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吟诵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10赵桃艳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诗文吟诵教学实践的策略,提出准确把握吟诵教学的实施基点、基于教材分析的教学内容选择、根植于学情的吟诵教学实践研究等教学建议,以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诗文 吟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35-03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尤其是古典诗词,《尚书·尧典》中指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由此可知,我国古代诗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词更是如此,其最初便是由民间歌谣发展而来,自古就有“倚声填词”之说。后来,因为诗词歌唱乐谱的遗失,以及诗词创作趋于文人化,诗词逐渐改变歌唱文学的面貌,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性文体,但其音乐性保留了下来。古代诗词具有音乐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四声、格律等概念的发现。汉字是一种具有声调的文字,在字与字的组合中形成了独特的声调配合系统。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南北朝诗人周颙、沈约提出了字有四声(平、上、去、入)的结论,然后据此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诗歌创作的四声配合规律——格律。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音乐性,在古代就产生了“吟诵”这种诵读方式。所谓“吟诵”,是指仿照歌唱的形式,通过有节奏、有韵律地诵读,将诗文包含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的一种诵读方式。在我国古代,“吟诵”是人们诵读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直至近代、民国时期仍有不少文人坚持以这种方式诵读诗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诵读方式却逐渐式微乃至无人问津。所幸的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呼吁并着手在学校推广“吟诵”诵读法,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少松开设了诗文吟诵选修课,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台湾辅仁大学联合成立了吟诵诗社,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常年讲授吟诵,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健顺成立了吟诵诗社且发展成了“中华吟诵学会”。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有不少专家进行了吟诵教学探索,如“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提出了“素读经典”教学法,上海名师戴建荣进行了吟诵朗诵法研究,等等。目前,“国学热”“经典诵读热”和“私塾复兴”等现象相继出现,国家大力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欢迎,这些都为“吟诵”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学校该如何做好吟诵教学工作,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为此,我校于2018年申报立项了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诗文吟诵实践研究”,对吟诵方法及日常吟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可推广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准确把握吟诵教学的实施基点

“吟诵”发展至今,其所承载的内涵已经不是“一种诵读方法”所能概括得了的。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它与古人的情感心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等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吟诵”在作为一种诵读方法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成了古人情感、古代文化的一种载体。正因如此,我们当下要传承和发扬“吟诵”,所要做的便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吟诵方法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吟诵”的文化功能,提高其育人效果。

(一)实施吟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道德和修养、情感和智慧,这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语用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识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具体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课标还指出,语文素养的构成包含四个方面:知识水平、个性品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是支持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动机、态度、意志以及习惯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语文知识、语文感悟、语文思维是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在采用吟诵方法诵读诗文时,首先需要学生清楚认识字词的正确读音,识别新字新词,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其次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身五官的感官功能,倾听自己和他人的吟诵,感受文本文字的色彩和声音,理解作者的行文构思,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再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调动情感,不断体悟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的情感质素,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格。因此,我们在实施吟诵教学时,应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立足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始终是我们进行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常见的吟诵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深入理解字词的含义、文本的情感内涵,以及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真正实现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吟诵教学应立足于学校特色文化品牌的构建

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学校建设教学文化,除了要按照国家、地方的具体要求实施相关工作,还要紧紧结合本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符合本校师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文化。因此,实施吟诵教学同样应立足于学校特色文化把品牌的构建,使之与学校特色文化构建相适应。

南寧市中兴小学自2013年9月正式办学开始,便提出了打造“微笑教育”文化品牌的发展目标。多年来,中兴小学以“优质发展,品牌追求,微笑特色”为定位,致力于培养有教养、有气质、有爱心的“三有微笑天使(即学生)”,打造高素养、高风尚、高品质的“三高微笑使者(即教师)”,创建一所有诗意、有温度、有气质,能让师生绽放幸福笑容的七彩学校。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一目标,我们的课题研究便以“微笑教育”文化品牌为依托,探索中华经典诗文吟诵与“微笑诗意”校园文化相融合的路径,不断发展和丰富学校特色文化内涵。在实践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经典诵读活动,让师生、家长充分理解吟诵意义和方法。如在每日晨读、午读活动中,各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的带领下,以吟诵的方式诵读《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等古典文学经典作品;在亲子家庭阅读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教会家长吟诵,然后由学生与家长一起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作品。

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既在学校、家庭营造了浓厚的吟诵氛围,让教师、学生、家长能够熟练掌握吟诵的技巧,又培养了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教养与气质,还促进了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这正与南宁市中兴小学所打造“微笑教育”文化品牌相符合。

(三)实施吟诵教学应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应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实施吟诵教学也要以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旨归。

对于吟诵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如何实现立德树人?其突破口、着力点在哪里?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而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其切入口应当在学习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上,特别是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诗词作品,开展吟诵教学是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的有效途径。课标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小学生须背诵优秀诗文75篇,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此,我们首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不同学年段学生的学情、性格特点选编了相应的吟诵篇目,并设定了不同学年段的目标:一年级、二年级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因此在篇目选择上以童谣、民歌为主;三年级、四年级以培养技巧为主,因此更注重选择韵律感更强的律诗、绝句和词等篇章;五年级、六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人格及良好品德为主,因此我们主要从《礼记》《大学》《孟子》《诗经》等经典著作中节选语段、篇章,并适当选择一些经典美文。

这样设计,有两个层面的目的:一是启蒙开智,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吟诵经典诗文对于提高儿童记忆力、注意力及开发儿童智力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二是发展个性、提升人格、树立品德,我们根据不同学年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吟诵篇目,有利于发展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同时我们主要是从古代经典作品中选择吟诵篇目,这些作品是古人精神文明的结晶,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品德的发展。

二、基于教材分析的教学内容选择

在准确把握吟诵教学实施基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同样十分重要。没有合适的内容,就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吟诵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呢?我们认为,在选择吟诵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握住以下两点:要基于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介,是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育人目标的载体,而且教材是各方面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所以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以教材为基础;要跳出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素材和教学方向,但由于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实际情况、生源情况以及发展目标、育人方向,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地跳出教材的局限,积极从本地文化、民间文学等中汲取营养,研发适合校情、师情、生情的教学内容。

一是要基于教材。我們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对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吟诵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便选取了有关吟诵的诗篇。如一年级上册编排有课文《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定了各学年段的吟诵教学篇目和目标。(如表1)

由上表可知,教材选录了大量古代经典诗文,这正是我们实施吟诵教学的主要素材。依据教材的具体编排,以及南宁市中兴小学学生的实际,我们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吟诵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梯度性,符合各学年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吟诵教学在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要跳出教材。在落实吟诵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进行了新的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和延伸。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结合教材适当增加蒙学典籍的内容,如我们增选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弟子规》,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声律、韵调的感受,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和精神品位;二是结合教材中小学必背古诗篇目,我们增选了《敕勒歌》《木兰诗》《竹枝词》等乐府民歌,并从《唐诗三百首》中选取一些著名诗篇,以及加入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的诗词名篇;三是结合教材加选了民间小调,如我们增选了南京六合鲜花调I、唐调吟文调I、敦煌歌谣等。

课外吟诵篇目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容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而且,我们在选择课外篇目时,非常重视所选篇目的音乐性,注重篇目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推进吟诵教学的实践。

三、根植于学情的吟诵教学实践

关于教育教学的任何研究都应落实到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改进、完善。我们所提的教学实践,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吟诵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授学生知识及学习方法。在实施吟诵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发了两大“课堂”。利用语文学科教学课堂,要求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渗透吟诵教学,教授学生常见的吟诵方法和技巧,这是一种“课堂”。如在教授苏轼的名篇《饮湖上初晴雨后二首》(其二)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这首诗的平仄安排和声调变化情况(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据此进行诵读,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指出哪些字应该重读、哪些字需要轻读,并告诉学生字词轻重、声调变化与作品情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吟诵的规律,学会吟诵的方法。

学科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吟诵方法,但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课时有限,不可能完全用于吟诵教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成立了吟诵社团,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继续学习吟诵,这就是我们开设的另一种“课堂”。在吟诵社团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也考虑到与学科课堂的不同和互补。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吟诵方法的教授;而在社团教学中,除了教授吟诵方法,我们还将吟诵与音乐教学融合起来,教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字词声调变化的感受能力。同时,我们还在社团教学中增加了民间歌谣、小调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活动中开展吟诵教学

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另一種有效方式,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活动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吟诵”有过一段很长的沉寂时间,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大力提倡,也有一些专家进行相关研究实践,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吟诵”还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诵读方式,加上吟诵本身具有较强的技巧性,仅靠课堂教学很难形成一种持续激发学生兴趣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大力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研发了一系列与吟诵相关的活动。

首先,我们要求语文学科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吟诵教学活动。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开展“节拍接龙”活动。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诗的节拍都是“二二三”,据此我们先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按照节拍进行对读,然后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轮读,再以男生、女生各为一组进行对读。这样的活动既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韵律感和语感,体会吟诵的节奏和节拍,又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吟诵兴趣。经过研究积累,如今我们已经研发出如“节拍接龙”“韵律操”“唱诗赛”等广受师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化了吟诵教学在课堂上的开展。

其次,我们研发了全校性的吟诵系列活动,其中全校诵诗大赛、亲子吟诵活动、星期一国旗下诵诗展示等活动备受师生、家长的喜爱。如亲子吟诵活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会拟定本学期各年级学生的家庭吟诵篇目(吟诵篇目以教材篇目为主,同时适当增加课外篇目),制订吟诵任务单(任务单内设有完成时间、完成篇目、吟诵感受、吟诵体悟等内容,每天学生与父母完成吟诵篇目后,填写任务单),每月各班级组织一次班内亲子吟诵展示活动,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亲子吟诵演出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持续进行吟诵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校与家庭、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吟诵氛围。

自2018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诗文吟诵实践研究”课题立项至今,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生源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得到了“党雪妮特级教师工作室”国学团队力量的指导和支持,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真正实现了以吟诵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目标。总而言之,“吟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不断发掘其深厚的育人内涵。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诗文吟诵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8ZJY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桃艳(1975— ),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研究方向为研究汉语言文学方向。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