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钛板联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2021-03-03樊晓霞

西藏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椎板棘突肌群

樊晓霞

郑州中康医院骨科 河南郑州 452370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病主要与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黄韧带肥厚等引起脊髓压迫有关[1]。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变的方法主要有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等,若术中放置不同的固定物可衍生更多的手术方式[2]。每种术式均有不同的自身特点,在治疗不同脊髓压迫时可有针对性的选择。颈部脊髓的受压节段主要出现在C3-7 水平,然而笔者在治疗期间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C2 位脊髓压迫,该种病种的治疗较为复杂,且无明确的指导原则[3]。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然而由于C2 棘突是颈半棘突肌的附着点,故椎板切除可造成广泛的肌肉附着点消失,进而造成颈后肌群的萎缩,抗轴向载荷的作用降低,易发生颈椎曲度的改变[4,5]。因此笔者在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的基础上合用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探究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与对照组(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8±8.13)岁,病程(20.85±4.78)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2.30±2.94)kg/m2。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93±8.02)岁,病程(21.47±5.04)个月,BMI(22.19±3.13)kg/m2。两组年龄、性别、病程、BMI 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入组前未接受其他治疗;存在手术适应症;纳入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合并颈椎骨折、椎管内结核;合并胸椎管狭窄或腰椎管狭窄者;存在出血性倾向;合并恶性肿瘤;颈椎失稳或后凸畸形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具体为:麻醉后,固定患者颅骨,常规消毒后,取颈后路正中切口,暴露椎板和棘突。在C 臂辅助下确定C3 椎体位置,暴露双侧椎板,将症状严重侧作为开门侧,较轻侧作为铰链侧,打开后,将开门侧掀起,保留铰链侧。选用Centerpiece 钢板,并用螺丝固定,上叉口在椎板外缘固定,下叉口固定于侧块。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止血、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片,并在24 h 内拔除,术后常规抗炎、营养神经药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全麻后,俯卧位,固定头部,颈椎保持前屈。在颈后正中切口,沿项韧带中央分离显露C2~7 棘突,从棘突双侧剥离肌肉,显露椎板及侧块内侧,应用高速磨钻在椎板及侧块处双侧开口,以症状较轻侧为铰链侧,打磨至椎板内侧,开门侧去除椎板内外侧皮质,掀开椎板,神经剥离器分离椎板与硬膜粘连,开门角度为45~60°,用合适长度的钛板支撑在椎板开门侧,在侧块及椎板置入6~8 mm 螺钉,在棘突根部钻孔,将剥离的颈班棘突肌与C2 棘突缝合,其余颈后肌群缝合于其他棘突。

1.3 观察指标

记录(JOA)腰痛评分;测量患者颈椎曲度;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及并发症等;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脊椎压迫消失,颈椎曲率恢复正常,可自由活动;有效:患者脊椎压迫明显改善,颈椎曲率降低,但活动范围受限;无效:患者症状、颈椎曲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术中指标 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指标()

表2 两组术中指标()

2.3 两组JOA 评分、颈椎曲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JOA 评分、颈椎曲度比较()

表3 两组JOA 评分、颈椎曲度比较()

2.4 并发症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n(%)]

3 讨 论

传统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该种方式为通过利用强度高、韧性好的微型钛板作为固定材料用于颈椎病的治疗[6,7]。然而该种术式需要打开双侧椎板进而解除患者的神经根压迫及脊髓压迫症状,可将附着于棘突的的肌肉附着点去除,可打破颈椎力学平衡,可对生理曲度造成不利影响[8,9]。是以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中如何更好的保留或重建伸肌附着点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利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脊髓颈椎病,结果显示二者合用治疗后疗效较好,表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颈椎压迫的效果较好。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与既往研究相符,表明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并未增加手术的创伤及操作的复杂性。观察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发现,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患者康复锻炼时间较短,提示该种术式治疗的效果较好,是以患者术后仅需短暂康复锻炼就可恢复。同时观察该组患者的JOA 评分及颈椎曲度发现,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患者JOA 平分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较好,提示该组患者下腰痛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轴性症状时颈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为颈部肌肉僵直、酸胀等。目前对于该种症状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在手术时应尽量减少侧块的显露,减少对附着点的清除。本实验中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表明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可避免颈后肌肉萎缩引起的力学强度降低。

综上所述,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结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可增强颈椎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椎板棘突肌群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基于3D打印配准模板的脊柱机器人系统在椎板切除中的应用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颈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人工椎板的研究进展 *
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搓腰
——壮肾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腰椎后路微创手术的相关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