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法研究

2021-01-19罗建华

求知导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受到教育部门和各大院校的重点关注。微课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将微课设计理念应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过程,其能够充分突出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势。文章通过分析微课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必要性,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色进行微课设计方式的研究,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教学方法;方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3-0022-03

作者简介:罗建华(1971.12—),女,山东枣庄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二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学科目,对学生的学习和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框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完全被开发,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加之数学学科自身的难度较大、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畏惧和抗拒的情绪,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微课设计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调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并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方式和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重点纠正,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微课设计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微课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从教学方式入手,推动了新型数学教学的发展,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进行针对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微课教学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有效弥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微课教学也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其将数学知识以一种更为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使学生在深度掌握的基础上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将知识进行压缩后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微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将数学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通过视频的讲解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这种时间短、视频化的数学学习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投入数学学习过程。趣味性的视频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教授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数学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学生难以融入数学学习过程,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长期发展和能力提高。微课教学将数学知识分散到短视频中,能够使学生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知识,减少了学生因长期学习造成学习压力大和精神分散情况的出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感兴趣的教学视频,这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

小学是每位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一般来说,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性格与“三观”尚未形成,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面对这样的受众群体特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对于这种发展困境,微课这一教学方法的诞生与广泛应用,无疑是一味救命的良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微课的形式来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如此可以使课堂整体营造出更加生动、鲜活的氛围。在教学内容方面,微课可以实现整体内容上的精细化分。这种使原本抽象的学习内容具象化、鲜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法

(一)提高数学微课视频质量

要想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保證微课视频的质量,确保其能以科学性与合理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时,必须应用能录制较高质量视频的录制工具,避免出现视频画质卡顿的现象。同时,教师要保证教学视频的连贯性,尽量做到视频录制场景的固定,避免因场景的转换造成学生思路的中断。针对视频内容,教师首先要确定好视频讲解的主题,根据该主题选定授课内容和教学原理,有规律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面积”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要针对“面积”这个数学概念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授课视频,保证视频内容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联系。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删减和重点强调,突出学生认为有难度的数学知识点,并在其中增添生活化知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自觉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因突然接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而影响学习效率,并降低后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前要求学生根据视频的授课主题自行进行知识的学习,将自身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前整理出来,便于学生在视频的观看过程中进行重点学习,解决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

(二)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基本环节,三个环节中,课中是核心。而对于微课的应用,教师要将其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课前环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预习学习内容,为课中的学习做好准备。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投入真正的学习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利用微课将教学内容与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重难点的课件。这样能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使微课在课前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这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能够增强课堂生动性的图片与视频影像,将其融入自身的课程体系设置之中。再如,在讲解面向如“图形的认识”“图形与位置”等此类需要空间思维能力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大量引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物体,进行举例教学,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广泛应用微课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前预习效果。

(三)完善微课视频在课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授课时间为40分钟左右,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完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对教学微课视频进行删减,并对知识的教学顺序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将知识衔接起来,确保知识的灵活性。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意识不强,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学生较为好动,教师还要在维持课堂秩序上花费时间,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微课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高度凝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以趣味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时,可以提问学生:“桌子上原有34个苹果,被人吃掉了15个,又有人送来了20个,现在桌子上一共还有几个苹果?”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大多数学生会采用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动画演示和讲解将解题过程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对加减法的应用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数学教学时,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动画创设超市收银的情境,并根据视频中的情境指定让两位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让学生按照视频中的收银问题进行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比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来理解、内化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

(四)强化微课视频在课后的应用

受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复习,这容易导致学生记不住课堂学习内容,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又要花费时间回忆之前的知识,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教师要在课后借助微视频对学生进行继续教学,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通过趣味性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比例”这一章的知识时,可以将相关的微课视频提前上传至教学平台,允许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复习。同时,教师也要在微课视频的最后针对该章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及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题练习情况总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并在下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进行集中讲解,或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授课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并探讨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有问题还是教师的讲解方式存在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进行优化与调整,充分保证授课的科学性。

课后环节同课前、课中环节一样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正视课后环节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影响力,那么,这个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小学数学抽象性较强,对于正处在以直观印象输出为主的小学学生群体来说,是索然无味的。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例如,学生在课前与课中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虽然微课视频包含一些影像资料与图形、图像信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长此以往,一味固化的课堂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这时,教师就要调整课后作业的类型与设置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实践性课后作业。例如,在教学“测量与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测量;或让家长给出具体的数字,让学生进行测量单位的填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及时通过微课进行回顾。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体会教学知识的深刻内涵与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参与度,促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 语

数学是学生应重点学习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学习体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教学方式,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思考和课后复习,以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数学课堂上,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根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1(6):159-160.

[2]杨旭明.微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8):146.

[3]李年中.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21(1):1182-1183.

[4]李小志.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情感读本,2021(3):117.

[5]张荣强. 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2021(16):172.

[6]刘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6):163.

[7]王菊玲. 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4):126-128.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