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视野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探究

2021-03-07程丽艳

民族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

程丽艳

摘要:如何落实双减,如何使得双减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不断实践验证与反思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注重初中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选用贴合学生成长方向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及时和生成性评价引导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课堂构建方法

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突出显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教师的课堂设计缺乏新颖性,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对于课堂管理的能力欠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学习方法不正确等,这也是双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原因,也是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从学校管理者、自身以及学生等不同主体中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应用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制约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的因素

(一)学校管理者

许多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在长期的应试制度的影响之下逐渐变为提升升学率,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则是要求教师能够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如初中数学教师任教班级的期末成绩、年级成绩就成为了其考核晋升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学校的一切管理资源、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皆向此方面进行倾斜。

(二)一线教师

许多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仍然习惯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展课上教学活动,大量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习惯利用题海战术来解决學生的学习问题,备课不充分,个人专业素养和教育技巧有待提高,化解及时性教学问题的方法有限,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习惯于用总结性、直接性或批评性评价用语。

(三)学生个体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显露出明显的抽象性特征,许多学生对于该门学科则表现出更低的学习和探索热情,个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心理承受能力和合作学习观念缺失,也影响到课上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双减视野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念

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把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创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想法,并能够将数学思维、数学技巧等作用于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1]。

如教学中给学生分发火柴棍,让学生自己来搭建连续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找到各自搭建正方形的数形结合规律。其根本目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思维,在合作讨论中推导规律,并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展现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如某一学生的第1个图形由4根火柴棒组成,第2和第3个正方形则由7根火柴棒组成,以此类推,并找到了3N+1的数形结合规律,利用自己的思维多角度验证了不同的知识。学生在讲解之中会产生提问和回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想象意识,学习过程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与数学内容相关联的生活实际案例,引入知识点,使学生看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削减数学的抽象性或自己已有的认知心理障碍,并在实践观察与应用中提升数学情感和数学应用意识[2]。

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相关内容时,可以找到生活中运用的图形,如上下运转的电梯,在传送带上不断移动的快递等,让学生从自己熟知但却容易忽略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再来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发生变化,哪些有变化,哪些又没有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物体平移的性质。或在学习概率相关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本部分内容来分析抛硬币和红绿灯等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有效思考,逐步形成用数学思维解析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

(三)选用灵活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当善于将数学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数学操作实验等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动意愿等进行适时的调整,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手段、学习情境中有认知学习的兴趣,有支持自己完成多角度探索的必要条件[3]。

如让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转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关系过程中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将简单的知识讲授变为学生的动手实操,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欲望,更在实际学习中看到自己的学习不足,教师进行讲解时,学生也能有针对性的听课、学知识。或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几何画板或画图软件来探讨三视图相关内容,将部分学生进行全体观察或直观观察的内容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和意识,转换学生的学习思路。

(四)重视及时评价和多元评价

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传统数学评价多以终结性或书面评价为主,而在双减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当实现生成性、及时性和多元性评价相结合,以评价结果引导课程走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双减环境中的有效落实。

如请学生结合预习先自己画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替代教师的角色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讲一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不同关系又有哪些特点?此时,利用学生评价的方式,请其他学生指出该名学生学习或认知中遗漏的部分并进行补充,教师适时的进行鼓励、指导或完善,使得多元综合评价结合在一起,课堂交流氛围更积极热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更好。

三、结语

双减政策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结合本学科知识的特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场景、问题之间的联系,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学生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进行生成评价,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更灵活,学习状态更理想,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学贤.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1.

[2] 王玲娟. 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初中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2020.

[3] 张嫘. 探究初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J]. 女报:时尚版, 2020, 000(004):P.1-1.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