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1-01-07蔡美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蔡美平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高效课堂,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引导下,合理分工,积极交流,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展开合作学习活动,共同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能力,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构建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合作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准确的掌握,并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合理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通常各个学习小组成员以5-6人为宜,过少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过多会挫伤个体的积极性,且加大合作的难度。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各个小组综合实力的大体一致,还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意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分组,形成组内和谐共处、组间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成员的分工上,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意愿。比如,组织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学生适合做组长,表达能力强的适合代表小组总结发言。在小组内,应该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责,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职责和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探究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人民币兑换》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思考人民币付钱的形式有哪些、如何使用人民币购物消费、在使用人民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安排学习任务后,考虑到学习任务难度不高,偏向于交流活动,可以考虑前后两桌学生为一组的分组方式,将学生以4人一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组方式有多种类型,比如对于案例中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简化分组过程,而对于有一定难度且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好、中、后进生在一组的分组方式,以先进带后进。对于难度较大,需要深入探究的学习任务,可以尝试采用好与好这种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方式。这虽然与惯常的分组理念不符,但可以更好地激发小组内成员的潜力,根据小组学习水平安排难度适当的探究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成长。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看着十分热烈,然而真正到了反馈学习成果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有的小组仅有部分成员在积极讨论,而有一些成员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还有的小组是讨论热烈,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小组成员意见很杂乱,参与的有效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注意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巧设教学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情境的问题导向性,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明显的目标,使组内的交流讨论杂乱无章。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校园内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考虑到实践活动范围过于宽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准备一些道具,以“抽签”的方式选定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小组抽签选到了测量校园的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将任务分解为测量学校周长、教学楼周长、操场周长、旗杆高度等若干个任务,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具体任务,分工合作。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互相配合,交流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且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情境教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单纯追求情境的巧妙有趣,还要确保情境与教学内容存在直接联系,不能偏离学习任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而不具体的,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情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数学现象中挖掘和归纳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加强交流,积极互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学生交流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缺乏探究或讨论的价值,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师未能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即便是同质的小组也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有的小组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组内互动不够深入,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教师要注意合理掌控学习任务的难度,建议采取分层的连续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阶梯式的学习任务,使交流互动更加频繁、深入。同时,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监督。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教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对于气氛沉闷、缺乏思路的学习小组,需要教师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必要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学习小组采用拼图的方式,将圆形转换为其他图形,利用已有知识计算圆的面积,再尝试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不小的难度,很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有的小组将圆形裁成若干个部分,拼成三角形或长方形,计算得出了圆的面积,却无法有效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圆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拆分,让各个图形保留有圆本身的属性,而不是把圆零碎的分成各种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顺利完成了推导公式的学习任务。

四、科学评价,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既体现了学生个体的作用,又集合了集体的智慧,可以使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融合到一起。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不足,归纳学习方法,寻求改善自身学习表现的手段,为后续学习铺垫条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对于各个小组学习情况的评价不能单独考察学习成果,还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具体成员学习表现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组内成员自评、互评和小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和教师相比,学生身处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组成员的表现有更加细致的了解,评价的角度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各个小组内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个人,对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提出表扬。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可以给出适当的奖励,比如学习积分或奖励文具等,更好地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积极表现。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享受共同攻克数学难关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信心和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振彪,马晓红.基于PBL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5):90-93.

[2]冯晓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探究[D].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191-192.

[3]王东国.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教育天地,2019,1(4):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