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2021-01-12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外伤性非手术治疗有效率

张 欢

(抚顺市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0)

脾破裂为临床多发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类型,近年随着高能量创伤的增多,其发生率逐年上升。非手术为现阶段常用对此类创伤治疗的方案,可有效规避传统脾切除引发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保障非手术治疗效果,重视整体性护理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临床安全性[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用保守方案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选取外伤性脾破裂应用非手术方案治疗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介于19-62岁之间,平均(41.4±2.3)岁。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介于21-60岁之间,平均(41.6±2.2)岁。组间自然信息均衡可比(P>0.05)。

2 方法:对照组病例应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重视整体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依据循证医学理念,评估引起心理问题的应激性刺激因素,如对病情转归过分悲观,担心经济问题等,个体性制定疏导方案。包括举成功康复的现类型案例,加大社会、家庭帮扶力度、关爱力度等,以消除患者负性心理,促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2)健康宣教:采取赋能式和情景式联合教育模式,通过讲解疾病基础知识,非手术治疗价值来解除患者疑虑,通过设置适宜的场景,模拟不同阶段医护操作事项,以使患者掌握自我照护技巧,促主观能动性充分发生。(3)基础干预:将患者收治入科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平卧,减少搬动。可用气垫床或施以局部按摩照护,以降低褥疮形成风险。协助患者排便,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方法,避免伤口因震动而引发破裂出血。(4)病情监测:加强吸氧干预,并密切监测心电变化,全面观察生命体征。当脉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腹部疼痛加重时,需向主治医师报告,且遵医静脉输液,以对水电解质平衡予以维持,取止血类药物和广谱抗生素应用,并完善抢救工作,以保障患者临床安全。(5)饮食干预:常规禁饮72小时后,依据病情改善情况制定摄食方案,从流食到普食渐趋过渡,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加大各种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以增强患者机体营养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进程。(6)出院指导:建立联系方式,加强随访工作,告知出院后3个月内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加强腹部保护,避免再受外力冲撞而促使病情反复。强调定期到院复诊,掌握血肿吸收情况,

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医护总有效率;(2)对比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即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中前者临界值为50分,后者为53分,均为所获分值越低,心理状况越佳。(3)对比并发症率。

4 疗效标准:显效:病情控制,无并发症;有效:病情好转,但有出血等症状伴发,经干预消失;无效:上述未达到或病情加重。

6 结果

6.1 2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6.2 2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2组干预前,心理状况量表即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评侧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对比分)

6.3 2组并发症率对比:观察组仅便秘1例,并发症率为2%;对照组便秘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率为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脾破裂多由外伤性因素导致,手术切除为临床常用对该类创伤治疗的手段,但因脾脏属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在切除后,可使机体免疫能力受到影响,故针对机体状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建议采用非手术方案治疗[3-4]。为进一步提高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成效,重视开展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工作意义显著。首先,需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评估应激性刺激因素,个体化制定疏导方案;通过情景模拟和赋能健康教育,使患者知晓自我照护技能,保障临床预后;其次,进行饮食、体位、病情监测、基础护理等干预,可在增强机体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增强康复效果[5-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心理状况量表即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评侧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便秘1例,并发症率为2%;对照组便秘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率为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重视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可增强治疗预后,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猜你喜欢

外伤性非手术治疗有效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很有效率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