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

2021-02-14古再阿依·买买提明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思政教育大学生

古再阿依·买买提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鉴于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083-0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发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其就业水平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巨大。在育人方向上,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一致,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尝试性地在其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更为健康、积极、向上、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就业观、发展观,明确自身职业道德取向,提升社会责任感。鉴于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教学结合意义重大,需要更多一线教育者参与到这一项目的研究中,为后续育人工作水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思政概念

现阶段,课程思政是我国时下流行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它更倾向于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以此突破传统单一思政教育的桎梏。在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发掘,找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德育思想,在授课时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融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以此对学生三观、个人品质进行影响,为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2016年,立德树人这一概念被提出,它要求思政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鼓励所有人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引导。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受到了极大启示,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等方面,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门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能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就业方向,使其形成良好职业素养,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倾向、技能方向等。不仅如此,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更为熟悉现行的就业政策,强化自身竞争意识。就业过程较为复杂,其中不仅涉及面试、求职材料准备等基本内容,还包括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思想转变等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高校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较为优渥的环境下,在价值观形成、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片面性,这对其后续步入就业岗位十分不利。很多学生对未来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身实力的明确认知,社会责任意识也不够强烈,从这些角度分析,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会发展,都极为不利。通过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促使自身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的有效统一,帮助高校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1]。

另外,很多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认为,思政知识应靠思政教师讲授,自己只需讲解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知识即可。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且片面的。抱有这样想法的教师忽视了两个关键因素:其一,单纯开展思政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思政课堂中,他们通常是一听就会,一下课就忘,很难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其二,教学内容不足,在展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高校教师一般以理论内容为主,学生涉及的实际就业问题略显不足。鉴于此,将就业指导与思政元素融合,能进一步丰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内容,以更为趣味化、生动化的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结合课程思政的现存问题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但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并未对在其中渗透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提高重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设计就业指导目标时,并未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企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致使课程设计目标缺乏务实性。在教学中,由于缺乏明确目标引导,教师很容易将授课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理论内容教学中,忽视了思政方面的建设,这对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思政素养产生了较大阻碍。

与此同时,在以往教学中,就业指导课程大多围绕求职技能教学展开,缺乏对就业观念方面的教育。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目标,教师很难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进行对标,很容易出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就业指导知识,但思想政治素养较低的情况。缺乏思想政治育人理念的就业指导课程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阻碍了学生更为高效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2]。

(二)内容安排不全面

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理论为主,教师通常只是结合自身的经验,教授学生设计简历、查找招聘信息等,对思政元素的渗透不够,未能深入挖掘就业指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此外,在教学形式方面,很多教师通常是单向教学,学生难以主动参与课程教学,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抵触、混学分等心理,极大影响了育人效果。不仅如此,缺乏思政元素的就业指导课程深度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就业指导教师思想政治育人能力不足

教師是思政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合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教学能力会极大地影响渗透质量。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育人能力严重不足,部分教师甚至是“兼职”身份,他们缺乏就业指导专业背景,难以有效将思想政治育人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融合。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学生需要面对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这就要求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就业指导培训,通过不断进修的方式迎接学生的就业挑战。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存在滞后问题,很少主动参与思想政治育人理念在就业指导课程渗透的培训,从而极大影响了育人效果[3]。

(四)教学模式及评价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检验授课效果的法宝,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结合思政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当前很多就业指导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通常以学生所掌握的就业指导理论为主要评价对象,评价模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很少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考察,这种不够全面的评价模式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现状,无益于之后课程思政教育优化。长此以往,课程思政教育将名存实亡。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在课程设计中结合思想政治育人理念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勇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积极尝试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育人知识。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就业指导知识,使其掌握更为高效的就业、择业技能,还需通过渗透思想政治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能力与素养同向同行,共同发展。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设计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爱国精神、乐业精神等思政理念,从而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就业观、发展观[4]。

(二)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在渗透思想政治育人理念时,教师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结合,避免出现将“教书”“育人”分割开来的情况,要将思想政治育人落到实处。在结合思想政治育人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重点等引起重视,并结合社会问题将思想政治育人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这样除了能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提升就业指导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育人实效。

例如,教师可结合近来时事,将火神山建筑工骆名良、武汉菜农秦师傅等人的事迹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结合,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从这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平凡人身上获得情感共鸣,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政素养。通过此方式,学生能逐渐明白,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家国情怀、民族复兴使命放在心中。同时,教师还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入一些反面案例,比如抄袭、不用心工作等方面的社会事件,并通过分析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三)重视对就业指导教师思政意识的培训

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主体,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负起责任。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以此更好地实现将思想政治育人理念渗透到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教师不断提升思政意识,能大幅提升其教学使命感、责任感,从而逐步提升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落实力度。基于此,学校应经常对教师开展一些专项培训,带领他们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并重点提升思想政治育人理念渗透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力度。在个人层面,教师要积极学习思想政治育人理论,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以自身行为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引,在无形中提升育人效果。不仅如此,教师要重视自我提升,通过自学的方式结合学生情况,改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进而实现思想政治育人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全面渗透[5]。

(四)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入就业指导课堂

优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大幅提升思想政治育人理念在就業指导课程的渗透力、感染力,是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育人,要从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规律出发,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思政元素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感染力、吸引力,从而实现高效育人。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优化思想政治育人载体。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育人时,教师要丰富教育载体,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手段,完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具体地感知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内涵,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利用网络视频进行模拟面试,以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考察。

其二,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企业的招聘资讯,帮助学生更为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此外,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一些典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带领学生探究其中的思政元素内涵,实现思想政治育人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高质量渗透[6]。不仅如此,教师可利用在线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更为多元化的互动,让学生随时随地掌握就业信息,促使其职业能力、道德品质在无形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更为高效地结合思政教育,教师可通过在课程设计中结合思想政治育人理念、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高校应重视对就业指导教师思政意识的培训。同时,教师应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入就业指导课堂,开展多元化教学,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对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强化他们对课程中思政内涵的把握力度,进而为其择业观以及就业观的健康化、科学化发展铺路搭桥,为社会输送更多志向高远、德技双馨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彬.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探究[J]. 现代教育论坛,2021(04):74-75.

[2] 王星月. 基于课程思政和素养教育的高校在线教学改革与应用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1(01):136-137.

[3] 黄玉凤.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 海峡科学,2020(08).

[4] 苏婉莹. 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J]. 才智,2020(18):152.

[5] 赵明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J]. 化工进展,2020(01):425-425.

[6] 委华,张俊宗.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J]. 中国高等教育,2020(09):19-21.

(荐稿人:肖蕾,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思政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