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研究
——以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2021-01-13李栋祥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学生学院

赵 鹏,李栋祥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49)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人才培养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学生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服务于这个中心。高校学生工作应立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动贴近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依靠学生,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和内生动力,立足“四个认同”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在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这对矛盾中,学生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简言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以学生的人格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 高校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对于应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及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00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多变化、碎片化等特点,加之相当比例的个体存在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弱、心理素质较差的现实情况,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需求。新时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高校学生工作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紧扣大学生发展的特点与诉求,融入时代元素,创新学生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2.2 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应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一视同仁、无差别地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个体,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其指导意义在于高校学生工作应在点和面上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点面结合,通过夯实班级建设、宿舍建设,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功效,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为个体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二是以点带面,重点关注新生、毕业生年级,重点关心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问题等特殊学生群体,及时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通过心理疏导与物质解困,有效协助他们顺利挺过困难时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唤醒,让学生从过去“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自我管理的参与者”。学生的内在动力在被充分调动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出发,敢于面对和接受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锻造,始终强调在具体的工作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学生工作应进一步拓展和健全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文化、学科竞赛、学术科研、实习实践等活动,为大学生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载体与平台。

2.4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强调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强调一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达成“共鸣”“共享”与“共识”的状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工作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根本的就是不忘初心、强化宗旨意识,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赋能于学生工作的两项职能中,即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和管理服务职能。“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引导,要想提升引领力,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方式,由过去的说教转变为呼唤、启发、引导和陪伴;“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要想增强实效,关键取决于服务的温度,有了温度的服务,学生管理就能实现由外在管理为主转变为由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就能够在先理后管中实现少管多理、严管热理。

第一,要主动走近学生,在情感认同上下功夫,让学生有亲切感、幸福感。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线的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一群人,不仅是年龄最近的一群人,更应该是离学生心灵最近的一群人。为此,辅导员应主动走进学生,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将心比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有30多名毕业生被安排在距离所在校区15 km的淄博中学考点考试,为方便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困难,学院主动为考生安排车辆接送。毕业季,全院教师自愿组成“爱心公益车队”,送行毕业生“最后一公里”,对学生的关心体现于细微处。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在价值认同上下功夫,让学生有成就感。学院努力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找到主人翁的感觉。要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应做到师生齐动,把事务性工作作为培养学生骨干、开展自我教育的途径,学会放手、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做。学院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宿舍管理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办法等,都是由学生牵头,由学生自己制定、补充、完善。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搭建了四个平台,分别讲述宿舍故事、班级故事、学院故事、毕业生故事,争做“五有”人才。学院班级建设的实施办法、无人监考考场是否开启监控,这都是由班级共同商量决定的,共商、共建的工作方式和共荣、共辱的价值认同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第三,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使命认同上下功夫,让学生有专业自信和自豪感。学生在哪里,学生工作阵地就在哪里。学生成长成才是事关学院、学生个人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学院的地矿类专业学生有四个突出特点,背后折射出的三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只有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近几年来,学院建立健全升级教育体系——四个阶段的专业教育,即入学初强化专业志趣引导,转专业之后强化专业稳定教育,二年级以专业提升教育为主,三年级要做好专业就业指导。结果显示,在使命认同上取得明显效果,专业就业率80%以上,用人单位高度认可。2018—2019年校友会,校友给母校打了五星级评价,位列全国专业第九。

第四,要依靠学生,在责任认同上下功夫。上个学期,学生处全校学生调研发现,大学期间,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而是朋辈。要及时分析主导育人的朋辈群体,引导他们强化责任担当,依靠他们做好学生引领,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学院积极打造三支力量,浓厚学院院风,他们是大四同学、学风标兵班和学院铁打的、永不退役的学生骨干。近几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主动担当作为,文明感恩离校、“种树行动”、考研就业经验交流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毕业生在毕业前主动发起倡议:“老师,我们怎么住进来的,就怎么离开,我们要给学弟学妹树个榜样。”尤其2020年毕业生,主动开展“给我同铺的兄弟/姐妹写一封信”活动,对新入校的同学尽早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学院倾力打造的“无人监考”班级的同学号召低年级同学:“请学院组织低年级同学到教室的监控室,看看我们是怎么考试的,希望对他们有帮助。”责任,扛在每个同学的肩上。

4 结语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方式转变上进行了实践探索,历经沉淀,基本实现富有资环特色的“五有”人才落地结果:一个名称——资环“伐木累”,大家感同身受,发自肺腑;两张名片,特色鲜明,一个是以自律诚信为代表的无人监考,一个是以母校情怀和责任心为主的毕业生离校;四个资环现象,即课堂现象、宿舍现象、考场现象、毕业生现象,深得同行好评,尤其是任课老师的好评。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学生学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海盗学院(12)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海盗学院(7)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