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微探

2021-02-16吴浩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摘 要:古诗词语句精炼、意蕴隽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更是学生语言习得和情操陶冶的重要材料。但因古诗词短小精悍、文化气息深厚,学生学习有较大难度,古诗词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和这千年文韵更加亲近,在自主体验和感悟中构建古诗词学习的良好生态。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6-0084-02

引  言

“双减”政策的颁布引导中小学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让学校回归教育主阵地。古诗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价值观的塑造、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数量超百首,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古诗词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且其意蕴深厚,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样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古诗词教学革新的良好契机,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古诗词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自主探究体验,快乐学习传统古诗词。

一、以读代讲,一咏三叹学古诗

叶嘉莹女士曾说:“我以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韵美,读者能在诵读中感受悠远的情韵,体会传统古诗词的抒情特质。

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也离不开吟诵。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很多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在初读时就会遇到困难,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同时,学生往往会用现代汉语的习惯尝试断句,不仅导致停顿错误,还会为诗意理解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做记录,先读准字音,读对断句。这也是朗读的最低要求。

待读对诗词后,教师可从关照生命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多重内涵,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音乐具有极强的抒情能力,配乐的运用加上学生动情的朗诵,能够深化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教师可在学生朗诵时播放音乐,让学生的朗诵更有层次感,更具感染力,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在朗诵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学生的动情朗读、柔美的音乐把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渲染到了极致,格外真切感人。诗词点亮生命,诵读滋养心灵。古诗词的诵读需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朗读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师可精选出其中的优秀软件,带领学生每日诵读、打卡,从一首读成一系列,把诗歌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

二、诗画融通,合作解意趣感知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这样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很多古诗词虽然没有直观的画面,但寥寥数语能让读者浮想联翩,进入到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中。还有很多诗画组合,有在画上题诗的,也有因欣赏诗而作画的,诗画互通互融,相得益彰。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思绪注入诗句中,感悟句中一草一木、一言一语,将诗句读成鲜活的画面,将生动的图景呈现在笔端。如今,交互式白板、平板电脑等已经进入校园。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读出的画面用画笔在平板电脑上呈现出来。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早春美景,初春万物复苏,在江水的滋润下,萎蒿铺满大地,竹林已冒出嫩嫩的新芽,桃树上已绽放出三两枝色彩明艳的桃花,一群群鸭子熬过漫长的冬季,终于等到了冰雪融化的春天,按捺不住地下水嬉戏,溅起层层水花。苏轼的这首诗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令人向往的春景,浓厚的生活气息呼之欲出。

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交流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有的学生画出明艳娇嫩的桃花,有的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画出成群结队的鸭子。学生笔下的鸭子扑腾着翅膀在水中嬉戏,画面动态鲜活。在平板电脑辅助下的古诗词学习生动有趣,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透彻。

三、背景引入,紧抓意象悟诗情

写作背景是理解古诗词的大门,学生只有打开诗人个性化创作境遇这扇门,才能走进新世界,观赏里面的风景。在诗歌创作时,很多诗人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词是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阅读诗词其实就是学生与诗人心灵对话的旅程。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明晰诗人当下的创作心境,可以给学生以立体的作者印象、立体的诗词意境,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有裨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播放一段关于作者辛弃疾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此时的作者是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在课堂的前半段时间,学生一直感受着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心中满是喜悦和惬意,但在看完写作背景后,巨大的反差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辛弃疾内心的痛苦。視频的引入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引发了共鸣,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到这首诗“喜悦”背后的“悲凉”。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诗词中的“意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歌中的“烟渚”“日暮”等就是重要的意象。这些意象本身就附着着诗人的孤独愁绪。日落黄昏,如烟薄雾,缥缈无尽,引人愁思。孟浩然正是将这些表达孤独愁绪的意象与自己前途渺茫的生命际遇、泊舟烟渚的生活遭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意象的叠加,才让这首诗歌营造出无边的愁绪[1]。教师此时出示“烟渚”“日暮”的画面,学生能自然地将这些画面和作者的惆怅情感相联系,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之愁。

四、创新唱写,寻找心灵之芳华

中国的诗词作品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古人的诗词都是通过吟唱的方式进行演绎的。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将语文古诗词教学和音乐吟唱相结合,用多媒体技术将词与曲紧密相连,将会大大增强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和兴趣高涨。在学习吟唱时,学生跟着乐曲反复诵读古诗词,易于在快乐的氛围中自然形成牢固的记忆,在轻松的环境中熟记古诗词。同时,在反复吟唱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融入诗词的情感中,无形中加深了对古诗词词句的理解,能更好地感受诗词独特的韵律美和文化意蕴。如《采薇》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记忆,但如果将它作为吟唱的素材,学生会轻松记住并对《诗经》中的韵律美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书法、诗词、音乐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书法和古诗词教学相融合,在班级内定期举行书法竞赛,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书写。在书写过程中,学生除了注意笔画、结构,还可以将自己对于诗词和诗人的理解注入其中,写出自己的创意作品。更深层次的书写融合是创造性的融合。诗词的语言是凝练隽永的,教师可根据文本的特征,指导学生将诗词改写为记叙文或者散文。当然,这样的改写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细读文本,学生尝试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并整合,探究文本中的深意,提升对文本的有效理解[2]。

结  语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助力。教师应致力于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应引领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自主体验、探究,在快乐学习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才军.淡而有味 愁而不哀 困而不屈:《宿建德江》教学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1(27):34-35.

[2]康双双. 散文化改写助力古诗词有效理解[J].语文教学通讯,2020(29):74-76.

作者简介:吴浩(1994.12-),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猜诗词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