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与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21-01-17高超

红豆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中小学生德育教学

高超

【摘要】中小学阶段正是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初级阶段,责任意识开始逐渐发展,应该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认真分析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通过有效的策略,切实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培养与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詞】中小学生;德育教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引言: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社会关心的课题之一。我们应当有效的发挥教育合力,将学校家长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握时代动向,更新教育方式,为中小学生责任感培养构建更加积极有效的平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挑战的具有责任意识的公民。

1社会责任概念及重要性

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在社会当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对个人和社会应负的责任,也是个人的一种觉悟。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当中,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增强在中小学课程当中的教学高效性,使中小学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把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性的思考,并且结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各项问题来进行积极的探究。要在中小学实践教学当中,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增强自身的明辨是非能力,并且在实践探索当中,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尽到学生应尽的义务,强化自身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1]。

2中小学生责任感现状及原因

从自身来说,中小学生的身心处于逐步发展阶段,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活动的类型也较为单一,对责任的认识和承担的机会较少。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社会阅历较浅,导致中小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漠缺乏对大自然的责任感。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自觉性差、意志力不坚强等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责任感。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可以其他的不重要。所以在家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积极性被打消,习惯于在这种模式下生活,久而久之,弱化了自己作为家庭成员角色的责任感。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主要包含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从小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不能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不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兴趣,中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导致活动的效果出现偏差,从而使得活动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呈现出活动效果短暂,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培养与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策

3.1探索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机制

社会责任感培育要充分重视宣传,而宣传教育的手段要改革创新。一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与中小学生点对点的交流,渗透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将对社会责任感的说教宣传,增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

3.2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提升学生责任意识

在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过程中,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有了效仿的榜样,学生会自觉向其靠近;因为有了比拼的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带动心底的责任意识、拼搏意识;更因为有了榜样,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发挥好榜样的引导作用,以高尚师德,良好的教学艺术,给学生以关心、鼓励和赏识,让学生可以自觉成长,积极进步。

3.3创造责任感培养的环境

环境对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承担起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育人环境的责任。首先,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在校园中设置责任教育点,比如在学校楼梯上设置“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牌,温馨提示等。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责任感培养制度,以此强化培养管理。此外,可以树立责任感的学习榜样,通过表彰宣扬的方式,评选乐礼少年、乐学少年、乐善少年,以此提高中小学生的责任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4开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进行探究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渠道,良好的教育仅仅依靠教师是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如果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情景活动,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主人公,从而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5]。

3.5重视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而且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因此,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责任感的高低也会影响孩子责任感的高低。对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同时,父母应当避免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多陪伴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逐渐提升,在国家的教育总方针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中小学学生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阶段,基本的人生观开始形成,在这个时候,德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观,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铺平道路,是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宇星.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7.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中小学生德育教学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