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语文要素”,叩开部编教材的大门

2021-02-25谢媛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语文要素语文素养

谢媛姗

【摘要】“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教什么”的最直观体现。用好“语文要素”这把钥匙,就能教好部编语文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部编教材;语文要素;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语文究竟教什么,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部编语文教材采用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语文要素”是贯穿部编教材的显性线索,是部编语文教材的灵魂,是课堂教学“教什么”的最直观体现。用好“语文要素”这把钥匙,就能教好部编语文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着眼教材变化,正确认识语文要素

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基本元素被分成若干个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这就是部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提出,使我们不再需要纠结每篇课文该教什么,只需要围绕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去展开教学,并不断地强化、巩固、运用,从而真正实现“一课一得”。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树立单元意识,全面聚焦语文要素

部编教材在 “语文要素”的统领下,将每个单元的导语、课文、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习作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编排。各个版块的内容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共同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单元意识,整个单元的教学都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这样才能让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自然落地。

如何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版块的内容形成合力,共同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高瞻远瞩地统领安排

从第二学段开始,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导语页。导语页上集中呈现了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单元导语直接让师生明白这个单元要学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语页以一首明快的小诗点明本单元是以“金色秋天”为人文主题的,左下角揭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学习写日记。两个语文要素中,一个指向阅读要求,另一个指向习作要求。

在教学时,带着学生解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高瞻远瞩地安排好本单元教学,并在单元教学过程中紧扣语文要素,有效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单元教学的最大效益。

(二)在课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润物无声地训练指导

每篇课文课后习题的设计力求蕴含、体现语文要素,是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读懂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就能准确把握语文要素,让教学直击“靶心”。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一道课后习题如下:

这道课后习题直接指向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课后习题的提示,我们自然会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方法,提升能力。让学生明白遇上难懂的词语可以用拆解法,如,“明朗”就是“明亮、晴朗”的意思;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如,“凌乱”,上文中有一句话“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从这里可以看出“凌乱”的意思就是“排列得不规则”。学生通过探索交流,结合教师的点拨,自然而然就可以学会拆解法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由此可见,借助课后练习题,教师能夠准确地把握本课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即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紧抓课后习题,教学就能直击要点,省时高效。

(三)在“交流平台”中强化语文要素,巧妙合理地巩固内化

部编教材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方法的指导。在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中,都会通过学习伙伴交流汇报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它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梳理和归纳,是对整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再次巩固和强化。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

在单元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先让学生通过交流“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再整理绘制思维导图,“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将本单元和之前所学过的方法再次呈现,巩固内化。

(四)在“语文园地”中践行语文要素,水到渠成地融合运用

语文园地中的不少栏目都隐藏着语文要素,是践行单元语文要素的“实战基地”,是检验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成效的落脚点。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

这道题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而是要求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这就直接指向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让学生在语文园地中回顾“语文要素”,践行“语文要素”,由“学”向“用”跨一步,真正形成语文能力。

三、注意年段联系,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学生的学习总是由浅入深的。部编教材顺着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将语文要素统筹规划,按照一定的层次、梯度,有机地融入教材。部编语文教材中阅读与表达的纵向训练目标层次性非常明晰,力求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螺旋上升和发展。

如,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设有写人的习作。从三年级“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个同学,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到四年级“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出来”,再到五年级“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到了六年级则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每次习作的要求各不相同,层层递进,体现了语文能力渐进式发展。

在教学中既要“瞻前顾后”,明确前后册次相关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又要“环顾左右”,把握本册不同的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单元的教学定位,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适切点。

综上所述,部编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散落在教材的各个角落,只有俯身一一拾起这些美丽的“小珍珠”,才能串起语文综合能力的“大项链”,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欣.“小题大做”又何妨——例谈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课后练习题的有效使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03-28.

[2]龙文宇.落实要素重指导——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0-06-01.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语文要素语文素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