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朗读中欣赏 在欣赏中朗读

2021-01-17蔡凌霞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欣赏能力朗读教学语文教学

蔡凌霞

摘 要:加强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新课标中有关“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应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在欣赏中朗读,提倡个性,加强研讨。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培养语感,感受语文,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朗读教学;欣赏能力;语文教学

朗读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在读中获得愉悦的过程。但在教学中却经常出现“为朗读而朗读”的现象,这种脱离审美的朗读,学生不求甚解,更毫无感情可言。另外,教师在朗读指导时也存在误区:一遇到朗读,学生还没有体会和感悟,就忙于点重点、划停顿,或者跟着录音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机械的朗读教学,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内在心灵的贴近和情感的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因此,要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即让学生在朗读时对课文中饱满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遣词造句的方法、语言节奏的强弱、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行欣赏,深化朗读教学的策略。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又能使学生在感悟中进行有效的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朗读中感受、发现,在朗读中欣赏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好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适合朗读的,特别是那些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让人回味深远的经典名句。小学课本所选的诗词散文、童话传说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形象鲜活,情感丰富,读起来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简单地说,就是发其声,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一次朗读盛宴,一次发现美、体验美的旅程。

(一)设计问题,帮助理解

没有理解,就没有好的朗读,更谈不上欣赏。文章不免有些地方让学生难懂,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加以指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去理解,把理解与朗读紧密结合。如《杨氏之子》中的句子——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如果不懂句子的意思,就难以正确断句,更谈不上读出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敏了。

(二)创设情景,展开联想

丰富的情感来源于优美的意境,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展开联想,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在朗读中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圓明园的毁灭》《桂林山水》等课文,就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加强理解。现在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手段也为这种方法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角色体验,假想感悟

小学生好动,自我表现欲极强,让他们体悟到自己亲自参与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对文中情感的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凭自己理解的语气和表情,配合适当的动作,来充分体验课文中人物的神情理智,“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二、在欣赏中朗读,使欣赏得以外化

学生在朗读语文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时,可以欣赏它的意蕴,同样,在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时,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得以外化,得以表露。

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怎样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来呢?

(一)教师引领,示范朗读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往往无法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或有感受但难以产生情感的体验,或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

(二)琢磨词句,重点朗读

文章情感的表达,往往在于一些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中,这也是能够使朗读变得精彩的地方,要培养学生朗读技巧,重点应该引导学生读好这些段落和词句,如《慈母情深》一文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三)巧用评价,感受朗读

评价可分教师评和学生互评,学生在评价中矫正自己朗读的不足,也可以体会到别人朗读处理的技巧,既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了课文,又懂得朗读的方法。如:“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该怎样读?下面请你读读试试。”

三、提倡个性化朗读

既然是欣赏,就应该强调个性。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共鸣的程度也会不同,朗读时的情感基调也会有不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不应以教师的朗读感受强行代替学生的朗读感受。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桥》一文,“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课文用环境描写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突发的洪水衬托了人们的惊慌失措,而且这篇课文的句式也非常特别,非常适合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个性化的比较,逐渐明晰作者的意图以及文章的独特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朗读个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加强自由性,只要能体现学生自己的理解,同一个句子,不妨有不同的处理。

2. 多种朗读形式结合,避免齐读得整齐划一,例如小组分读、分角色朗读、比读等各种方法。

3. 加强个别指导和检查,指导一人而使全体受益。

4. 通过适当的评价、录音、范读等教学手段,对朗读进行必要的规范。

四、以朗读促进理解,让研讨成为学生朗读之后的自然需求

目前,阅读教学越来越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评价鉴赏的能力。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加上课文本身的开放性,对作品做出不同的分析概括和评价鉴赏。在课堂当中,学生首先会用朗读来表现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由于读得真切,读得兴起,难免会想与同学交流与表达,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同时也想听到别人不同的见解。这样,交流与讨论就成了学生在朗读之后的强烈需求。他们入景入境地朗读,合情合理地解说,他们在解释和辩论中学会聆听,学会表达,学会接纳,也学会赞赏。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他们看到了文本的多方面,理解的多角度,对课文也有了新的洞察与领悟。这种研讨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朗读之后的自然需求。

如《落花生》一文中最为经典的句子是:“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只有不断品读、欣赏、讨论,才会真正懂得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与欣赏的结合,期待着朗朗书声重新回到课堂,让学生在书声中感受语文,培养语感。

猜你喜欢

欣赏能力朗读教学语文教学
增强高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