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互融策略研究

2021-02-11王娟,蒋心亚

职教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思政教育

王娟,蒋心亚

摘 要: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互通性、教育方法的相融性和教育功能的相合性为二者互融奠定了基础,而思政教育对双创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双创教育对思政教育有效性和延展性的承载作用也使得二者互融变得更为必要。同时,针对当前二者的互融过程中出现的课程互融不深入、师资力量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互融策略:一是探索教学改革,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互融互通;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师资的专业化;三是拓展实践平台,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载体的多元化;四是构建协调机制,助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的规范化。以此,推动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助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创新创业。

关键词:思政教育;双创教育;互融策略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双向互融’的高职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311);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耦合效用研究”(项目编号:21JDSZ3092)

作者简介:王娟,女,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蒋心亚,女,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12-0074-06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学科从诞生到发展至今一直密切关注理论前沿,时刻把握实践动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与党和国家的建设同步,与社会发展同向,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和完善。因此,思政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精准把握时代特征,回应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疏解在思想与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而“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产生并发展于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之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亲和性。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能够引领双创教育的发展方向,助推双创教育的深化。

一、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是双创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和重要推力

1.思政教育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非常重要,这是决定双创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基础。思政教育的理论性较强,特别是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能从思想、道德等层面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思政教育中有关共产党人为了理想而艰苦卓绝奋斗、不畏牺牲的内容,也将昂扬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斗志,涵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勇敢地面对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2.思政教育能够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来自西方社会的一些消极思想观念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此时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作指引,就很可能偏离正确的创业方向。而思政教育在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意识到要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在获取个人成功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价值[1],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3.思政教育能够规范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操守。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规范的创业操守是不可或缺的關键因素,而创新创业操守的养成需要以正确的创业动机、良好的道德品德、标准的职业规范及较高的法律素质作为基础。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在双创教育中凸显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传递,能够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实际活动中做出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的正确行为,从而增强双创教育的实效性。

(二)双创教育是思政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有效载体

1.双创教育能够体现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依托双创教育的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教育的时代性集中体现为“要与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而双创教育产生并服务于新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其中敢闯的素质、会创的本领和家国的情怀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这个内核也正是思政教育所应体现的重要时代内容。

2.双创教育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还存在理论教育过多、实践教育匮乏的问题,这也导致思政教育面临无实物载体、难以通过结合实践来增强学生理论认识的困境。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探索在思政教学课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教学课,但在具体实践环节方面往往因为缺乏有效平台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相较而言,双创教育的实践性较强,如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耦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大学生内化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并强化其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现实、了解社会所需,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科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双创教育能够拓宽思政教育的延展性。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双创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需求,能够将思政教育内容向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其次,在教育形式方面,双创教育能从行动上强化学生的能力养成,从实践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合理引入将促使思政教育的形式将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最后,在教育评价层面,双创教育实践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助推思政教育评价的改革创新。

二、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的基础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内在地包含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双创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致力于将大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勇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型人才[2]。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目标都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促使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

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互通性。首先,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样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从而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其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强调要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强化法律法规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增强法制意识、掌握法律知识,使学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双创教育倡导学生的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诚信经营、勤业精业等精神品质,这些与思政教育中的道德观教育内容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教育方法的相融性

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二者在教育方法上具有相容性。总体来说,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灵活等特点,这些也有助于二者的互相融合。首先,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强调理论引导、实践强化,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其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能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四)教育功能的相合性

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助推个体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具有相合性。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够引导个体遵循客观规律,遵守社会规范从而获取更好的生存状态[3],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合乎社会需求且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双创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个体将来获取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全面发展,因此二者的教育功能是高度重合的。

三、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的制约因素

(一)课程互融不深入

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来看,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互融仍停留于表面,二者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对于双创教育而言,其课程设置更加偏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思政教育元素的系统归纳和有效提炼,导致思想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表达形式过分生硬,无法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实践上过于热衷第二课堂的开设,强调以合作平台为抓手和重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却忽视了思政教育中有关“立德树人”的知识、理念及方法的灌输,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培养不到位。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其授课内容也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过于关注传统的思政知识体系的教授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培育,没能增加有关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流程和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无法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效互融。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

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教师既要具有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行业企业的相关经验和实践项目的指导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师资力量不均衡是制约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瓶颈问题。一方面,具有企业背景行业经验的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双创师资队伍中占比不高;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参与双创教学的比例不高,现有的双创教师大多来自于学工线和思政线,他们仅经过短期培训或自我学习就开始上岗从教,普遍缺乏对双创教育的深刻理解,更谈不上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了。

(三)资源利用不充分

资源利用不充分也是制约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互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自身资源有限,必须借助“外力”的支持来搭建与拓展实践平台,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充分开发、整合且利用好校外资源,与校外双创平台的合作也仅局限于開展一些浅层次的活动,没有真正形成“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项目孵化”全过程的深度合作,没能形成关系紧密的校内外联动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互融互通。

(四)协调机制不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在认知上还存在偏差,没有站在应有的高度来看待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问题,对上级要求推动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高职院校对二者融合重视程度的缺位,导致思创融合协调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不顺畅。一是顶层设计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未能制定相关文件来统筹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工作。二是协同联动机制还未有效建立,由于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分属学校不同职能部门管辖,各部门仍围绕自身来开展工作,形成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三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多元立体”的课程内容的衔接机制还未真正构建。

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的策略

(一)探索教学改革,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互融互通

1.双创内容融入思政课程。一方面,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应适当增加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以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正确理解,如在选树先进人物典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当下广受好评、耳熟能详的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将学生的最新创新创业成果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之中,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应适当融合双创教育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偏重从理论的角度向学生普及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普遍不感兴趣,而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树立过程往往与个人经验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思想育人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双创教育向来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较传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活动更具有情境性,在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学生会遇到真实的任务挑战,能够积累更多的个人经验,更能启发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思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双创实践项目作为实践载体,设置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团队协作与克服挑战的过程中,开启对自我的思考,进行价值观的辨析,从而有效形塑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政内容融入双创教育。高职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肩负正确的历史使命感,饱含家国情怀,才能促使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因此,教师要将如何培养创业者形成正确的创业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双创教学的重要任务。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双创教育之中,既可以有效地改变双创教育存在的重创业技能、轻创业者思想道德培养的状况,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与品质,从而增强学生为创新创业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具体而言,双创教育引入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创业的机会,围绕国家朝阳产业、重点扶持行业进行创新创业,从而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双创教育引入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的问题,不以趋利作为创新创业的唯一追求,从而规避创新创业的风险挑战;双创教育引入强化价值引领的相关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公益创业、绿色创业,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二)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师资专业化

优秀的师资队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石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堂思政课和双创课的育人功能。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内培外引”,构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思政教师和双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首先,建立一支跨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队伍非常关键。高职院校应实施分类培训,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使他们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在思想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思政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在思政课堂上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培养出更多思想好、素质高的创新创业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聘请社会上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具有高尚价值导向的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以优化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三)拓展实践平台,实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载体的多元化

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在实践载体上的结合是实现两者双向互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密切联系,整合多方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支持实践平台多向度的合理拓展。一方面,实践平台要进行横向拓展。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创设实践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满足学生需求特点的、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差异化服务的创业教育资源[4];还可以通过学生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的模拟实践,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覆盖面。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协同效应,在创业项目的设计、孵化、发展等各个阶段都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得到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实践平台要进行纵向拓展。高职院校应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让学生的实践环境更贴近现实情境,加强对学生综合應用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还可以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抓手,借助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及时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将充满着正能量的积极思想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认清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以减少创新创业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升双创教育实践的实效性。

(四)构建协调机制,助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规范化

高职院校要重新审视并科学定位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构建起科学的协调机制为二者的互融互通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一要制定政策文件,进行合理规划。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双向互融的政策文件,从理论教学、实践载体、项目研究、师资建设、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用制度的形式明确实施目标、计划、内容等,从而指导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建立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领导小组成员可以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统筹协调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财务处、科研处、高等教育研究所等与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相关职能部门[5],落实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双向互融的有关工作,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凝心聚力的效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成立校院两级专门组织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制订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双向互融计划并保证其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高校辅导员,2018(2):18-21.

[2]王义川.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20(8):121-122.

[3]李晓霞,姚兰.探索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J].贵州教育,2016(8):13-16.

[4]李昆益.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阶梯式”创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47-50.

[5]宋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119.

[责任编辑    秦   涛]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uan, JIANG Xinya

Abstrac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sistenc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the compatibility of educational modes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gration, while the leading and promot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the carrying role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effectiveness and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 the intergration necessar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ntergration of the two is facing the problems of little inter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weak faculty,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erfec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strategies of intergration: first, actively exploring teaching reform to realize the intergration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 actively strengthening team building to realize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rd, actively expanding practice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arriers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urth, actively build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help standardize the intergration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way, it promot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jointly helps the growth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mutual integr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思政教育
导师制下的药学本科双创教育实践与思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