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2021-02-22曾建荣

学生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榜样

曾建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背景下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这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从而使小学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榜样;习惯

引言

小學阶段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觉性。倘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会轻易的改变,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变得自律。在生活中可以从个人的行为上看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所以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推动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一、结合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责任不仅是传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还具有启发学生灵魂和良好行为的重要责任。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良好的思想教育在每个每个学科中都能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的挖掘和寻找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每一个学科当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找到合适的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发展、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提升学生的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的意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认识世界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和世界观。通过挖掘学科中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受到不同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且将这种良好的行为规范体现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二、构建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可以能够在潜移默化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并且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约束不良行为的作用。如何才能将班风建设落实到实际当中,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只有严格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班级中平时自以为是、严于律人等行为的学生。只有将他们的不良行为去除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肯定之后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当他们切切实实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真正的改正。并且教师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处置,如此才能使他们同学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的管理。其次要做到细致化,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和生活中要细心的观察班级中每一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要进行纠正,促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表扬,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向其学习。通过不断的坚持学生会自主的向优秀的同学学习,模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长期不断的坚持,班级里自然就没有了批评,充满表扬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班风树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善于模仿身边人身上的行为。教师在平时要挖掘他们身边的榜样并且鼓励他们学习榜样身上的优点。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发现能力,能够捕捉到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点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设计“示范之星”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设计“示范之星”主题活动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示范之星”活动可以实现评价标准创新,这种评价方式并不是让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某一方面的提升,并且一方面的提升可以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1]。如此就可以得到“示范之星”的称号。如此的评价活动改善了传统评价方式中的不足,并且丰富了评价的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并不是单纯的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是面向全面学生。“示范之星”评价方式转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教师、同学、家长和他人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只要发现优秀的一面就可以得到奖励和鼓励。这种评价方式不会受到时间、地点、对象和表扬方式的限制性,这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主性。并且还能使学生校内和校外的行为保持一致。努力做一个受到他人认可的好孩子。“示范之星”的评价方式转变了评价的策略。将传统以考试成绩为评价的方式转化成动态的评价方式。教师采用换卡制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果学生的得到一次优秀的评价可以得到一种银卡,如果二次可以得到两张银卡,以此类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热情。

四、家校共育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家长进行联系,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2]。其次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当中的行为习惯,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此就可以使教师和家长能够形成统一的教育目标。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班级中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领读小组、帮带小组等,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如开展今天我值日等主题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做事与合作共事的能力。还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度,举行“小老师”主题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当小老师得到锻炼的机会。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发展到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等能力的提升。在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并不是短时间内容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断的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的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自觉的形成向着良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J].文存阅刊,2018(20):120.

[2]唐红艳.浅谈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J].山西青年,2019(10):166.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榜样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