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模式在抑郁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2021-01-07王小丹王春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5期
关键词:焦点护理人员心理

王小丹,王春芝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0 引言

抑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之一,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无愉悦感。该病的病程较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对于抑郁症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与干预。以往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指导用药、观察治疗指标等,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不佳,远期效果并不理想。焦点解决模式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该模式的发展基础为积极心理学,以集中注意患者的积极方面,挖掘出患者的积极力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出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自主改善不良心理[2]。由此可见,将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合了具体的病例探究了该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本中心近两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抽取了130 例作为样本,其中包括男性患者75 例,女性患者55 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2 岁,最小年龄为32 岁,最长病程达7 年,最短病程为2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在随机的原则下进行分组,其中的65 例为对照组,另外的65 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中的65 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中的65 例患者则实施焦点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2.1 对问题进行描述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病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以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了解患者,如睡眠表现、饮食表现等,尤其要注意患者所表现出的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患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断地鼓励患者能够将内心的疑惑传达给护理人员[3]。及时帮助患者缓解对治疗地点所表现出的陌生感及紧张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与患者构建出良好的护患关系[4]。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在发病期间做好询问。

1.2.2 帮助患者建立目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从而使患者对疾病本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就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行商讨,并建立起可行的目标。其目的在于鼓励患者对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描述,让患者能够朝着期待的目标努力[5]。

1.2.3 了解并探查患者的例外情况

护理人员应主动地引导患者明确自身所患疾病对家庭所产生的影响,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并能按时服用药物、接受有效的心理干预,让患者知道通过以上的努力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6]。可采取访问患者的形式,也可以组织患者参与一些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讲座,让患者认识到抑郁症的发生并不是绝对的不幸。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可询问患者发作时的表现,让患者对过去的例外情况进行回顾,帮助患者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找到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7]。

1.2.4 对患者的表现给予反馈与评价

当患者做出合理的决定后,护理人员及家属都应及时给予患者肯定与赞赏,使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帮助患者了解到自身干预的效果,及时对患者做出的正面行动给予积极的评价[8-10]。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进行观察对比。其中焦虑、抑郁状态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价,包括的指标主要有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不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分均记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式为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大多数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躯体出现不适的情感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对人和事失去兴趣,严重的患者有自杀倾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长时间的抑郁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日间活动受到影响等。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与干预,尤其在心理上应做好及时的疏导。

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护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焦点解决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逐渐取代了常规的护理方法[11],该模式主动激发患者的主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挖掘出患者内在的潜能,有效改善患者情感方面的弱点,尤其在抑郁症患者中效果更加凸显[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焦点解决模式,患者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降低,且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焦点解决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

猜你喜欢

焦点护理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焦点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心理小测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心理感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两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