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会话中停顿特征的研究

2021-01-21欧雯婷

红豆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会话语料

欧雯婷

【摘要】在对话中往往充斥着各种非流利特征,停顿是口语中常见的一种非流利现象,它为参与者争取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也是标识话语结构的重要韵律特征,同时还意味着会话者在二语产出中遇到了困难。为了弄清英语会话中停顿现象的一些特点以及所反映的问题,针对一次课堂英语会话的语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有声停顿及无声停顿,和各个会话者在会话中停顿的频率和位置,研究发现会话过程中无声停顿的频率远大于有声停顿,而口语流利者以及有丰富二语语言经验者的停顿位置更有利于对话的流利性。

【关键词】停顿;语料;会话

1引言

会话分析,也称谈话分析。顾名思义,会话分析是研究人类会话的语言。其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会话和机构性谈话。现在一般所说的会话分析是指对会话的研究,尤其是对日常会话的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会话分析即是指语言学对会话的研究。会话分析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此后发展迅速。时至今日,对会话分析的研究越来越盛。

停顿是口语中标识话语结构的重要韵律特征(Swerts 1997)。停顿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会导致听者不同的理解(Brennan&Schober 2001),而不恰当的停顿会“导致理解的失败甚至给听者带来误解”(Jeffrey Wu 2002:3)。停顿也是反映二语学习者话语流利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话语流利并不仅指说话语速快,而是意味着“停顿频率低且停在了话语中恰当的连接处”(Chambers)。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停顿是二语口语非流利产出的表现,往往意味着二语产出遇到了困难。[1]笔者为了研究课堂会话中的停顿现象,对一次课堂英语会话的语料进行了转写和分析,通过对比会话过程中各个会话者的停顿情况,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分析来了解会话中停顿现象的总体特征、停顿频率是否代表着二语能力的高低以及不同水平的二语习得者在停顿位置上的差异,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减少二语习得者会话中高频停顿和纠正不正确停顿现象的建议。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为:1)二语习得者在会话中停顿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2)停顿与二语能力是否存在相关性?3)不同水平的二语习得者在停顿的位置上有什么差异?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语料研究方法,以课堂随机抽签,三人为一组的方式组成课堂会话讨论小组。本组组员为S(具有丰富的英语学习经验,英语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为组内最佳),W(本科为英语专业,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口语能力相对S要低一点)和O(本科为理科生,现为英语专业研一学生,英语学习经验较少,在组内英语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最低)。在进行会话讨论时,对现场会话录像并录音,课后再根据录音将会话语料通过老师给定的转写方式进行语料的转写,同时对照录像加入肢体动作已经面部表情以丰富语料。此外,为了丰富研究的过程,本小组还针对本次课堂会话的讨论主题及英语方面的相关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请班里16位同学的进行了作答并回收;同时还对随机抽取的三位同学进行了个人访谈,询问了课堂会話主题和英语能力等问题并进行了录像录音。本组三位成员与问卷及访谈的调查对象均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研一学生。

2.3研究方法

本次课堂会话的主题是一次英语课堂上由老师现场布置的,名为: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在发布会话主题后,全班同学现场随机抽签组成三人小组。在讨论开始前,每个小组对会话的主题进行了十分钟的探讨和相关资料的了解,并且在课堂会话的前一天晚上,老师也有发布主题让同学们事先调查一些相关的资料,以便在会话的进行中做到有备而来。在准备完毕后,每个小组针对老师布置的主题进行20-25分钟的会话讨论,最终取至少15分钟的会话进行语料转写和后续分析。本次课堂会话活动共有5个小组15位同学,本研究只取本组的会话录像录音。本次研究的方法是先对小组课堂会话进行录像并录音,课后再根据录音将会话语料通过老师给定的转写方式进行语料的转写,同时对照录像加入肢体动作已经面部表情以丰富语料。在完成语料的转写后,对整个语料中的有声停顿,无声停顿,每个成员的停顿次数已经停顿的位置进行统计;再依次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而归纳、分析停顿的总体特征、停顿与二语能力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二语水平者的停顿位置差异。

3统计与分析

停顿是指会话交流过程中的话语中断现象,包括无声停顿(unfilled pause)和有声停顿(filled pause),也有学者称之为非填充停顿和填充停顿。前者是指语流中的无声或沉默,后者则指会话者由于无法或不愿产出所需的词,但证明说话者仍旧处于语言活动中的有声证据(Goffman 1981)。[3]在本文所研究的语料转写中,有声停顿包括en,em,emm,uh,um,m;而无声停顿则用::,(.),(1.0)来表示。下面我们将从总体特征,二语能力相关性以及不同二语水平者处理停顿的位置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本次课堂会话语料中的停顿现象。

3.1课堂会话中的停顿总体情况

在本文所研究的语料转写中,有声停顿包括en,em,emm,uh,um,m;而无声停顿则用::,(.),(1.0)来表示。通过对语料样本中的两类停顿进行统计,结果如下:有声停顿总次数为106、无声停顿的总次数为335,有声停顿每百词的频率为4.8%、无声停顿每百词的频率为15.1%,有声停顿在停顿中所占百分比为24%、无声停顿在停顿中所占百分比为76%。可见,两类停顿出现的频率相差较大,很显然无声停顿的频率远高于有声停顿的频率。该项研究的结果与杨军(2004:281)的研究结论一致。杨军认为,口语中非填充停顿的发生率要高于填充停顿。

3.2各组员在课堂会话中停顿情况对比

以下为三个组员在课堂会话语料中产出的停顿统计。在有声停顿方面,S、W、O三人的百词频率依次递减,分别是S:18,W:12.7,O:10.2;而相应的总停顿百分比也依次递减,分别为S:22.3,W:20.5,O:18.8;但是在无声停顿方面结果却截然相反,三人的百词频率依次递增,分别为S:4.3,W:7.8,O:8.6。

无论是有声停顿或是整体停顿的频率排序从高到低都是S、W、O,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截然不同。从组员的情况来看,S在组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都是最佳的,W其次,O则是水平最低的。根据国内外各种对口语中停顿现象的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情况下英语水平越高,则停顿的次数越低,相反,英语水平越低,则停顿的次数越多。那么为什么在这一项研究中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1)本次研究的会话语料样本过小,不仅小组中只有三个成员,而且会话时间也仅有15分钟。由于语料样本的缺陷使得研究的结果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2)本次课堂会话中没有规定每个成员都必须按顺序进行对话,也没有规定每个成员的口语输出时长要尽量一致,且每个成员在前一天晚上的准备工作中收集的资料多少也不一。这就导致成员会选择自己有准备有把握的点来进行对话,并且英语水平高的同学也会对英语水平低的同学多加照顾。这就使得最后的会话语料所呈现的并非每个成员的真实完整的口语水平。

3.3各组员在课堂会话中停顿位置情况对比

通过对课堂会话语料转写样本中各组员停顿位置的统计:S的停顿位置基本发生在句首、句末、主从句之间、冠词与介词后,很少发生在动词后或动词短语内部;W的停顿位置较多发生在冠词与介词后,也有一部分停顿发生在动词后或动词短语内部,并且常通过肢体动作和笑声来缓解因停顿带来的口语产出不流利感;O的停顿位置则较常出现在动词后以及词汇中间,且经常通过询问组员的形式使得会话得以进行下去。

该项研究分析的结果与Wood(2001)和Deschanps(1980)的研究结果一致。Wood和Deschanps认为,流利的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停顿位置相似,多发生在句末、分句边界或句内可分割成分之间,非流利学习者的停顿多发生在句内或者动词短语内部。这说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由于对英语的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较高,使得他们在处理不可避免和必要性的停顿时,能够在适当的、不会影响口语产出流利性的位置来进行停顿;而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则缺乏这种能力。值得一提的是,W在停顿过程中常用肢体动作和笑声来缓解因停顿带来的口语产出不流利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表明,在会话中,不论二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高低,都无法避免停顿的发生。而无声停顿的频率一般是高于有声停顿的频率的,且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处理停顿的位置时会更加注重会话的流利性。同时,停顿现象也并不意味着口语产出的不流利。

4结语

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英语会话中的停顿现象,对一次英语课堂中的会话语料进行了转写,统计了有声停顿和无声停顿的次数和频率,对比了各组员停顿的频率,同时还分析了各组员停顿现象发生的位置。总体上来看,无声停顿的频率高于有声停顿的频率。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停顿位置主要发生在句首、句尾、主从句之间,而低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停顿位置则主要发生在句中、动词后以及词汇中,即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能更好的处理停顿的位置。同时,停顿在口语的产出中是不可避免的,停顿的产出频率也并不一定与口语的流利性有线性关系。

在本研究中存在着两点不足:一是语料参与者太少,语料的时长太短,导致语料样本过小,使得研究的结果不具有足够的说服性,且在某些研究问题中得出了错误的分析;二是会话的规范性不够,没有对每个会话进行者的口语产出时长做出要求,每个会话者对会话讨论主题的准备工作也不一致,这就导致了语料收集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且不能完整表现成员的口语水平。以上两点不足,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改进和修正,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停顿在会话中的不可避免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选择无声停顿,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句首、句末、以及主从句之间等不影响会话的位置来进行停顿,并在短暂的停顿中思考和完善接下来的口语产出内容,使得会话过程更加的流利。而对于一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则更应该注重提升他们的词汇量,以及对句子結构的了解程度,来降低停顿发生的频率。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加其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平时应该在课后要求和监督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

参考文献:

[1]袁兰.基于语音库的英语专业学生自发对话中停顿特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5,32(01):14-23.

[2]符荣波,王伟.中国学习者汉英口译活动中停顿现象的定量分析——以PACCEL-S语料库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6,37(02):94-103.

[3]戴朝晖.中国大学生汉英口译非流利现象研究[J].上海翻译.2011(01)

猜你喜欢

会话语料
浅析日本课堂中的话轮转换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初探素质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
用绘画导入英语教学
关于会话中开始部分的中日比较
数字“一”与对外汉语教学
小议How are you? 的回答及小学英语教学建议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