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钟山区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1-01-10李跃宏

饲料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钟山区养牛头牛

李跃宏,赵 娇

(六盘水市钟山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六盘水553000)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文件精神,六盘水市钟山区将肉牛产业作为生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按照脱贫攻坚全面发起总攻指挥部总体工作部署,狠抓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态畜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占比,促进农民快速、持久增收致富。

1 钟山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1 钟山区养殖业总体情况

2019年上半年,钟山区完成牧草种植3 480亩(1亩≈666.7 m2),生猪存栏103 154万头,牛存栏19 713头,羊存栏29 403只,家禽存栏945 661羽。钟山区现存栏母牛6 903头,养殖户数5 697户,全区能繁母牛的养殖户数和头数分别为:大河镇246户373头,大湾镇591户983头,汪家寨镇264户336头,金盆乡958户1 160头,南开乡940户1 232头,青林乡296户567头,保华镇779户892头,木果镇1 217户1 218头,双戛106户142头。其中养殖3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大户180户905头,有养殖企业2个。肉牛养殖分散在钟山区内广大农村,养殖方式主要以放养为主,农户充分利用山草进行放牧或刈割田间地头的野草,冬季利用农作物秸秆碎养殖。

1.2 钟山区牛改点建设情况

钟山区现有牛改点4个,分别为南开牛改点、青林牛改点、汪家寨镇牛改点、大湾牛改点。其中南开牛改情况实施较好,服务范围超过南开乡养殖母牛的60%以上,每年人工配种能繁母牛在600头以上,按每头150元收费,年配种收入为9万元。在牛改点带动下,合兴村养殖能繁母牛农户达80户,养殖母牛165头。

1.3 农村散养户养殖情况

农村散养牛的养殖以家庭单独散养或以家人为一组放牧加圈养方式进行(俗称放伙牛)。放伙牛每天白天派1人放养,各家轮流排班,晚上结合补料圈养,基本以山草为主,不需要种植牧草。每家养殖牛1~5头不等。经过人工冻精配种后,每头10个月以上的小牛可卖1万元,养牛农户每年可收入3万~5万元。

1.4 养殖大户或合作社的养殖情况

养殖合作社以养殖母牛为主,如水城县犇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母牛24头,常年存栏牛35头以上,目前工人2人,种植牧草约20亩左右,有圈舍500 m2左右,建有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牛基本以舍饲为主,牛的配种以人工授精为主,辅以自然交配,年出栏牛25头左右,每头牛价值11 000元,除去养殖成本,每年收入12万元。

1.5 企业肉牛养殖情况

钟山区有养牛场3个。其中贵州凉都搏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辖两个基地,即一期基地位于六盘水钟山区青林乡海发村幺岩3组,二期基地位于六盘水钟山区青林乡二寨村马蹄井。一期占地40亩,建成圈舍5 500 m2,干草棚7 600 m2、干粪棚1400 m2、青贮池3 400 m3、沼气池3 000 m3、办公(生活)用房350 m2;二期占地106亩,建成圈舍9 000 m2,干草棚2 500 m2、干粪棚1 500 m2、青贮池1 800 m3、沼气池600 m3、办公(生活)用房600 m2。2019年初存栏牛618头,截止2020年1月17日尚存栏165头。2019年累计销售453头,收入7031 476万元。解决了14人的就业,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3 000元。满负荷生产后,即公司基地存栏量达到1 000头,可直接解决当地就业人员35人,人均年收入达35 000以上。屠宰点及食品加工厂投入运行之后。需在当地招用务工人员30人,按照每人3 000元/月的工资计算,每人年收入可达36 000元。

钟山区大石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1栋,实际使用面积1 800 m2,建有防疫室、财务室和办公室等配套设施,已投入建设、经营资金约400余万元。主要发展养殖能繁母牛、犊牛、架子育肥牛,种植牧草、玉米及酿酒销售等产业。截至目前,饲养能繁母牛70头,后备能繁母牛40头,育肥牛63头,合作社现在存栏牛173头;种植皇竹草200余亩、青饲玉米530亩;清粪方式采用机械干清为主,有配套干粪棚、化粪池,牛粪尿用于玉米追肥,实现了综合利用。

2 养牛效益分析

2.1 母牛养殖效益分析

每增加1 000头牛,牛价值800万元,从配种到产仔断奶1个周期约12个月,在舍饲情况下,每头牛每天养殖成本20元,1 000头牛每年(按360 d计算)养殖成本为720万元,每头犊牛价值7 000元,价值在700万元。

2.2 小牛育肥养殖效益分析

每头犊牛价值7 000元,育肥期10个月,出栏体重500~600 kg,价值在1.6万~1.9万元,每头牛每天养殖成本为20元,每头牛育肥成本6 000元,因此每头牛的育肥效益0.3~0.6万元,1 000头牛300万~600万元。

2.3 带动牧草种植

每亩草地产量按4 000 kg计,每头母牛年消耗草料7 200 kg,需种植牧草1.8亩,即1 000头母牛配套草地1 800亩;每头育肥牛1个育肥期内消耗草料5 400 kg,每亩草地产量按4 000 kg计,需种植牧草1.35亩,即1 000头育肥牛配套草地1 350亩。

2.4 政策支持

根据“区办通字[2018]71号”文件精神,年出栏30头牛以上牛场每头奖励1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母牛产犊,每头犊牛奖励1 000元,两项合计奖励110万元;配套种植牧草3 150亩,每户饲养2~3头能繁母牛,可解决400~500个劳动力就业,新增养牛大户200户以上,每年向市场提供牛肉325 t,产值2 600万元,可撬动民间资本约1 000万元用于养牛业投资。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牛改点配套不齐。钟山区现有牛改点4个,分别为南开牛改点、青林牛改点、汪家寨镇牛改点、大湾牛改点。而木果镇、金盆镇、保华镇存栏母牛多,但无相应的牛改点,不能满足农户饲养母牛配种需求。

二是中小养牛户粪污处理设施不齐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需要新建粪污处理设施处理牛粪尿,但缺乏相应的建设资金。

三是科技人才力量不强。目前,钟山区从事畜牧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少,部分乡镇的业务人员兼顾工作较多,不能专心致力于畜牧业生产,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生态养牛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由于钟山区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起步较晚,且现有的龙头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市场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骨干。企业与农户利益连结不紧密,尚停留在流转土地和务工收入上,产业水平、科技水平难以跟上发展步伐,在产业链条发展方面存在脱节和断档,未能真正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整个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五是资金投入不够。规模养殖前期资金投入主要依靠零散、分散经营主体企业的投入,难以集聚资金等发展要素,未形成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以创新为根本的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和规范管理的投入机制。

4 意见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肉牛产业是农民增收有效途径,对于贫困户脱贫和农民持续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全区能繁母牛存栏量特点,建议增设木果、金盆、保华牛改点,形成全区重点养牛乡镇牛品改点全覆盖。

为综合考虑牛改工作效能,在全区肉牛养殖基础上,强化养殖大户、养殖企业的培育,完善养殖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引导养殖大户、企业培育自身软硬件措施(申报凉都肉牛地理标识),加大技术人员培训,配套种植牧草。到2021年通过壮大技术服务力量,培育养牛大户,养牛专业合作社,全区能繁母牛数量达13 000头,肉牛存栏达28 000头以上,与改良扩繁工程及其他要求和需要相匹配,逐步实现扩大规模并向全区推开。2022年实现全区新增能繁母牛5 000头,能繁母牛存栏达18 000头以上,肉牛存栏达40 000头以上。

以市场为导向,由养牛公司建立犊牛回收机制,集中饲养育肥商品牛,建成生态肉牛屠宰项目并投入使用,确保肉牛养殖通过肉牛育肥、屠宰加工产生最大经济效益,最终创建具有钟山特色的生态肉牛全产业链。

猜你喜欢

钟山区养牛头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多少头牛能“炸飞”学校?
天上有头牛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某师傅一年要杀多少头牛?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到钟山区考察“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
钟山区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