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2016-10-08

成才之路 2016年25期
关键词:途径语文教学德育

权凯

摘 要: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语文教学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从识字辨义,讲解文明礼仪;阅读文本,培育民族精神;读写结合,升华人文品格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语文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14-01

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不仅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更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拥有着德育渗透的先天优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这些优势,通过教材的延伸,在教学中实现有趣、有效的德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识字辨义,讲解文明礼仪

识字辨义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而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则是德育渗透所不能错过的有利资源。语文教师往往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联想,既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知识,又能在教学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例如,在《雨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一起识记“落”这个字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掌握不好“落”的上下结构,总是把三点水偏旁独立出来,把“落”变成左右结构。所以,教师可把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写法都写在黑板上,问哪种写法才是正确的。学生们认真与课本上“落”字仔细地比对之后,指出了正确的写法。“那么,为什么‘落要这样写呢?”然后教师继续引导:“为了挡住雨点,是不是要戴上草帽呀?如果是左右结构的话,三点水就会被雨点淋湿。所以,‘落的上下结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伙伴不被雨点淋到。”学生们恍然大悟,教师趁势向他们渗透“团结友爱”的美德教育:“所以,在平时与伙伴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落这个字,团结友爱,随时随地照顾到别的同学,为建设和谐的大家庭做出贡献。大家说,好不好?”学生们齐声回答:“好!”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学生们在掌握“落”上下结构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可谓是“知识”“德育”一举两得。

二、阅读文本,培育民族精神

课文文本是承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们往往可以感悟到文中所彰显的优良品格。语文教师在其中更要起到引导作用,使这种感悟更富有理性和逻辑,同时也更为深刻。例如,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从而理解文中聂将军精神的可贵,可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对当时历史时代背景的解读上。当教师把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放映在幻灯片上时,孩子们瞪大眼睛,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不少孩子问,日本发起战争,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我们还要把孩子给他们送回去?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这个问题。教室安静片刻之后,有的学生说:“小孩没了爸爸妈妈,很可怜。”紧接着又有学生说:“是啊,日本小朋友又没有杀人。”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思考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教师接着进行延伸:“日本发起战争,夺取了很多中国人的生命,但日本平民是没有过错的,错的是战争。而且宽以待人,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想想看,聂将军都可以放下心里的偏见,善待他们,更何况我们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又是不可以解决的呢?”这时,前一天闹矛盾的一对同桌轻轻地低下了头。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得出来的道理,往往更为深刻。而教师的循循善诱,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以和为贵,宽以待人”民族精神的理解,实现了有效的德育。

三、读写结合,升华人文品格

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实现德育渗透,在作文过程中,同样可以抓住时机来进行德育。学生的作文往往代表着他们的心声,在点评和讨论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照顾他们的情感。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师恩难忘》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两个课时,一个课时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另一个课时则是课后小作业——“记一位难忘的老师”。在孩子们的作业里,多数写的是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讲课幽默风趣的,或是从来不发脾气的,也有一些学生写的是很严厉但给了自己很多教诲的老师。有一个学生写的则是他最讨厌的老师,教师并没有避讳,而是专门请他朗诵自己的作文。刚开始他还是挺难为情的,最终还是在教师鼓励的目光下读完全文。在点评完他作文中巧妙生动的描写之后,教师问孩子们:“大家讨厌这个老师吗?”有不少学生轻轻地点了点头,教师接着说:“如果碰到这样的老师,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勇敢地向老师提出意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错就改,更是优秀品德的表现。相信这位老师听到大家的心声之后,不会置之不理的。”通过与众不同的鼓励来强化学生心中对于正义的坚持,通过对反例的分析来关照学生自我道德体系的构建,课堂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是德育渗透的最佳场所。

四、结束语

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作为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结合课堂知识发现德育渗透的时机,更要灵活应变,因势利导,用智慧搭建通往学生内心深处的桥梁,助力孩子们拥有美好的道德品行,以学生为本,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02).

[2]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

猜你喜欢

途径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