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以浙江农林大学新动科人才培养为例

2021-01-10魏筱诗俞佳妃茅慧玲崔艳军孙伟圣

饲料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课动物专业

魏筱诗,俞佳妃,,茅慧玲,崔艳军,孙伟圣,周 华,王 翀,*

(1.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浙江省畜禽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互联网检测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杭州311300;2.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杭州311300)

动物科学专业旨在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特征、营养需要和遗传改良,以满足人类对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为保障动物科学的长足发展,培养具有宽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研发和管理的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模式的变革,尽管目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专业不断细化,但相关培养模式始终未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战略发展目标。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新动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拔尖创新型动科人才的培养方案。

1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之新动科人才是各大农业高等学校面临的挑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1]:(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志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2)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会先后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相关实习和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造成学生过度依赖老师,不会主动获取知识,也影响了学生思维方式和科研能力等的培养。(3)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以获得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技能的培养,无法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学生面对社会后易脱节,不能达到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双向满意。(4)缺乏全面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无法准确评估人才的培养效果。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内容,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深耕绿水青山,扎实推进新农科建设,浙江农林大学结合专业发展概况,提出了新农科建设五个“新”:秉持新理念(以本为本、持续发展),笃定新目标(生态引领、特色发展),构建新体系(复合交叉、融合发展),创建新模式(卓越新才、多元发展),探索新机制(多措并立、创新发展),以期培养新一代拔尖创新人才。

2.1 建设动物科学专业的“金课”

为响应教育部通知,浙江农林大学要求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贯彻落实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水课”出现的原因复杂,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和关键问题。那什么是“金课”?即“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因此,打造动物科学专业的“金课”迫在眉睫。(1)“金课”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线下式、线上式、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式和社会实践式。线下课程如动物营养学、饲料添加剂与配合饲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精心设计,并且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与学生共同参与[2]。打造慕课,建立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3],目前已有慕课数量达到8 000余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用人数突破1.4亿人次。(2)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将学生按25人左右规模编班,让学生从观看变为体验,充当“一小时老师”和“一堂课老师”,全面实施互动式教学、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促使学生课后练习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达到1∶1以上。(3)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建设中国“金课”提供多重保障,如保障课程建设经费,加大“金课”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金课”有可量化、可检测、可评价的评价指标。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之地,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浙江农林大学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掌握现代农业基础理论和生物学基本知识及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的高素质人才,以及符合未来人才培养趋势的新时代建设者和领导者。(1)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建立师生双向选择与双向考核机制。导师要从学术业务方面指导学生专业成才;从为人处世方面引导学生做人成才;从提供各种条件方面托举学生综合成才。在过程中,尊重学生、量体裁衣,激励创新、团队合作、循循善诱。导师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导学关系,注意沟通技巧[4]。导师和学生实际上是一个团队,要进行合作和交流。导师和同学之间的信任主要取决于同学对导师的信任和尊重,而对导师的信任来自于对导师的了解。师生的双向选择是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将导学关系满意度纳入导师工作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培养“师生共同体”意识形态,并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做到出现问题可以早发现、早反馈、早解决[5]。(2)本硕衔接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优质本科生源并使其成为拔尖创新型学生的后备梯队。入学阶段开展学科导论教育,整体认知动物科学专业;组织开展科研经验座谈会,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利用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搭建优质本科生源与指导教师的合作平台,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科研思维。通过循序渐进式引导优质本科生源进入实验室开展试验,实现本科阶段试验方向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的紧密衔接,有助于其后续试验课题的开展及成果产出[6]。

2.3 以学科竞赛为纽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科竞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运用和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学科竞赛通常包含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汇报等方面,综合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学科竞赛不仅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还注重引导学生开发新方法、接触新理念、运用新技术、掌握新设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在教育部、行业部委、专业学位学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推动下,各涉农学科学生培养单位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设和培育了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牛精英计划”挑战赛、动物科学技能大赛、“渔菁英”挑战赛等多项学科竞赛[7]。此外,在动物科技学院老师的积极组织和申请下,已立项浙江省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动物科技学院目前已多次派出代表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约50%的学生获奖。不仅在参赛过程中夯实了专业理论基础,激发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也提高了团队的合作意识。

2.4 产学研结合,校企共赢

基于转型成为现代化、数字化产业的关键阶段,目前急缺拔尖创新型动科人才。行业实习以“实践为本”,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浙江农林大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了“校校、校企、校地、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1)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基地,保障学生在校就能开展实践;在校内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强化校外实践基地。(2)借助高等学校联盟等平台,如“牛精英计划”“雏鹰计划”等,通过联合全国各地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在假期提供包括养殖、饲料、服务和设备等多种方向的实习岗位,拓宽学生的实习范围和类型。(3)除了派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外,还可聘请企业家通过开展科研和产业问题相关讲座,透视国家政策、分析产业问题和了解专业前沿动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4)结合企业技术难点,利用学校人才、设备条件和研究基础,设立相关校企研究项目,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设计研究课题,不仅有助于企业解决相关难题,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产学研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帮助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科技进步,提高学生素质,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此外,在产学研实施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在行业内建立丰富的人脉,实现校园到岗位的平稳过渡,企业也可提前发现并培养人才,达到校企共赢。

2.5 评价体系多样化

为了更加全面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摈弃之前单一的用成绩制进行考核的方式,建立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浙江农林大学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

全过程考核包括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以及考核结果动态化。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动态变化的,仅用期末或毕业时的结果评价学生太片面,且不利于学生养成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动态调整机制既有利于让优秀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又能激励其他学生好好学习,从而保证学生群体的活力与质量。因此,每学期围绕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求真敬业”的校训精神,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动态地以学生的科研能力、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沟通表达能力、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区表现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此举重在平时表现的考核,减少期末成绩考核的占比,旨在督促学生不断学习,促进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局限性,可增加学生同级之间、高低年级之间以及实习长辈等对该名学生的评价,从而实现多视角的评价体系。而针对学习成绩的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以启发思维、激发智慧为命题要求,以开放式、非标准式为参考答案,以学生分析能力和解题思路是否有创意为成绩评定标准,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

3 小结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畜牧业值得动科人为之奋斗。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砥砺前行,学习全国高校优秀经验,培养出更多新动科人才。教育者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的喜欢与热爱,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如此我国畜牧业才能不断进步、超越。

猜你喜欢

金课动物专业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