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破与立

2021-01-27周靓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抖音短视频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助推了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泛娱乐产业异军突起,“头条系”“快手系”等头部短视频平台流量井喷,成为“宅生活”背景下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众多短视频APP中,抖音凭借“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的清晰定位,以年轻化、全民化、多元化特征,上线后迅速收获了大批95后、00后“网生代”忠实用户。其在给他们提供休闲娱乐、记录生活、线上学习等正向反馈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过度沉溺网络、价值观脱轨、群体极化等负面影响,形成了“信息茧房”效应。本文以抖音“网生代”青少年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信息茧房”效应的成因及影响,进而提出“破茧之道”。

关键词:短视频;抖音;“信息茧房”效应;“网生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08-03

2006年,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产生知识》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他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公众更偏向于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喜欢和有共同话题的人交流。但长此以往,就会将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接触不到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信息。随着互联网4.0时代的到来,抖音、快手等算法型信息产品越来越流行。算法型产品在用户洞察的基础上营造出一种人格化、情景化的拟态环境。虽然算法型产品为用户实现了因个性化推进带来的信息便捷,但也使其让渡了自主进行信息选择的权利,导致信息同质化、内容娱乐化、价值单一化等问题突出,一些带有明显信息消费偏好的小群体、小圈层逐步形成,“信息茧房”效应由此产生。

一、短视频APP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

短视频一般指时长5分钟以内,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线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浏览的视频。最早的短视频源于美国2011年上线的一款名为“Viddy”的APP,用户可以对30秒以内的短视频进行美化编辑,并分享到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台。自此,短视频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2013年是国内短视频发展元年。快手由“GIF快手”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腾讯微视正式上线;秒拍成为微博内嵌应用;美拍、小咖秀相继推出。2016年以后,国内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抖音正式上线并实现弯道超车;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梨视频等接连入场;PGC(专业生产内容)、MCN(多频道的产品形态)等机构陆续布局。国内短视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两超多强”格局。

据统计,截至2020底,我国网民规模接近10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3亿元,2021年预计接近2000亿元。此外,快手日活跃用户突破3亿、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87.3分钟;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1-5]。

95后、00后“网生代”是移動互联网的原住民、短视频社交的主力军。他们中多数还是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求知欲望和表达需求,但普遍缺乏对信息的判断力、甄选力和自控力。其生活方式、社会交际、道德观念、消费理念等都很容易受到“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亟须多管齐下、精准施策,为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

二、“信息茧房”效应在短视频平台产生的原因

“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这其中既有“使用与满足”理论下个人本能选择等主观原因,也有算法技术对用户偏好的窥探、媒体“把关人”角色的转移等客观原因。

(一)个人原因:“我的日报”用户选择的悖论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青少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精挑细选。在选择性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更倾向于浏览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内容。基于这一心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用户注册时,会让用户先进行喜好设置,然后据此进行个性化的定向推荐。这一做法虽然提升了用户体验感,但也让用户过度沉浸在自己想看到、想听到的信息闭环里,逐渐形成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所提到的“我的日报”(Daily Me)。简单地说,就好比小孩子饮食偏食,如果青少年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不感兴趣的信息置之不理,同样就会造成“信息偏食”和信息接收的“营养不良”,最终导致“信息半径”越来越短、知识范围越来越小、眼光视野越来越窄。

(二)技术原因:“私人定制”算法推荐的滥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算法技术正在重构互联网行业的运行规则和运作模式。自2016年上线以来,抖音一直把推荐算法视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按照协同过滤、去中心化、加权推荐等基本逻辑,深度挖掘用户的搜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数据,然后根据用户的“信息偏好”和“行为图谱”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最后投其所好地进行内容分发,以此取悦用户,达到提升用户注册量、增强用户黏性的目的。推荐算法让信息获取从“大浪淘沙”变成了“私人订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量数据下的信息迷航、信息超载等问题,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过滤泡泡”现象,给青少年建造了相对封闭的信息围墙,形成了固定的信息路径依赖,推动了“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人民网曾三评算法推荐,提出“算法不是王法,算法决定内容更不是王道”“就如同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一个道理,算法也是时候服务内容这个本源了”[6],提醒我们“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7]“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8]。这些言论为推荐算法技术的滥用亮了红牌、敲了警钟。

(三)监管原因:“议程设置”媒体职能的缺失

“议程设置”是传统媒体的基本功能,具有信息筛查、舆论引导等重要作用。从传统媒体到智能媒体,原本属于精英媒体人的把关权、编辑权被移交给了算法平台。这类兼具互联网公司属性和媒体属性的算法平台,在“流量为王”“利益至上”等商业逻辑的驱使下,过度追求“眼球经济”“粉丝经济”,进行内容分发时一味向用户的本能甚至低级趣味妥协,导致“哭晕体”“震惊体”等标题党泛滥,虚假新闻、低俗内容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算法平台的商业属性一度掩盖了其社会属性。

用户在抖音平台上传短视频后,会经过算法和人工两道审核。但由于平台用户基数庞大,每天上传的视频过多,人工审核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算法审核也不能完全准确地识别视频的内容质量、价值取向,最终导致依旧有不少垃圾内容和无用信息输出,进而将青少年围困在华而不实的“信息茧房”中。

三、“信息茧房”效应给青少年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信息渠道窄化,产生“回音室”效应

“算法推荐机械化的思维和判断会让用户的信息关注领域不断固化,算法对用户的行为图谱刻画和描摹得越精准,所造成的用户关注视野就越狭窄。”[9]抖音涵盖的短视频类型看似多样,实则不然。推荐算法分发给用户的短视频往往同质化、娱乐化现象严重。在抖音弱把关环境下,青少年仿佛置于一間偌大的回音室中,同质化信息不断重复、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回响,切断了青少年“信息偶遇”的途径,让青少年的思维模式越来越固化,让其逐渐变成了“信息孤岛”和单向度的人。

(二)价值取向跑偏,产生网红效应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自媒体所瓜分。抖音以低门槛、低成本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草根创作者涌入。这类非专业作者生产的视频质量参差不齐,低俗化趋势明显。但这类视频强烈的娱乐效果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恰巧满足了青少年的浏览需求、消费需求和表达需求,引导他们追随模仿、盲目跟风,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网红。根据G·格伯纳的“培养理论”,由于青少年缺乏深度思考、去伪存真的能力,如果长期追随模仿网红,过度沉浸在“土味”“恶搞”“审丑”等视频包裹的“信息茧房”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与视频输出价值观高度一致的“现实观”,培育出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取向。换言之,网红效应下,这些价值取向失准的短视频对青少年造成的道德冲击、价值误导和精神污染,让他们对现实世界和真实生活产生认知失衡,影响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建构。

(三)群体极化加速,产生“羊群”效应

“在网络世界里,拥有相同思想观念和相同价值取向的人由于志趣相投更容易走到一起,结成一个网络共同体。”[9]抖音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为青少年构建了一种“共景式”的交流情境。在“意见领袖”的影响下,青少年被动接受算法技术的引流导流,开始习惯于信息投喂和观点灌输,逐渐形成绝对真理、绝对谬论两种全然对立的认知视角,进而与认知一致、兴趣相似、有共同情感需求的人群形成同类同质的小圈层、小群体,并对这种“网络同盟”产生高度的忠诚感和依赖感。近年来,“饭圈”“黑界”等文化乱象屡见不鲜,网络霸凌、网络喷子等社会问题突出,在热点事件面前,青少年被群体立场绑架、被群体情绪裹挟,使其处于非理性状态,产生从众心理,成为“沉默的螺旋”。

(四)社会黏度稀释,产生“替代”效应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月人均使用时长达42.6小时,同比增长39.7%,用户规模渗透率达75.2%,位于泛娱乐典型细分行业第一[5]。青少年在网络世界的用户黏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黏度被稀释。抖音给广大青少年营造了一个“景观社会”,为青少年表达自我、寻求认同提供了重要渠道,也让青少年越来越依赖虚拟网络营造的“舒适圈”,只习惯和“圈内人”交流分享,用网络社交替代了现实交际,对短视频社区网红博主的关注代替了日常生活中对亲朋好友的关心,过度沉浸在自我的“话语场域”和“固有圈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树立起了阻碍沟通的高墙,造成青少年群体对共同体想象的消解,导致其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核心价值观淡漠。

四、“信息茧房”效应在多维视角下的解决路径

寻求“破茧之道”,需要平台、社会、个人形成合力,才能让青少年的触网行为更规范,网络空间更清朗。

(一)加强平台自律,优化算法技术

“每一种技术架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界面,都代表着选择、都意味着判断、都承载着价值。”[10]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短视频平台,都应肩负起把关人的职责。在内容审查上,重启“议程设置”,既提高算法审核的精准性,又发挥人工审核的能动性。建立与发展规模、业务需求相匹配的审核队伍,主动为优质长尾信息加权推荐,坚决将低劣质信息拒之门外;在内容分发上,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不断优化推荐算法,推动“个性化”推荐向“人性化”推荐的转变,既要向用户推荐文体娱乐、美景美食、萌宠萌娃等,也要同步推送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等。在不断纠正单一价值偏向的基础上,更多采用“人性化”推荐来平衡娱乐信息和价值信息的取舍,让青少年群体接触更加丰富的信息、形成更加多元的价值观。

(二)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网络治理

政府作为保障短视频平台履职的关键一环,对短视频平台的引导和监管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和正能量在平台中扩散[11]。因此,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聚焦短视频发展,尤其重视青少年使用短视频时暴露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以部门规章为主、行业规范为辅、多方协同参与的监管体系;完善实名注册制、年龄分级制、用户权限设置和举报投诉机制,提高短视频监管的精细化水平;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明确对短视频违规违法行为的界定、审核与惩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尤其是面对事关青少年群体利益的网络案件,更要严格严肃处理,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平台违法成本,使其对违法行为忌而远之[12];加大合作力度,引导更多政务号入驻平台,以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形象宣传,大力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短视频传播矩阵。

(三)加强家校协同,做好正面引导

不仅短视频内容生产、审核、分发需要把关人,青少年的触网行为同样需要把关人。学校要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日常课表之中;要充分挖掘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实用价值,不断增强青少年对短视频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做“低头族”“手机人”,强化网络自律,言传身教地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短视频;要加强沟通、主动关怀,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要积极参与他们的网络生活,帮助他们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合理选择浏览内容,在他们感到迷茫时给予正确指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四)提高个人素养,塑造认知广角

冲破短视频的“信息茧房”,还需要青少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从“茧房”的狭小空间里走出来,迎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广大青少年应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对短视频平台推送的内容的辨别能力,织密织牢信息过滤网,做到批判性阅览、选择性接受,自觉抵制“三俗”信息,让媒介成为人信息渠道的延伸,而不是自我囚禁的“信息茧房”;应主动拓宽视野,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迎接“信息偶遇”,多接触多元化、正能量的主流信息,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会运用短视频学习知識、增长见识、培养技能,让信息价值更好地服务于自身发展;应摆脱媒介依赖,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面对面人际交往,在网络媒体的“虚”与现实生活的“实”之间找到平衡,让社交的重心从线上回归到线下,重新构建对于信息选择、触网行为、时间管理、社会融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

五、结语

短视频推荐算法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在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之间架起精准匹配的快速通道,又促就了同质化、片面化、模式化“信息茧房”效应的形成。对此,我们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真正认识到“信息茧房”效应对广大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严重危害,不断增强“信息破茧”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合理规范、正确使用,推动短视频平台从“流量为王”的商业模式向“内容为王”的价值取向转变,从“投其所好”的推荐算法向“多维共振”的信息优选转变,从“亚文化”“小群体”的温床向“主旋律”“共同体”的阵地转变,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逐步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网络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成为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和“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1]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 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 htm,2021-02-03.

[2] 2021-2025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B/OL].中国产业研究院,https:// www.chinairn.com/report/20210331/103409971. html,2021-03-31.

[3] 2020抖音数据报告[DB/OL].微博,https://weibo. com/6020086612/JBLYAATjb?type=repost#,2021-01-05.

[4] 快手2020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DB/OL].微博,https://weibo.com/7006475303/K7y05aKlO?-from=page&type=comment#,2021-03-23.

[5]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下[DB/OL]. QuestMobile,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143,2021-02-02.

[6] 羽生.人民网一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D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 n1/2017/0918/c1003-29540709.html,2017-09-18.

[7] 羽生.人民网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D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 cn/n1/2017/0919/c1003-29544724.html,2017-09-19.

[8] 羽生.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DB/OL].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920/c14677-29546718.html,2017-09-20.

[9] 刘建新.信息茧房与价值幻象:短视频的算法推荐之殇[J].长江文艺评论,2020(06):46.

[10] 人民日报评论部: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构建健康活跃的新媒体内容生态[N].人民日报,2018-06-20.

[11] 孟雅婧.短视频平台生产及传播中的社会责任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20:44.

[12] 徐家平.抖音APP青少年用户使用情况、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42.

作者简介:周靓(1982—),女,重庆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抖音短视频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
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