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化学课程改革 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2021-01-21薛峰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化学

薛峰

2020年是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统一命题的起始之年,是取消考试说明、按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命题的开局之年。试卷总体目标明确,命题思路清晰,试卷结构合理,功能定位准确。

一、指导思想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参照盘锦市现行使用的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结合我省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制。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功能,既注重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过程方法的考查,更关注思维创新能力的考查。

二、基本原则与命题依据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强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着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是“学生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堂课”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在试题命制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科能力、思维能力,做到有“标”可循、有表可依。

试题围绕“引导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宽度、广度与基本技能的准确度、熟练度,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生活背景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在考试中得到充分地展现;增强创新性,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命题依据是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的唯一依据,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依托,以辽宁省初中化学教与学的现状为参考。

三、试卷结构

化学全卷满分为40分,共4页,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化学和物理同场分卷,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以上表格中题型、题量、分值与比例均符合我省教育厅对各学科考试提出的规范要求。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难度系数预设值为0.60,实测难度值为0.49。

四、试卷亮点

(一)突出导向性

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本试卷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规律性内容都在试题中呈现出来,如第13题涉及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图,第15题涉及到的“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这部分试题,注重的是考查学生的读取信息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二)体现基础性

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核心观念。如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分类观、物质的化学变化观以及学科价值观。

本试卷重视教材的深度挖掘,卷面87.5%的基础知识和题目背景来源于教材。在编制过程中注重各章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对基础实验进行整合考查。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13题为教材原题或改编试题,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化学课程的基础性特点要求我们应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初步认识物质,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强调情境性

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减少对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的考查。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考察,更为集中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8题、第9题、第11题、第13题分别以对人体营养素、燃烧和灭火、社会发展中的能源问题、水净化问题、新型材料的研制为背景,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结合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的评价也由以往的过多倚重学科孤立的知识,尤其是教材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通过强调试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具有较高的融合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

(四)侧重探究性

侧重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应用实验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第3题、第10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中,既有对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又有对探究实践中进行实验、反思评价、做出设想并对猜想进行合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从定性角度以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认识化学,探索规律,可以初步地形成由特殊性向一般性转化的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獲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认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五)加强综合性

化学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化学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而且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形成学科基本观念。本套试卷以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物质转化观为主线,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应用等。特别是较好地体现了转化观,这也是化学的核心观念。如第12题分别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化学变化的含义等多角度综合呈现试题;第15题从物质的性质、转化、用途、制法等角度综合呈现试题,关注考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六)重视开放性

本试卷以能力立意为主,不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更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大胆猜想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如第13题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第14题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目的的分析能力,试题力争做到考查学生的实验体验过程,让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有所区分。第15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应用能力,其中酸碱盐知识的内化应用,还考查了学生大胆猜想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以上试题说明,在教学中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五、典型例题分析

【典型例题】

1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说明:NaHCO3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连接装置略。)

实验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

(2)用A、C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药品是。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2并探究其性质

药品准备:将30g质量分數为36%的浓盐酸稀释为9%的稀盐酸。

(3)计算加入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为1.0g/cm3)

(4)配制稀盐酸时所需仪器有(填序号)。

①量筒 ②玻璃棒 ③蒸发皿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A装置中加入足量石灰石,依次连接A、B、C装置,再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经检验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补全实验步骤),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2。

步骤三:打开活塞K,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CO2,关闭K,再抽取2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问题交流: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

后续探究:(略)

【参考答案】

(1)锥形瓶;

(2)过氧化氢溶液(或H2O2)和二氧化锰(或MnO2);

(3)90;

(4)23.4。

步骤一:CaCO3+2HCl=CaCl2+H2O+CO2↑;

步骤二: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步骤三:注射器活塞向前移动(或气体的体积变小)、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问题交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或检验C中已集满二氧化碳)(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课标依据】

一级主题:科学探究

二级主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级主题: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二级主题: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试题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基础的学生实验2、3、6,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实验整合,考查学生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化学思维。

(1)和(2),考查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结合当地化学实验考核,本题重在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中对仪器和药品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的考查形式。

(3)和(4),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旨在考查在新的探究任务中配制溶液的合理应用,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考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难点在“步骤二”中的“补全实验步骤”,要在总览“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2并探究其性质”基础上,才能确定本步骤的作用和目的,进而得出“向A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的操作步骤。在“步骤三”中要充分理解“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CO2”的信息,把握“定量”这一关键点,方能准确得出“观察到的现象”。这三个步骤,立意巧妙,考查点切合学生实际,考查了学生的真实能力,为创新试题的命制做了积极地探索。

“问题交流”考查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能从化学学习或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能比较明确地表述问题,并加以创新地解决。学生经过完整探究过程的“洗礼”,已经认同和体会了“排水法”收集到“较纯净的CO2”的优势。在分析“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过程中,得出熟悉的“验满装置C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出现了“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口,观察到火焰熄灭的现象”等效的方法,同样正确。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想法和做法,真正实现对实验的考查中由“初步学习”到“真实实验”的能力层级跃升的考查。

“后续探究”虽未设问题,但明确了两点:第一,探究问题的设置要有意义,有应用价值,有可探究性;第二,探究情境的设置既可以是“面”,也可以是“点”,充分体现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引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本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尤其是本题的“问题交流”,只有真正做到结合实验目的,认真分析题目所给信息并结合具体的实验情境,才能正确作答。考查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化学语言能力、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亮点分析】

1.打破传统考查方式,尝试推动导教、导学功能

多年承袭的“气体制取及性质实验”型试题呆板、僵化,随着各地化学实验考核的逐步落实,旧的题型及其部分内容的考核形式显得重复,其更多侧重的是记忆实验。

基于变革的渐进性,“实验一”中问题的呈现,既有以往学生熟悉的影子,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在“实验二”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有机地将“基础学生实验”加以整合,真正体现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较好地测试了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突出了在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中应具备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真实探究”,引导学生回归“真实实验”

以往的很多探究活动真伪难辨,有些甚至严重違背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只有有意义的实验探究才能激发教与学双边活动无穷的潜能。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本试题点的情境之所在。在学生既有的“向上排空气法”知识体系中,引出矛盾点“排水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这个点来源于教材,点而不破,让学生在运用之中加以体会。而在完成“验纯”中运用了“验满”的已有手段,这种别样的考查方法,经过学生真实地实验回顾后,方能真正加以解决。这样,学生能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了在初中阶段激发实验探究兴趣的作用。定量抽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性质的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补全实验步骤”中,对于整个实验方案地把握以及实践性方面,均作出了精准地考查。

六、问题改进与教学建议

(一)问题改进

化学试卷满分40分,这样的设置很对有效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自然科学学习能力和潜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大大增加了试卷效度和信度的控制。对于“实验学科如何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学生的真实实验能力”这一难题,作为化学命题者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也需要国家级专家给与详尽地指导和培训。

(二)教学建议

1.强化学科基础内容学习

部分考生无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基本理论和化学用语的掌握存在欠缺。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是进行判断、推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很难有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也很难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应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更公平有效,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培养。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创设出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情境;要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我们不应把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化,甚至是习题化。要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多元化模式、个性化指导和独立式评测。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个基础实验活动。教学中,还应该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要素较少、教师指导程度较弱、源于身边生活”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生活化。

3.突出思维创新能力

从答题统计来看,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能力、依据理论猜想的能力较弱。考生呈现出审题不清、抓不住内涵、找不到隐性信息、很难处理新题型等问题。考生不能有效处理新信息,不知道如何把化学事实与化学原理、物质性质、书写表达联系在一起,对综合性强、有层次性、较新颖的问题把握不好。中考试题中对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源自于教材、发展于积累、凝聚于体验、升华于智慧。智慧型试题在中考中有逐年增加之势,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充满智慧性、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符合逻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否达到广泛性,都将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化学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