会与社区。

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是其各自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是高等继续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一,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是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学院等多种成人教育形式的兴起,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挑战,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而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生长点。同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具有比普通教育更加灵活、多样、开放的特点,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教育,这也决定了其比普通教育更能,也更应与社区教育相沟通。第二,高校继续教育机构通过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而获得了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是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高校继续教育机构通过与社区教育合作而更加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加新的专业,是完善高等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的需要。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合作,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一,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合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的教育要求,完善社区教育功能的需要。美国社区教育学院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典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功能的强大与完备。我国当前社区学院的主要教育内容是休闲娱乐,但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参与社区教育者的文化层次普遍提高,许多人更愿意把钱投入到高端培训中,更有不少的青壮年人需要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些都对社区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国社区教育机构目前还很难有相应的师资、课程资源等去满足社区居民多元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机构教育功能的单一,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就需要与地方高校合作,利用其强大的学习资源及师资库。第二,社区教育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通过与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合作,社区教育机构能够了解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使其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从而确立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第三,社区教育机构提高科研水平,实现从经验到理论层面提升的需要。第四,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起步和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还没有起步或者刚刚起步,它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模式、课程与学习资源、科研等方面存在着更多更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更需要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合作与支持。同时,一直以来,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甚至认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难以发展社区教育。如果我们能与一些欠发达地区进行互动合作,推进其社区教育的发展,就可以带动整个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这种互动合作具有示范的意义,是整个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起步和发展的需要。

二、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的可能性

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还有其可行性,社会学领域中的不少理论都为这二者的互动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的整体生存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为价值的共识而整合[1]。也就是说,社会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其中的每个部分都必须整合起来以维持这个系统的稳定,否则,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而这个整合的前提条件是价值的共识。高等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都属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二者互动合作是社会大系统保持和谐稳定的需要,同时,二者都属于非正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化社会,是它们的价值共识,因此,二者具有互动合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以交换理论为例来分析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何以可能。

社会交换理论是以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领域问题的一种理论,主要指人们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认为社会交换类似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宗旨是要获取最大的利润,如果商品交换的结果只产生很小的,甚至为零的利润,则这种交换就难以继续下去。在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也是一样,正如西鲍特与凯利(J.Thibaut & H.Kelley,1959)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彼此接近时,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这种交往行为和关系便会保持下去。如果一方感到得不偿失,则这种接近行为和关系就难以持续。亚当斯(J.S.Adams,1965)与沃尔特(E.Walster,1978)也认为,人们如果发现自己的收益与投入之比与对方两者之比大致相同,则会认为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上就比较平衡,交往也会继续;如果发现自己两者之比低于对方,则会产生抱怨或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2]。社区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的互动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交换的过程,也即是说,社区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要拥有基本对等的教育资源,方才有交换和合作的基础。当前大学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较为疏离,就是因为人们大多认为社区没有能与大学相对等的交换资源,大学在对社区教育的开放中,资源的输出只会是单向的,失大于得,因此,不少大学不愿意与社区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可问题在于,社区真的没有可以与大学对等交换的教育资源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美国等发达国家能在大学与社区之间建立起紧密而良好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交换理论的视角下对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角度看,其主要能为社区教育提供如下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资源、学习场地、图书等;为社区教育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如优秀的师资及师资库,从而开展各类培训;在社区中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居民素质;为帮助社区教育机构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高等继续教育机构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借鉴;促进社区教育机构在科研水平上的提升。社区教育机构可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交换的教育资源有:首先,社区教育是高等继续教育中德育的必要补充。任何大学都处于一定的社区之中,学生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和社区中的人,社区是学校德育实施的大环境,而且高等继续教育的学员大多数为成人,与社会接触面更广,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与社区环境对高等继续教育学员的品德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当代社区教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初衷也正是社会和社区支持学校德育。其次,社区教育机构所在的社区能为高等继续教育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社区中蕴含着大量的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再次,社区教育能为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提供借鉴。从理念上看,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全民性等理念,有利于促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进一步走向开放,实现教育公平,以及与社会及生活相融合;从教育形式与途径等方面看,社区教育具有极其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及实施途径,这对改革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有着借鉴意义;从学习方法来看,社区教育中特别注重以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特点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与高等继续教育有相同之处,值得高等继续教育学习和借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机构之间有着可以交换的教育资源,二者进行互动合作是完全可能的,国内外也有大量的学校或者大学与社区互动合作的成功经验。从国内来看,不管是上个世纪20、30年代,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等教育家在农村进行的教育实验活动,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扫盲及社会宣传等活动,都在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当代一些大学,特别是一些大学的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的合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常州市组成了社区教育高校联盟,上海市杨浦区内的14所高校和百多所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实行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策略,大连市沙河口区与大连理工大学等大学合作开展社区教育,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与有关县市联合举办“浙江大学莫干山学院”与“浙江大学东方学院”等社区教育机构,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武汉市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湖北大学社区教育学院,南京晓庄学院与南京市建邺区联合举办 “建邺社区发展学院”等等。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在大学与社区的互动合作方面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绩,有着一整套好的做法和经验。下面我们以美国为例对此进行分析。首先,在观念上:美国强调学校的公共性,强调学校是纳税人资助建立起来的,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其次,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与社区关系的法案,在法律上确定了大学与社区的关系。早在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中,就以法律的形式对大学应服务社会作了规定。在此后的《高等教育再授权法案》、《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等法案中,都把大学与社区的合作作为考核大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次,使大学与社区的互动合作制度化。美国各高校大多设有主管这方面事务的专门机构,如哥伦比亚大学有政府与社区事务办公室,哈佛大学有联邦关系办公室,耶鲁大学有公共事务办公室,波士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都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有社区关系办公室,麻省理工学院设有政府与社区关系办公室。全美已有500多所大学校长签署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校长宣言》,承诺将履行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义务[3]。最后,在大学与社区合作的具体实践方面,美国各大学与社区成立了合作机构,进行了众多项目的合作。以下是几所美国著名大学在社区服务方面的一些具体项目:

哥伦比亚大学的社区服务项目:免费录取那些没有完成高中学业或未能通过普通教育水平考试(GED)的年轻人在纽约教育发展中心完成高中学业或准备GED考试;尽力为已经取得高中文凭或通过了GED考试的年轻人提供技能培训、实习及工读机会等;提供关于职业空缺的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为5-13岁的儿童提供各种运动指导;每年通过“哥伦比亚继续教育旁听项目”提供约50门课程;为25名6-12岁的孩子提供运动夏令营奖学金;为老年人提供口腔免费检查与转诊治疗服务;法律援助;为学前儿童提供移动牙医中心;为65岁以上、注册了两门旁听课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以表彰和鼓励其终身学习;校园资源面向当地学者免费开放等[4]。

波士顿大学的社区服务项目:为12岁以下的儿童提供作业辅导、组织活动等服务;教师带着学生利用春假或冬假在全国各地进行志愿服务;通过一系列方式促进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社会正义和人权等方面活动;让大一新生接受一天的新生教育和三天的社区志愿服务,以使其快速融入波士顿;与社区内的老龄组织和残疾人组织合作开展活动;志愿者到各式各样的学校和社区中心开展简易的科学实验;让大学生与6-12岁的儿童结对,共同出席大型公共活动;安排志愿者与当地一些敏感机构合作(如艾滋病医院等)提供社区服务[5]。

芝加哥大学的社区服务项目:通过每周讨论、与社区领导开会和社区探索等活动,以增进居民社会正义的意识;让学生与当地一些组织合作收集社区数据进行经验性学习;通过服务日、服务竞赛等进行直接服务;学生通过实习,为公共和社会服务部门做贡献;成立一些关于社区事务的学生团体举行讨论等活动[6]。

除美国外,日本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学社融合”计划,还有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也在与社区的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的构想

(一)互动合作的理念与原则

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应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首先,要坚持创新的理念。高等继续教育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就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子。同样,社区教育要满足居民日益多样的教育需求,也不能再局限于过去的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教育内容。只有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建立各种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才能使这二者都具有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其次,要坚持协调的理念。当前人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校教育上,对于社会教育关注不够,导致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同样,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主要关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造成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缓慢甚至还未起步的状况。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三,坚持绿色的理念。具体表现为要整合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的力量,改变高等学校与社区各自为政,教育资源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的现状。如社区教育机构要去开发一些模块化的课程资源需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凭我国现有的社区教育机构力量也很难做到。但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中,却有着大量的相关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社区教育所用,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所造成的浪费。第四,坚持开放的理念。开放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作为终身教育重要形式的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的特点。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要改变彼此隔阂,不能互通有无的现状,对对方实现课程、师资、设施等全方位的开放。第五,坚持共享的理念。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不但要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要实现成果共享,共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区的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合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即要改变学校中心的观念,构建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的主体间性关系。这种主体间性关系的基本内涵有两层:其一,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是两个民主平等的主体;其二,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互动合作关系。其次,要坚持互补互助,共生共赢的原则。如前所述,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二者的互动合作中,只有坚持互补互助的原则,取长补短,才能各取所需,实现共生共赢。再次,要坚持立足本地,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国外的大学与社区互动合作的经验固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因为每一所大学及其所在地区的情况都相差甚大,因此,高等继续教育机构采取什么形式与当地社区教育机构合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突出地方特色。最后,要坚持促进不同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则。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不能只把眼光放到社区教育发展得好的地区,只与这些地区进行互动合作,服务社会既然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那么,我们不仅要与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合作,促进其发展得更好,而且还要与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合作,使其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互动合作的类型

我们可以把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类型大致分为教学型合作、培训型合作、研究型合作、服务型合作等几种:

1.教学型合作:其主要形式是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把大学的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也是美国大学与社区教学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的社区服务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赋予一定的学分。我国大学中与之有相似之处的做法是规定学生必须进行实习,并也赋予这种实习一定的学分。但这种做法与服务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国大学学生的实习主要是从学校的教学任务出发,很少考虑社区的需求且对学生实习管理较为松散,实习效果参差不齐。而在服务学习中,既要考虑社区的需求,更要严格把握课程的标准。具体而言,在服务学习中,高等继续教育机构首先要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把服务学习列为专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或者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的一部分,采取对参与了服务学习的学生赋予一定学分等方式,使学生在服务社区中进行课程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服务学习的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的服务学习内容与所需学习课程相吻合,并通过课堂讨论、日常交流、论文报告等方式全程监控和指导,最终进行一定的考核,使学生既掌握了应有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培训型合作:指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共同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活动,大多由大学主导进行。这类活动在我国相对开展多一些。可由大学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也可针对社区的需要建立联合办学点,如针对社区青年女子高端培训的需要,与社区教育机构共同建立女子学院,针对社区学历教育需要建立自学考试联合办学点等;还可采用主题模块形式,如对当前社区教育中最急需的师资、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几大模块,以视频等方式向社区提供系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资源。当然,也可是社区教育机构相关人员对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师生举办有关社区及社区教育实际情况的相关讲座,培训社区所需的工作人员等。培训型合作特别要求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要互通有无,了解彼此所需,然后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项目。

3.研究型合作:是指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在科研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与做法,确立新的学术观和新的研究方法。在传统的研究中,我们所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大多数停留在因为理论研究所需才去社区进行一定的调研的水平上,这是一种以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为中心与出发点的研究方式,顶多做到“通过社区进行”,而没有做到为解决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与社区一起共同进行”。1996年,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提出了“参与的学术”这一概念,我们所应确立的新的学术观和新的研究方法就是“参与的学术”和“社区为基础的参与研究”。我们把社区为基础的参与研究与传统研究的主要区别归纳成表1①:

参与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与民主这一概念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权力关系,其首先意味着放弃中心控制权力,与此同时,参与还意味着责任分担与成果共享。因此,参与的基本内涵是共同决策,责任分担,权力与成果共享。“参与的学术”观和“社区为基础的参与研究”方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精神,这也是现代教育民主的要求。在这种新的学术观和新的研究方法之下,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的相关人员针对社区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的方向、具体内容、路径、进程等,并共同实施具体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但要以论文、著作等形式呈现,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更要能真正解决社区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践推广价值。如针对一些远离中心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社区教育较为困难的问题,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研究人员与其有关机构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共同探索如何利用自身特点,创建该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模式,并把这一研究成果推向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再如,针对如何培养、规范城市社区中的居民自主学习群体问题,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研究人员与其社区教育机构人员组成科研团队,运用相关的理论,如教育共同体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瑞典学习圈的有关经验、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思想等,从社区本身的情况出发,构建社区自主学习群体良好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提高其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并把这一研究成果共同进行推广,为社区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总之,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研究,既要考虑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研究人员自己的学术研究特长、兴趣、需要等,还要与社区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研究人员与社区教育机构研究人员都是研究的主体,二者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进行研究;研究成果既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又要能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

4.服务型合作:这一类型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双方提供的一些服务性活动来实现。如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师生可以作为志愿者对社区居民进行各种宣传、咨询等服务活动;可对一些有关社区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发表意见和建议,或者直接参与这些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可对一些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与方向提供建议等。社区教育机构同样可以派出相关人员宣传社区及社区教育的相关知识,介绍有关的活动情况,对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提出建议。

综上所述,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当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还很不够,且合作类型主要为培训、志愿者服务和咨询几种,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尝试以服务学习、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研究等方式,与社区教育机构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互动合作。

注释:

①本表格根据张泽平:《论大学和社区的合作》,山西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31-37页中的相关内容总结而成。

参考文献:

[1]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7-38.

[3]段继业.大学与社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3):101.

[4]CU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Affairs.Community Newsletter Spring 2016[EB/OL]. http://gca.columbia.edu/files/gca/content/Community%20Newsletter%20Spring%202016.pdf,2016-6-6.

[5]Boston University The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CSC).Programs, Projects, and Events[EB/OL].http://www.bu.edu/csc/community-service-center-programs,2016-6-6.

[6]Chicago Universirty University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 Programs[EB/OL]. https://ucsc.uchicago.edu/page/programs,2016-6-6.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教育发展研讨
针对乡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探索
社区教育对职业能力塑造探析
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研究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