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2021-01-27张玉川王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高等教育

张玉川 王淳

摘要:本文对中国84所高校新闻传播本科教育公开资料进行搜集和数据分析,引入“在地国际化”指标,构建了以“国际化理念、在地国际化、跨国教育”为一级指标的国际化水平评估体系。研究发现,我国新闻传播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在地国际化措施,未来普及新闻传播国际化教育需加强在地国际化方面的政策鼓励和经济支持。

关键词: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水平;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56-02

一、选题背景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数据显示,我国选择出国的留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这一人数达到了66.21万,同比增长8.9%[1]。到2019年,中国留学人口规模已经突破70万人[2]。

高等教育机构迫切地需要解决质量评估和保证其业务国际化的问题[3]。出国留学仍然是国际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化往往依赖于出国留学,并与之相关联[4]。媒体和公众往往以留学率、出国率等作为评价一所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指标。然而,跨国教育并不应当作为教育国际化的唯一途径,在地国际化应当受到更多重视。

二、中西方的国际化教育评估体系

(一)西方国际化教育评估体系典型代表

20世纪末以来,经合组织、美国教育理事会等多个组织提出了IQRP、ACE等多种教育评估体系。IQRP(国际化质量审查程序)项目是1995年经合组织开展的一个项目,由汉斯·德·威斯和简·奈特组织的研究小组负责[3]。其审查过程包括自我评估和外部同行审查两个部分。21世纪初期,ACE(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国际化和全球参与中心开始开展“美国校园国际化地图”项目,评估美国高校的国际化现状,分析进展和趋势,并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事项提出建议,目前最新的报告是2017版,包括国际化承诺、行政架构人员编制等6个关键领域[5]。

(二)我国对国际化教育评估体系的初步探索

2007年至2008年,由中山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向33所大学发放了《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情况调查表》,提出了5类18个国际化评估指标[6]。然而我国一直没有关于国际化教育水平的完整的指标体系[7]。直至2013年才有了第一项采用系统指标大范围考察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项目——西南交通大学每年发布我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填补了我国的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的空白[8]。

对发展中国家的院校而言,国际化实质上是追赶以便融入西方英语世界的学术圈,以发达国家的学术标准来进行本国的研究[6],将国际化与本土化更好地结合是降低全球化风险和普及国际化教育的关键;并且,综合讨论大学国际化的方式并不能兼顾每个专业的特征,构建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化教育评估体系对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化教育评估体系

本特·尼尔森在为马尔默大学的国际化教育制定计划时提出应侧重于两方面:职员与学生的流动性和在地国际化[9]。

海外国际化包括各种形式的跨境教育:学生、教师、学者、方案、课程、课程和项目的流动性[4]。在地国际化的核心在于非流动性,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9]。在1999年歐洲国际教育协会的春季论坛上,尼尔森提出“在地国际化”概念,组成“在地国际化特别兴趣小组”。学习结果、教学和评估的国际化是在地国际化的核心[4]。

笔者以教育部第四轮新闻传播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和校友会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参评高校共84所高校为样本,构建了相应的评估体系(见下表)。

在互联互通的媒体环境中,新闻传播学科应将国际化传媒思维和研究思维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当中。笔者统计发现,78.5%的新闻传播类院校具有跨国教育平台,其中62.1%都处于东部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先天性的对外交流地缘优势,而对于中西部的高校而言,在地国际化是更为经济有效的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措施。笔者认为,在地国际化是提升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水平,并使国际思维、观点、方式与我国本土特色相碰撞的关键一环。

四、评估结果呈现

(一)跨国交流成热潮,在地国际化措施缺乏

据统计,近八成(78.5%)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然而国内高校普遍缺乏在地国际化措施。“举行国际论坛/开办国际讲座”(48.8%)是我国新闻传播高等院校应用最多的在地国际化措施,然而在“课程设置”(16.6%)、“培养方案”(16.6%)、“师资队伍”(21.4%)与“跨文化/语言项目”(17.8%)上比较缺乏,且尤为缺乏“学生的学习/科研成果国际化”(1.1%)。

缺乏在地国际化措施,一方面难以普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只能满足少部分自愿出国交换的学生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出国交流的学生而言,缺少获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二)政策支持:提升在地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学校等级和在地国际化水平显著相关(p=0.048)。学校等级代表了学校所获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在地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于政策倾斜力度。

东部经济地带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水平最高(3.000),显著高于中部经济地带(1.391)和西部经济地带(1.733),而中部和西部的院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从样本数据来看,西部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得分甚至高于中部院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部地区靠近边境,拥有地缘优势和政策支持。提升在地国际化水平是缺乏地缘优势的中部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有效策略,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是其关键。

(三)语言训练是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统计显示,语言类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水平最高(5.667),显著高于综合类(p=0.024)、师范类(p=0.008)、其他院校(p=0.003)。在84所高校中,语言类院校仅有3所,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课程包括英语、新闻专业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相关的通识课程三大部分,英语课程的要求与英语专业基本一致;超过90%的课程采用英语授课;要求学生毕业时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10]。这种依托于英语学院的优势是其他院校难以复制的。

应加强对学生的外国语训练(不局限于英语),提高外语授课比例。如果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没有国际化……仅僅改变教学语言并不会使它们国际化[4]。应将全球新闻传播案例及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用外语进行学术创作或实践,产出国际化成果。

五、结语

本文试图构建新闻传播国际化教育评估体系,探讨提高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国际化可行路径,对我国新闻教育国际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具体的国际化教育评估及措施制定中应当“因校制宜”,处于沿海或边境地区的高校具有跨国合作的先天优势,而处于中部地区的高校应尝试从在地国际化中寻找突破口。

新闻传播学科处在全球信息的最前沿,普及新闻传播的国际化教育是大势所趋,力求在全球传播中更好地将国际思维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如何做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忠建丰. 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 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1903/t20190327_375704.html,2019-03-27.

[2] 山蓝. 2020年中国留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EB/ OL].艾媒网,https://www.iimedia.cn/c1020/74107. html,2020-09-07.

[3] 简·奈特,汉斯·德·维特.高等教育质量与国际化[M].巴黎:经合组织出版社,1999:3-4.

[4] 乔斯·比伦,埃尔斯佩斯·琼斯.重新定义国内国际化[M].欧洲高等教育领域,2015:59-72.

[5] 露西亚·布拉伊科维奇,罗宾·马特罗斯·赫尔姆斯.美国校园国际化地图[J].国际高等教育,2018(92):11-13.

[6]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04):116-135,190-191.

[7] 吴玫.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1(05):52-57.

[8] 殷樱张雨.西南交大发布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 chinanews.com/edu/2013/11-21/5531295.shtml,2013-11-21.

[9] 本特·尼尔森.从瑞典的角度看国内国际化:马尔默的案例[J].国际教育研究杂志,2003,7(1):27-40.

[10] 学院概况[EB/OL].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https://sijc.bfsu.edu.cn/xygk.htm.

作者简介:张玉川(1978—),男,河南新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史、新闻业务。

王淳(1998—),女,河北衡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高等教育
学历教育院校学员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互联网+”二手汽车交易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