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求善教育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021-02-22黄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中学生

黄艳

摘要:由于日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各种伦理观念、生活方式的急剧碰撞,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不断地挤压、排斥我们的民族文化,淡化青年一代的传统文化意识,造成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扭曲和流失。不少青年学生开始变得自私狭隘,过去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校园暴力,也时常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善”,这个曾支撑中国人健康成长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钙片,正从我们年轻一代人身上流失。严峻的事实,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弘扬“善”的精神,研究善的文化,基于求善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求善教育;中学生;行为习惯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探求善、张扬善的历史。善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因此,基于求善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习惯与性格一样,有好坏之分。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讲文明等。在课堂上,学生应保持安静,不交头接耳,这是对教师的基本尊重;在校园内,学生应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不骂人、不打架,等等。英国著名哲学家普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形成顽强的意志力,遇到挫折时保持迎难而上的心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

二、基于求善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在各学科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求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应尽量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日复一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求善教育,是加强行为习惯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此,各学科教师应挖掘本学科的相关求善因素,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既可以完成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完成教育目标。

(二)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渗透求善教育

在求善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初中这一培养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时间、空间。解放脑是鼓励中学生多动脑、善动脑,更要让中学生全方位接受知识,敢探索、敢怀疑、敢求证;解放手不只是让中学生动手实践,更要大胆创造,利用所学知识,从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入手,在利用已有知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解放眼不光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还要看得更高、更远;解放口指的不仅是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敢于质疑,敢争、敢错、敢改变;解放时间不只是留更多的时间给中学生,还要给他们更多自由的、高价值的时间;解放空间不但包括解放学习空间,还包括接触自然和社会的空间,求知、创造的空间,在自由的空间中发展完善的人格。

在求善教育中,教师还应通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以“善”为主题的演讲等活动,渗透行为习惯教育。对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演讲这项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孔子“仁者爱人”的理论,其中蕴含许多求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和传承,当学生充满求善情感时,行为上一定会严格按照学校以及老师的要求去做。

善的外延应包括善心、善言和善行三个方面。善心是内核,善言与善行是其外壳。善心就是要有孝敬之心、关爱之心、同情之心。善言即指语言文明,其语言既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利于社会发展;之有据,而不是信口胡言;要彬彬有礼,而不是恶语伤人;要言语得体,而不是言语粗俗。善行则要求做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尊敬师长;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渗透求善教育。例如,在母亲节当天,教师可以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讲讲和母亲发生的感人小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母亲,更好地感受母爱,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

(三)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以自身魅力感染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极为强烈。教师的一言一行将无形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如是否文明卫生、是否待人温和有礼、是否勤于实践等都会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自律,保持善良,常做善舉,不断增强自我修养。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一言一行的感染下,也将变成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改善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将起到极为有利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求善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善举。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的“求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由此可见,身为新时代中学教师,开展“求善教育”研究时不我待,同时还要将“求善教育”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此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引导中学将良好的习惯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从而提升中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内涵,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启洪,许韶歆,张建设,等.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新论: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J].当代教育论坛,2020(02):18-25.

[2] 唐上观.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6):200-201.

[3] 蒲文霞.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25.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中学生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