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校适应问题、成因及对策

2021-01-10高凌云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校普遍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校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提供专业的支持,家庭方面要做好入学准备、支持与配合学校的工作等,努力促进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随班就读 特殊儿童 学校适应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15-03

随班就读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这是我国开展融合教育的一种实践模式。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普通学校招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学试验,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确立了随班就读这一教育形式。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们的学校适应问题慢慢成为研究的热点。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除了要按普通教育要求实施教育,还要针对其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让他们尽可能适应学校环境,最终获得学业、行为、人际、情绪等方面的适当发展,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文针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校适应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努力促进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

一、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的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特殊儿童学校适应不良问题,这导致特殊儿童入学只是形式上的接受教育,无法实现真正就读。对此,学校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原因,以制订科学的应对策略,促进特殊儿童良好发展。

(一)学业适应不良

学习成绩是普通学校衡量学生学校适应情況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学习成绩总体低下,也有部分特殊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偏科现象,与班级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而言,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存在学业适应不良,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智力因素影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在思维、想象力、注意力和观察力等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且不够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有些特殊儿童甚至上课无法安坐,听课效率较差;而部分特殊儿童观察事物的目标性和顺序性不强,和教师、同学关注的焦点和顺序不一致,很难发现事物的特征,因而很难在正常的教学中习得知识。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动机不足、行为习惯不好,如有人经常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人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畏难情绪,对自己熟悉的内容能参与学习,遇到不熟悉的内容则放弃学习甚至发脾气。

(二)人际交往不佳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在校园内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与同伴交往方面,虽然特殊儿童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往意愿,但大部分交往是不成功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也积极引导,让普通儿童认识到他们有责任帮助特殊儿童,但特殊儿童的玩伴依然较少。这一现象源于特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智力、思维能力相对欠缺,导致他们做出攻击他人、破坏他人物品、用不恰当的方式吸引同学注意等不讨人喜欢的行为,让普通学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合作学习。在与教师交往方面,由于特殊儿童在课堂或课间活动中可能出现不听指令、随意离开教室、随意离开队伍、故意激怒教师以引起教师注意等行为,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的不便,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对特殊儿童失去信心和耐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

(三)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进入学校的普通学龄期儿童,应该能利用简单的生活和劳动技能,料理自己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有些特殊儿童入校后,对学校的公共设施适应困难,不愿意使用卫生间,经常憋着大小便回家或者直接在操场等户外场地解决;个别很特殊的儿童由于肢体残疾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家长全程监护陪读;还有些特殊儿童在收拾整理个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参与值日活动方面,比较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这些情况让特殊儿童跟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

(四)常规适应困难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和规章制度,也可能组织一些临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特殊儿童入校以后,也需要学会遵守基本的校纪校规,在日常的学校活动或班级活动中服从指挥、遵守规则。但部分特殊儿童在常规的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常见现象有: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和规章制度;在课堂上、活动中做出一些干扰他人的动作,制造一些不合时宜的声音;不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等。

二、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校适应不良成因

(一)学校管理工作的缺失

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目前部分学校对随班就读的观念仍然滞后,认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责,不是普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招收特殊儿童是学区划分、就近入学等政策的结果。因此,学校往往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视为旁听生,成绩不能入册,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确保特殊儿童安全等事项,忽略了学校需要为促进特殊儿童学校适应做物理环境、课程与教学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调整。这样会影响班级教师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育责任感与教育投入程度,影响学生对随班就读同学的理解和接纳,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是没有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在普通学校中,班额大是常态,较多数量的普通儿童已经给教师造成较大的教学和管理负担,教师顾此失彼,已难以顾及每一名学生在班的所有状况,别说特殊儿童在学校适应方面有许多特殊需求,更加难以满足和解决。部分有心解决问题的教师,也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的特殊教育技术和手段,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二)家校之间缺乏真正的配合

由于存在“特殊”这个标签,大多数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家长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已逐渐失去信心,当孩子入校随班就读时,他们往往把教育的责任全都交给学校,或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度包办,对孩子缺少培养目标和要求。这些都是消极的教育观念,不利于配合学校做好特殊儿童的入学适应工作,也不利于特殊儿童的长期发展。

另外,家长在特殊教育方面专业能力不足,学校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不够,导致家长不知道如何支持和协助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学校适应的参与程度很难深入。家校不能形成合力,甚至彼此背道而驰,自然难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入学适应。

三、促进特殊儿童学校适应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融合教育的最终理念,不是让学生做好准备去适应学校,而是学校做好准备迎接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将查找和改变学生问题的焦点转为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学校是特殊儿童除了家庭生活时间最多的场所,因此学校需要重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各方面的需求与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了让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能够随班成长,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是努力为特殊儿童合理布局学校的生活设施和教育设备,创设无障碍的物理环境。二是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由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数量和入校时间无法预测,需要提前向全体教师普及基本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帮助教师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提升应对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能力,减轻教师的无力感或焦虑感。三是对随班就读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对有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班级,应适当减小班额,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应对特殊儿童的种种特殊需求;对班上有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师,在考核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四是在学风建设上,倡导教师、学生接纳个别差异、关爱特殊儿童,促进和諧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建立,让特殊儿童在没有歧视和压力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2.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支持

目前在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接受一样的教育,时间、空间和教材别无二致,没有为特殊儿童进行专门的课程调整和实施个别化教育。根据《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设置资源教室,引进、培养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对学校适应困难的特殊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因此,学校有必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在随班就读的班级,邀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工作与普通教学工作的结合,对课程和教学做出调整,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并建立针对特殊儿童评价机制,让特殊儿童在班级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适应能力。例如,我校在近期开辟了一间教室作为资源教室,进行动静相宜的布置,让特殊儿童在资源教室中进行感统训练,对学科知识进行补救学习,逐渐缩短其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二)家庭方面

家长的教育观念、态度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很大。对特殊儿童来说,家长的作用更为突出。家长的压力应对机制、入学准备态度、价值观影响着家长在特殊儿童转衔过程的实践,也影响着特殊儿童早期的学校表现。因此,家长需要为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做积极的努力。

1.积极做好特殊儿童的入学准备

家长要正确看待特殊儿童,接受特殊儿童由于存在各种身心缺陷,导致他们动作、语言、认知等各方面落后于普通儿童的事实,并在入学前重视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培养。例如,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对特殊儿童既不过于严厉苛刻,也不过于溺爱纵容,多引导其主动参与早期干预服务,逐渐发展动作、语言、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做好这些入学准备,有利于特殊儿童进入学校随班就读时,能够较快融入集体、适应学习生活。

2.支持与配合学校的工作

一方面,在特殊儿童入学时,家长应积极主动与学校、班级教师沟通,向教师介绍孩子的特点,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育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例如,笔者班上曾有一名随班就读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他喜欢音乐课、数学课,但是在语文课、美术课上连1分钟都坐不住,老是往外跑,还乱喊乱叫。后来笔者观察到该生动手能力很弱,不喜欢写字和画画,经咨询家长,才得知他在上幼儿园时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因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管教,爷爷奶奶又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其丧失许多自主动手做事的机会,所以该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经过反复沟通,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到学校陪读,在语文、美术课上配合教师引导孩子慢慢参与课堂,同时带孩子接受专业机构的评估,加强了精细动作和沟通能力的练习,生活中也有意识地多给孩子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临近学期末,这名学生虽然语文学习仍然不太理想,但是能够坐在位置上写字、画画,还能偶尔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孩子学校适应的表现,做好课后的补救与训练,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陪读。同时,为了帮助特殊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应该设法获得其他普通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创造条件,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与合作,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案,扎实开展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高凌云(1976— ),男,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柳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问题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