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如何过大年

2021-03-02章宏伟

寻根 2021年1期
关键词:清宫皇帝

章宏伟

天文学称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一个时段为“年”。每年的一月一日为元旦。中国农历的元旦也称“春节”“新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人们把它当成大自然生命周期的开始,为它涂上了许多喜庆的色彩。每逢春节,都要举行辞旧迎新活动。

清宫贺岁迎新,要举行许多宴会,极为重要而且颇具特色。

清宫迎接新年是从书“福”开始的。康熙年间,皇帝在宫中御笔书大“福”字,颁赐臣工。第一位得此殊荣的是翰林院编修查慎行。雍正帝将赐“福”著为恩例,同时扩大赐福的范围,颁及直省将军、督抚等地方官员。雍正帝明确指出,福乃天下之公,而非一身一家之私,赐福封疆大吏,是提醒他们为官一地、造福一方。乾隆帝更是讲究书“福”之典,“皆以季冬朔日在重华宫开笔书‘福”。且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后,每值书福,必赋诗记之。乾隆时期名臣王际华,先后任职礼部、户部尚书,颇得乾隆帝青睐,在其任职的31年中,曾受赐二十四个“福”字,装裱悬挂堂厅内,名其堂曰“二十四福堂”,以志恩宠。

每年腊月初八,清宫中正殿前左方设黄毡圆帐房一座,曰“小金殿”,皇帝升殿,御前大臣侍于左右,众喇嘛在殿内唪经,由章嘉呼图克图等为皇帝拂拭衣冠,意为祓除不祥,俗谓之送岁。

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信徒以米及果物煮粥供佛。后演变为民俗。雍和宫是雍正帝“潜龙邸”,雍正起即作为皇家寺庙。腊八前夕,皇帝特派王公大臣到雍和宫监视煮粥供佛。雍和宫煮粥用大锅两口。粥用黄米(即黄粱)、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粟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熬成,熟后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点染。煮粥过程中,有喇嘛多人围绕着粥锅念经。腊八供佛后,监视大臣将粥进奉内廷,先送奉先殿等处祀祖,然后由皇帝分赐内廷各宫及内外臣工。每年腊八煮粥开支例银十万两。

腊月初八,乾隆皇帝陪同皇太后到西苑南海瀛台或中海水云榭、北海五龙亭等处,观看八旗兵士表演冰戏,这是一种习武与娱乐相结合的冰上运动,文献称之为“修武事而习劳行赏”。

随着年关临近,朝廷的政事也逐渐停止。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到二十二日这四天中,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封印。封印就是把御宝封存起来不能再使用,表示放假不办公。宫中在收藏国家印玺的交泰殿举行“封宝”礼。各级官府封印后遇有紧要公文仍需处理,即提前准备预印空白,以备临时填用。

在十二月中,由内管领选择吉日、吉时,上奏皇帝后,由太监们负责打扫。

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坤宁宫祭灶。之后,宫内正式进入过年的节奏。

十二月十七日(后改为十九日)始,宫中可放爆竹,打破平时的寂静。且自十二月二十四日起,皇帝在宫中行动,每过一门,必放爆竹一声。

小年以后,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重起来,除夕、元旦的准备活动也紧锣密鼓展开。其中最重要的是张灯结彩。十二月二十四日安灯。安灯时要举行仪式。先是宫殿监引掌仪司首领和乐队从乾清门入,至乾清宫丹陛上两边排列。营造司首领向上行跪拜礼后,敬事房和乾清门太监各一名在乾清宫檐下起“标灯”,乐队奏清乐,营造司太监等上“万寿灯”。各处太监分别于乾清宫、乾清门、日精门、月华门、两廊、回廊和石栏杆等处上灯。“万寿灯”自此日竖灯竿之后,左右各悬万寿宝联(对联)十六副。且每副对联的两面,均要绣成金字联句,如“万国庆咸宁,爰偕乐升平,午夜铜壶歌管,声连紫陌;一人宏敛锡,政同赓保定,千秋金鉴图陵,象叶彤墀”。至除夕时,于皇帝升座保和殿赐宴时,总管内务府大臣仍率员役,由乾清门进,“换联安灯”,并安设两走廊及甬道石栏上灯。在除夕及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要上灯,至正月十八日出灯。

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皇帝为祭太庙开始斋戒三日:在太和殿设斋戒铜人;坐卧之处,亦书斋戒牌;各衙门设斋戒牌;陪祀各官胸前佩斋戒牌,以使触目惊心,恪恭罔懈;不理刑名;不办公;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前期一日沐浴。

二十六日,恭奉神位至堂子祭。

二十六日,要举行张挂春联、门神、宫训图的活动。

各衙门放假之前一日,翰林院官员要书写宫内各门对联,进呈内廷。与民间用大红纸写春联贴在门上不同,清宫对联用白色丝绢、黑字,装裱锦阑,挂在门上;大殿、大门挂在楹柱上。春联尚白,原因是清朝满族崇尚白色,且與皇宫的特殊环境有关,皇宫里以红色为主调,楹柱、墙壁、宫门全红,若对联仍用红色,便没有分别;用白色则辉映朱扉,绚丽夺目。光绪十九年,礼亲王世铎等奏,明岁庆典各宫殿门神对联,是否用朱红纸。得旨,一切应用对联,均用朱红纸书写。

如果腊月是小月在二十八日,腊月是大月在二十九日,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祖先。祭,指合祭历代祖先,仪式十分隆重,大享太庙,慎终追远。

岁暮,皇帝对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王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个及灯盏数对,福橘、广柑、辽东鹿尾、猪、鱼诸珍物无算。外廷大臣择其圣眷优隆者亦赐荷包一个。

除夕,清宫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麻秸撒之,谓之踩岁,寓意“岁岁平安”“芝麻开花节节高”。并在炭炉中燃烧松柏树枝,既寄托着和气、吉祥,又制造了除夕特有的气氛。宫中称之为岁。

每年年底,蒙古各藩王、贝勒相继进京朝觐拜年。皇帝除夕在保和殿筵宴朝正外藩,一、二品武臣陪宴。内务府准备肴馔,请旨钦定敬酒大臣。席间演出庆隆舞,寄寓外藩归诚朝廷、接受王化。皇帝还赐蒙古亲王大小荷包,里面盛着玉石八宝、金银八宝及元宝等,仿佛民间的压岁钱。

除夕下午皇帝“封笔”,给自己放假,是朝廷最后一位放假的。在宫中亲手点燃名香,向所用御笔致敬,道一声辛苦。从除夕封笔到元旦子时开笔之间几小时内,他不能动笔写字。

除夕日是年节的高潮。早晨,帝、后以及妃子等,要分别到宫内外各处行礼,拈香礼佛,设供祭祖,祈求神灵护佑。然后,在重华宫共进早膳。平日,皇帝一般多是单独进膳的。只有当新春佳节或者是皇帝特许的时候,才令总管太监传旨,由内廷后妃等陪宴,共同进膳。除夕申正(下午四时),皇帝与众后妃在乾清宫举行家宴,这是宫廷里真正的团圆年饭。只是皇家有严格的礼仪程序,与宴人员的座次排列、用什么样的餐具、上多少道菜品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得僭越。当日,皇帝和后妃每人一张桌子,皇帝居中,用金龙大宴桌,坐北向南,皇后在皇帝的东侧稍后,嫔妃席列按等级分列在东西摆放。清宫的年夜饭虽然是家宴,但并不像寻常百姓家的过年席上可以一饱口腹之欲,其形式与礼仪更重于吃喝。在用膳时间到后,太监奏请皇后率妃嫔们依次就位。之后,皇帝在喜乐中进入乾清宫升座,后妃们行礼。入座后,皇帝和后妃们先喝汤,再喝奶茶,接着是酒宴。皇帝赐酒时,后妃们都要行跪拜礼。宴会结束时,后妃们向皇帝跪拜,皇帝在奏乐中起身回便殿,后妃们也各回己宫。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春节”。除旧岁,迎新年,庆贺春节,是我国数千年来的习俗。清代皇帝这一天的活动,是从半夜开始的。

清帝在元旦子时,要净面、着冠服,在皇宫内廷养心殿拈香行辞岁迎新礼。

清宫过年,和民间一样,都要穿新衣。皇帝也不例外。现在影视剧给大家的印象就是皇帝只穿龙袍,其实是不对的。龙袍为清代皇帝的吉服之一,等级规格并不是最高的。皇帝于元旦,要穿等级规格最高的朝袍。朝袍为清代礼服之一,颜色最为丰富,有蓝、明黄、红和月白四种。在重大庆典如登基、元旦、万寿及祭地用明黄色;祭天、祈谷、祈雨用蓝色;朝日用红色,夕月用月白色。

元旦子正,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举行开笔仪式。明窗是一面镶玻璃的窗户,在养心殿前殿东次间南窗。当时大面积平板玻璃稀缺,宫中窗户大多数还是裱糊高丽纸,这处大玻璃窗户殊属难得。现存最早的是雍正元年(1723年)的元旦开笔。乾隆初年,元旦开笔仪制渐趋固定。元旦交子之时,居住于养心殿后寝宫的皇帝,起床洗漱毕,走到前殿东暖阁南端的明窗前。窗前的紫檀长案上,陈设着象征大清王朝江山永固的“金瓯永固杯”,内注屠苏酒;另有朱漆雕云龙盘,内盛古铜吉祥炉八、古铜香盘二。皇帝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的蜡烛,握万年青管笔在炉上熏一下,先蘸朱墨写吉语数字,再用笔蘸黑墨书写吉语数字,以祈新年吉利平安。吉语书写完毕,皇帝要亲自将所用物件清理好,交人收贮,以备来年开笔时再用。同时饮下屠苏酒。开笔后标志着皇帝一年的政事又开始了。

皇帝写完吉语,接着要御览本年的时宪书,以寓授时省岁之义。

明窗开笔后,皇帝要做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如到养心殿东西佛堂拈香行礼,到钦安殿拜“真武大帝”,到斗坛,在澄瑞亭内祭“斗母”,到“天穹殿”等处行磕头礼;至奉先殿祭祀列祖,再到养心殿“天地香亭”,焚化“天地三界神画像”及黄钱、金银元宝;到坤宁宫磕头,到乾清宫东暖阁供前“拈香”;至乾清宫东庑“圣人”前、北五所御药房“药王”前磕头,到长安左门外“堂子”祭祀,到“中正殿”“建福宫”“重华宫”拜佛。至大高殿磕头,到弘仁寺、阐福寺拜佛;至寿皇殿对先祖御容瞻拜;等等。

皇帝进元旦早膳,有“煮饽饽”(即饺子)和“团圆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档案记载,皇帝新年吃第一顿饺子一共4个,其中2个包着钱。吃到有钱的饺子就表示一年吉利。那天乾隆帝把两个吉祥钱全部吃出来了,吃了三个饺子,剩下一个没有通宝的饺子,被送到了佛堂上供。

如果皇太后在世,皇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到寿康宫,向皇太后行礼,即拜年。

辰初(七点钟)时,皇帝乘十六人抬的“畫轿”出乾清门至中和殿,升宝座受内大臣、侍卫,以及内阁、翰林院、詹事府、礼部、乐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礼后,再到太和殿升座,诸王、贝勒及文武大臣官员和来京蒙古王公、台吉等行“庆贺礼”。大朝是一种纯为礼节祝贺而设立的朝会制度。皇帝于元旦御太和殿,受王公、文武百官参拜,庆贺新年,作乐宣表。大朝的礼仪十分隆重。

从太和殿回到乾清宫,皇帝回归一家之主,接受后妃、皇子们拜年。像太和殿布置一样,乾清宫檐下设中和韶乐,乾清门内两侧设丹陛大乐。后妃们事先等候在乾清宫东西暖阁,皇帝升座后,内监将乾清宫正门上的帘子放下,后妃出东西暖阁,在宫内给皇帝行六肃三跪九拜庆贺礼。礼毕,后妃退。升帘,皇子率总管及首领太监等在宫前丹陛上行三跪九拜庆贺礼。行礼毕,奏乐。皇帝离宝座,乘四人抬“亮轿”出凤彩门,至重华宫,受贵人、常在等贺礼。皇帝回养心殿,更衣后,就同皇后、妃嫔等共进早膳。

中午午正(十二点钟)时,在乾清宫举行“宗亲宴”,庆贺春节,钦点皇子皇孙及近支王、贝勒、公参加,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这实际就是家族的男人在一起宴会。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皇家尤重男女大防。在清宫,年长的皇子通常不与非亲生的嫔妃接触,而妃嫔们在五十岁之前也不能跟非亲生的皇子见面。即使家宴也不在一起。皇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叔伯兄弟了。从这个角度上说,近几年流行的《甄传》《延禧攻略》等清宫戏中皇帝与后妃、皇子一起用餐的场景其实是不存在的。

正月初二,接堂子神灵回坤宁宫,并举行大祭。正月初二大祭时,皇帝赐王公大臣等吃祭神用过的“牺牲”,称为“坤宁宫吃肉”,这是很大的荣誉。这些人死后在出殡时可打一牌子——“坤宁宫吃肉”,以表彰生前受到的恩荣。吃肉时无论皇帝还是其他人,都要亲手拿刀切割,以示不忘旧俗。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开始,正月初二,皇帝在乾清宫赐宴廷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都御史及各寺院长官参加。这等于是皇帝在“家”宴请他的下属。参加人员名单,先由奏事处拟定,皇帝钦定,然后由内阁通知到人。每次人数不等,乾隆四年(1739年)共有99人参加。皇帝宴廷臣,并降谕:酒醉者可由内监搀扶提掖。席间仿“柏梁体”联句作诗,君臣唱和。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廷臣宴改在正月十六日圆明园“山高水长”殿举行。

正月初二,召南书房、上书房等处供奉皇帝身边的翰林能诗者,到重华宫茶宴。茶宴始于乾隆十年(1745年),起初只有12人,一般为18人,取唐太宗时“十八学士登瀛洲”典故,最多增至28人,附和周天二十八宿。茶宴如同今天茶话会。宴席上饮“三清茶”,即由梅英(晾干的梅花瓣)、松实、佛手,加圆明园雪水烹制,寓意“一片冰心在玉壶”。吃果子,无肴馔。听戏。君臣唱和,联句作诗,实为文人的雅集。宴后,赏赐个人所用瓷杯,间或有砚台、书画等。

通常情况下,元旦过后,选择正月初二或初五、初八等日,乾隆帝亲自到紫光阁设宴,招待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以及各来朝的外国贺年使。乾隆时有一次宴会,朝鲜使臣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越南使臣中文不太熟练,朝鲜使臣就代为赋诗一首。万邦和谐,一时传为佳话。

每年正月上辛(上旬辛日)祭上帝于大飨殿,为民祈谷,以期丰收。

过了正月初三,元旦的庆祝活动告一段落。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前,清廷在南郊祈谷礼成之后,大致在正月初十之前,皇帝及宫眷迁往圆明园。对于妃嫔们来说,园居生活比宫中显然丰富多彩得多,更容易消磨时光。乾隆年间还在同乐园开设“买卖街”,开店者以内监充之,所卖物品事前由崇文门监督,于外城各肆中采择交内务府。开市后,准许王公大臣前往购买。至傍晚,外臣退出后,内宫女子也进内购买。晚清慈禧、光绪住颐和园时,后山沿河一带也有一处买卖街。

从正月十三日起,上元节的庆祝活动陆续开始,直至正月十九日结束。这七天中,宫中及圆明园摆放各种各样的花灯,每日按时放灯、收灯。清代皇帝与后妃元宵观灯,前期在圆明园,后期在三海或颐和园。宫中舞灯之戏规模比民间更为盛大,可有千人舞灯组合成的吉祥文字“天下太平”“大有年”等,表演者一边唱着《太平歌》,一边盘旋飞舞。舞罢,烟火大发,声如雷霆,火光照亮半边天空,仿佛千万红鱼跳跃于云海之中。

作为上元和元旦庆祝活动结束的,是正月十九日的“燕九”。此日是北京白云观(元代长春宫)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生日,北京人到白云观纪念他,清宫此日进行新年期间最后大宴,故又称“宴九”“筵九”。

宴九之后,蒙古王公及各外藩、使臣相继辞驾出京了。正月二十日前后,皇帝行礼开宝,与封宝时一样,各衙署也照例开印。一年的政事重新开始。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清宫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华清宫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应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疗效观察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B超在产后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应用价值
药物流产不全清宫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临床疗效评价
宫腔镜诊治稽留流产512例临床分析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