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思政体系搭建探索

2021-01-10王珺婷林涵张高科

高教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金课课程思政

王珺婷 林涵 张高科

摘  要:从思政育人教学改革实践出发,针对环境类交叉学科学生培养深度与广度难以兼顾的难题,针对金课、课程思政等要求,建立课程知识点与任务分解综合体系。以物理污染控制课程建设及思政育人教学改革为例,将专业教育、金课建设、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通过方法与成果研究实例,设计出教学任务、等级、问题导向、思政目标等多对应的教学组织体系;并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综合设计,为环境类专业学科课程思政体系搭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类;金课;物理污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21)S1-0158-04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difficulty of combining the depth and width of environmental cross-disciplinary student training, and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olden clas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points and task decomposition is established. Taking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idea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 (OBE) with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a teaching organiz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teaching tasks, grades, problem orient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was designed by means of methods and examples of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 Three Edu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chem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sses.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cours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 environmental class; golden class; 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及难点,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通过研究实践发现,课程思政具有以下现实难点:国家教育教学趋势目标的多维性,使课程内容综合设计难以全面兼顾[3-4];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难以协同[5-6]。

鉴于此,笔者团队以物理污染控制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目标的探索,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将现有国家要求的专业教育、金课建设、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中的OBE理念、在线课程建设等要求与课程思政系统融合,设计出多维教学组织体系。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综合设计,并取得一定成果。该思政体系的搭建模式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挖掘与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出多维教学组织设计体系

环境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发展观问题,只有改变目前的发展观及由之所产生的科技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消费观等,才能从根本上探寻出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故而,环境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更具特殊性,相比单纯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专业荣誉感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具前瞻意义。

物理污染控制课程主要讲授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热污染和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控,具有物理、环境、机械、土木等方面交叉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及民生健康。在该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主动挖掘思政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实现自己从被保护者向保护环境与他人的责任意识转变,并有利于实现专业技能的同步增长。

鉴于此,笔者团队以物理污染控制课程为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目标三个维度[7]进行了课程思政目标探索。确认其认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环保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情感目标是在给学生介绍中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行为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增强环保作为民生工程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具有创新能力。

但如何将现有国家要求的专业教育、金课建设、OBE理念、在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系统融合是个难点。因此,需挖掘与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出多维目标的教学组织设计体系。

物理污染控制借鉴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中较为成熟及可行性的徐言民老师提出来的“KUPC”(Knowledge知识、Uderstanding理解、Proficiency精通、Creation创造)教学组织设计体系[8]。按照四级标准开展教学组织设计,将专业教育、金课建设、OBE理念、课程思政融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解、熟悉、掌握分离转变为对每个知识点进行KUPC细化分级,将教学任务、任务等级、问题导向、思政目标进行对应,达到金课建设中“两性一度”与OBE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布置。

其具体任务分解方法为:

任务1:通过引言、基本原理内容,了解科学家的故事与基本原理,学生自然习得科学人文工匠精神。

任务2:通过测量方法、标准与监测内容,分组查阅分享国内外规范及最新规范、监测方法、实例(例题、习题、实际案例解析)、对应实验实践方案设计,使学生了解国情,更具使命担当、文化自信、依法治國、职业精神。

任务3:通过污染防护与控制方法内容,运用所学规律、公式,计算例题、习题,进行实际控制设计,使学生提高战略需求、职业教育、创造精神。

任务4:通过拓展内容的学习借鉴,了解能源转化应用科研趋势、前沿介绍、各行业应用情况等开发出针对性模型与设备,使学生开创独特的中国方案,更具有创造精神。

该多维目标教学组织设计体系见表1。

该表格四项任务设定自上而下体现的是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理念;从问题导向出发自右向左体现的是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中的OBE理念,自左向右体现的是课程思政要求,将以上这些理念深度融合,共同体现在专业教育的知识点分解与教学组织设计中。

二、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综合设计

从“三全育人”角度,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要求,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协同,从日常、幕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进行教学方案的综合设计。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具体思路见表2。

其具体方法为:

1. 日常、幕后和课前与课中结合:收集案例,科学家事迹作为榜样力量,引出课程内容,进行科研方法培养及责任感使命感等精神升华

在授课过程中用提前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引出课程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对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弘扬后还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物理污染控制课程教学中,用中国声学专家马大猷以“科学救国”为己任,回国和其他科学家建造我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设计微穿孔板并广泛应用的事迹案例引出声学基础的课程内容;用当时27岁的物理学家赛宾解决哈佛大学弗格艺术博物馆室内混响问题的思考方法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后续设计波士顿交响乐大厅的案例,对青年学生科学思考与行动方法进行引导。

2. 课中:课程内容与时事结合,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交融

针对物理污染控制课程中凝练出来的相关物理科学家介绍与科学人文工匠精神融合、国家最新法规政策介绍与法制教育融合、我国相关科研前沿介绍与大国自信等方面结合新媒体专业老师微电影制作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进行微课、慕课开发。根据初步教材编撰中同学们搜集的科学家故事内容,实现环境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学生课堂同步,跨专业合作完成项目化任务的方式进行信息媒介的搜集与小视频制作。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运用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知识点教学后,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让学生去思考其中涉及到的课程知识,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如在学习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后,引入当时发生的“深圳赛格大楼晃动事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中涉及到的减振装置的原理及作用,政府迅速对此事进行调查体现政府对公众安全的重视,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学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后,引入日本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的决定,让学生思考核废水处理方式,核废水对海洋及全球的影响;在温室效应这一章节中,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并列出了为实现碳中和当代大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在体现中国大国担当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课后实践创新与课堂分享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分享结合

理论教学是在课堂上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后的分享,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物理污染控制课程中,除了课本知识的讲授,还给学生分小组布置了实践作业,如宿舍隔音降噪改造、小区变电站电磁辐射测量、机场飞机噪音测量、火车站噪音测量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监测方案,选择合适仪器进行监测,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并分小组进行汇报。学生们通过实践,将知识融会贯通,潜移默化进行了职业教育,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师生获奖成果

多维目标教学组织设计体系与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的课程思政实践,现已应用在物理污染控制课程教学中,目前已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阶段性专业教育与思政融合的探索成果。

(一)按新课程体系,师生合作联合编撰的新教材初稿已完成

布置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合作完成新教材编撰任务,按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结合思政元素,设定新的教材提纲,理论、最新法规、实验实践方法、前沿分享与研究案例结合,各班分别撰写出教材的初稿。其中一本教材初稿及班级成员分工如圖1所示,使每位学生都从专业理论到实践应用到前沿了解等实现融会贯通,并在寻找案例和了解国家最新政策过程中感受到大国担当,培养了家国情怀。

(二)及时增加学生结合校企合作学习掌握内容,实现在线平台持续建设与拓展资源更新

目前课程实践的更新内容已上传到之前开设的武汉理工大学优慕课在线平台上的SPOC课程物理污染控制工程中(见图2)。新增学生所学实用软件分享自制视频、校外企业工程师的在线讲授资源,实现了学生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自学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的效能,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成果颇丰

通过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的效能,利用在线课程建设、混合式课程的探索实践应用,实现专业教育、金课建设、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近3年本科生获得各类国家及省部级竞赛奖项70余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结束语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以物理污染控制课程为例,积极挖掘课程知识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金课建设、OBE理念和课程思政等多维目标进行教学组织综合设计,采用任务分解的项目化方式更有参与性与实践性,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从“三全育人”角度,从日常、幕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进行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激发了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职业能力、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更多科研创新赛事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贾亚男.《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实践[J].高教学刊,2021(2):120-123+128.

[3]李红霞.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重构设计[J].人民论坛,2020(33):69-71.

[4]易鹏,王永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4):54-58+66.

[5]巩茹敏,霍跃.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1):74-78.

[6]刘金平,郭碧花,严贤春.“草坪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2):181-184.

[7]高艳荣.疫情防控期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基础俄语2》课程思政的应用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1(3):39-42.

[8]吴博,徐言民,严庆新,等.面向智能航海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2):24-28.

猜你喜欢

金课课程思政
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打造以本为本的学前教育“金课”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