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化学课堂“问题—导出—强化”型概念教学模式

2021-01-19胡又元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摘 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概念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目前,一些学生对化学概念停留在理解层面,缺乏对概念的构建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一些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对概念的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应优化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概念教学策略不是固化的,要求教师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章结合教学案例,对高中化学课堂“问题—导出—强化”型概念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5-0019-02

引  言

化学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难点。许多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深,缺乏构建概念的能力,阻碍了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据此,笔者提出了“问题—导出—强化”型概念教学模式,即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在科学引导下导出概念,从而牢固掌握概念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强调核心知识向思维和素养的转化。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形式已由具体向抽象转变,不再停留在记忆并运用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对学生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有耐心、有计划地进行。因此,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是一项教学难点。学生只有透彻理解化学概念,才能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高中化学概念繁多,若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也是学生認为高中化学学习难度较大的原因。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学生接触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这些学习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掌握。若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只是来自课本和教师的基本讲解,对概念学习仅有死记硬背,他们会认为化学概念学习是枯燥的,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重视概念教学模式构建,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模式。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不同来调整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条件及自身风格进行创新[1]。

二、概念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感性体验,抛出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根据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构建新知识进行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将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引起思维碰撞的就是问题。学生对一些资料、信息、实验进行感知,得到新奇的体验,能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因而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生产及科技等方面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

例如,“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难点概念,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出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教师要如何设计课程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概念呢?笔者在教学时没有直接提出摩尔概念,而是提出问题:“同学们,一滴水约0.05mL,你知道其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吗?”学生在课本上可以了解到一滴水大概有17万亿亿个分子。这个问题能让学生直接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他们在脑海中或许已经在惊叹微观粒子数目实在太庞大了。接着,笔者继续问:“如果在做实验时,需要在量筒中倒入6500万亿亿个水分子,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开始感到新奇又茫然。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用微粒个数表示物质,其数目是无法想象的大。这时笔者引出“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因为“物质的量”的作用是将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数量联系起来,而阿伏伽德罗常数NA就是“物质的量” 的标准。此时,笔者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常说的‘一打’就是12只,1mol微粒就有1NA个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数值是国际统一标准——6.02×1023。我们直接沿用这一标准即可。”在问题驱动与生活实际结合的作用下,学生能更轻松地理解这一概念。

(二)概念的导出需要经过自主学习

概念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更多精力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还给学生。

例如,在“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课程开始时,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接着提供探究思路,让学生探究两个问题:(1)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与1mol气体的体积相同吗?(2)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表格可以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的体积可能不同,但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学生继续讨论分析得出影响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粒子间距离。对学生而言,粒子间距离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深入理解,物质状态不同,粒子间距离就不同。据此,笔者提出探究问题:影响气体粒子间距离的因素是什么?

大多數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相同状态下,即同温度同压强下,影响气体粒子间距离的因素有粒子数目(NA)、粒子大小。气体摩尔体积的对象是在相同状态下的1mol气体,1mol即表示粒子数目相同,因此只剩下粒子大小这个因素。笔者对这节课印象深刻,某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气体分子距离比较大,相比之下粒子的大小就太小了,可以忽略。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举例的:“把八个篮球放在教室空间的八个角,形成的空间体积就是教室体积,将篮球换成八个乒乓球组成的空间体积也不变,这种情况就是忽略了粒子——球自身的大小。”这一例子完全由学生提出,是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为了解释而想出来的形象比喻。当时其他学生听到后都认为这个比喻十分恰当,更容易理解。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讨论获取相对容易接受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概念的导出过程比较适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的,学生之间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往往会带来惊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导出概念的机会。当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此体现概念教学模式构建的成长过程。

(三)概念的强化

概念导出以后,概念的强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强化巩固概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运用典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辨析,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强化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带有“陷阱”的概念知识习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错误。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会引发争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出结论,进而达到强化概念认知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概念地图绘制环节,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总结的时间。概念地图的分级绘制是对概念进行关系的分层梳理。学生绘制地图必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厘清概念的归属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强化对概念的掌握。

结  语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出—强化”概念教学模式,提倡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感悟概念的本质,从而掌握并运用概念。教师构建概念教学模式时要考虑以上三个基本过程,抓住教育教学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的,教师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概念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进行不断尝试,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斌.探析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J].成功(教育),2011(07):147-148.

作者简介:胡又元(1991.11-),女,广东惠州人, 初级职称。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