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鸡肉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

2021-01-10田金鹏覃小懿黄歆婷刘雅丽史海静赵红月

饲料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肉质饲粮鸡肉

田金鹏,覃小懿,黄歆婷,刘雅丽,史海静,赵红月,黄 进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随着鸡肉占据人类食谱的比例逐渐增大,人们对鸡肉的品质也越来越重视。鸡肉品质指标包括感官、物理学和化学三个方面的表现[1],但是影响鸡肉肉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本质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要有鸡的品种、日龄、饲养方式、日粮组成等[2]。鸡的品种和性别对肉质有着先天性的影响,其后天性的影响包括饲粮、添加剂、饲养方式以及烹饪方式等。为促进鸡肉品质的增长,提高鸡肉“一高三低”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和胆固醇低的营养优势,本文对影响鸡肉肉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1 品种

我国地大物博,鸡品种资源相当丰富,有着许多具有优良性能的地方鸡种。优良的品种是影响鸡肉肉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鸡的肌纤维、水分、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组成不同,因而不同品种的鸡肉肉质也是不一样的。优质的地方鸡种肉质细腻、口味更好,其肉质好于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被老百姓所热衷。固始鸡、海南文昌鸡、清远麻鸡等优质地方鸡的品质更是突出,肉佳味美、营养价值高。宋焕禄等[3]研究表明,固始鸡的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比AA鸡高,尤其是胸肉部分。胸肉的品质是鸡肉品质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固始鸡的肉质在总体上高于AA鸡。唐辉等[4]研究表明,海南文昌鸡的腿肉保水性较好,更细嫩多汁,肌肉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丰富,使其更具香味。研究表明我国地方鸡种相对于引进鸡种有着更高的保水性能、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更高。程天德等[5]对清远麻鸡进行生鸡肉弹性、嫩度值、持水性、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测定,反映出清远麻鸡较高的综合品质。

2 性 别

性别对鸡肉的影响与性激素及代谢、脂类和氨基酸的分布与含量有关系。类固醇类激素会影响脂类风味的形成。性别的差异来自于性成熟,因此性别对风味影响程度的大小与日龄有关,公鸡在达到性成熟时会有较强的风味。但是在14周龄以前,公鸡与母鸡的风味无明显差异,14周龄后公鸡腿肉和胸肉有更好的风味。瑶山鸡母鸡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同日龄公鸡,说明母鸡比同日龄公鸡口感风味好[6]。岳永生等[7]研究表明,相同日龄的土杂鸡公鸡肉质及风味更好。

3 日 龄

日龄因素对于鸡肉的肉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不同日龄的鸡,胸肌、腿肌等肌肉纤维发育程度不一。日龄短,仔鸡未发育完全,肌肉嫩度高,适合爆炒。日龄过长会导致鸡肉肉质过老,难以咀嚼,适合煲汤。笼养的肉鸡一般日龄较短,常见的白羽肉鸡一般需要42 d出栏,这样的肉鸡肉质稍嫩,最适合热炒。而一般的散养土鸡,日龄相对长,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110 d可以出栏上市。由于这种鸡生长周期长,其肉质鲜美、富有弹性,通过炖或者焖烧的方式制作出的鸡肉味美好吃。唐继高等[6]对瑶山鸡研究表明,随着日龄增加鸡肉的粗脂肪含量也增加,因此300日龄鸡比120日龄鸡口感风味好。不同品种鸡在不同日龄时的肉质也不相同,可通过此方法研究鸡肉肉质最佳的日龄。

4 饲养方式

鸡肉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鸡肉的口感有好有坏,品质时高时低,其原因是在饲养肉鸡时所采用的饲养方式不同。常用的饲养方式有以下三种:分别是常规喂养也称为平养、自由放养或者自由散养以及放养与笼养结合。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肉质、肌肉组织以及鸡肉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康萍等[8]将4周大的河田鸡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的喂养方式也就是常规喂养,B组采用自由放养的方式,C组采用放养与笼养结合的方式。屠宰后在胸肌与腿肌部位取肌肉组织用于肌肉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饲养周期的延长,鸡肉品质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且B组肌肉组织的剪切力要高于A组和C组,其中A组肌肉的剪切力最小,这说明自由散养的饲养模式可以提高肉鸡品质。韩剑众等[9]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广西黄”黄羽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常规平养和自由放养相比,鸡肉中肌肉肌纤维密度和肌组织面积比都显著下降,而放养的各类肌纤维都相对提高,说明自由放养有利于提高鸡肉的品质。

5 饲粮

饲粮是指给动物吃的饲料,能提供给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促进动物健康生长的可食物质,它的范畴很广泛,可以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等。能量饲料主要是为肉鸡提供能量,常见的有谷物类和糠麸类。蛋白质饲料又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鸡的饲粮中一般添加的是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包含多种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影响鸡肉的风味和体质的蓄积。采用鱼内脏发酵饲料,则会改善鸡肉的鱼腥味。还可以利用添加羽毛粉,降低腹脂和胴体脂肪含量。菜籽饼因为含有葡萄糖苷可能造成鸡肉异味[10]。

能量饲料影响鸡肉脂肪的含量,而鸡肉中脂肪含量的多少又影响着鸡肉的风味及营养价值。油脂可以为动物提供能量以及多种脂肪酸,可以改善饲料的可口性。饲粮中添加油脂对鸡肉肉质有着重要影响,可提高鸡肉pH值,降低鸡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提高鸡肉嫩度和改善鸡肉肉色,增加肌内脂肪、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等在鸡肉中的沉积。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通过饮食干预生产富含n-3PUFA功能性动物产品是提高人n-3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一种有效方式。饲粮添加亚麻籽可提高禽产品中n-3PUFA的含量[11]。饲料中添加大豆油,可明显提高鸡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鸡肉脂肪变软。喂玉米、麦类、薯类、谷皮等饲料时,形成的脂肪一般较硬,若喂酱油粕、蛹饼、酒糟、鱼粉等饲料时,则脂肪较软并有特殊气味[12]。除用玉米、稻谷、米糠、花生荚、砂粒等喂养,保证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与基本物质供应量,可按需要专门喂一些特殊饲料,如隔日投喂香蕉皮、芭蕉皮等,直至出栏,可使鸡肉嫩、爽口、带有香味。可隔日投喂野草,如茅草、牛毛草等青饲料直至出栏,可使鸡肉色佳、味道好,具有野味。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也可以代替抗生素,并且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改善鸡肉的肉质和风味[13-15]。

6 烹饪方法

不同的烹饪方法、不同的烹饪工具做出来的鸡肉口感是不一样的。用沸水煮、真空低温慢煮、空气炸锅炸制和电蒸箱蒸制四种处理方式,得出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得到口感不同的鸡肉。空气炸锅处理鸡肉导致烹饪损失率高于其他3种处理方式,空气循环加热带走水分较多。电蒸箱处理鸡肉的水分损失率最少,这与在蒸制过程中电蒸箱内供水充足减少了鸡肉的水分流失有关[16]。电磁炉烹制的鸡肉感官分值最高,尤其是香味显著高于电压力锅和电炉;电压力锅烹制的鸡肉色泽较差、汤汁混浊,更适宜煲汤;电炉烹制的鸡肉感官分值最低,尤其是嫩度显著低于电磁炉和高压锅[17]。丰富的烹饪方法会得到不同口感、形态、风味的鸡肉。

7 小 结

如今国内外鸡肉肉质的评定方法各有不同,所采用的肉质指标种类较多,从以上试验结果来看,影响鸡肉肉质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对于鸡的品种来说优质鸡的品种更加受到大众的喜欢;公鸡母鸡的口感与风味也是各有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来说影响其营养,放养方式对鸡肉品质来说可以更美味和更有营养;在饲粮上,能量饲料影响鸡肉脂肪,蛋白质饲料影响鸡肉的风味和体质的蓄积;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鸡肉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在烹饪方式上、不同的烹饪方法,不同的烹饪工具都会有不同的鸡肉风味。所以影响鸡肉的品质因素是多元化的。

猜你喜欢

肉质饲粮鸡肉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春日水中鲜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香煎”出好味
厨房料理小妙招
下半年鸡肉市场看好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