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蒙古族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2021-01-03张帆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民族文化意义

张帆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在民族地区,同时还承担着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重任。但就目前的高职语文现状,迫切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求课程改革道路。在内蒙古地区的高职语文教学中,蒙古族文化优势没有充分被利用,为实现民族地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化、多元化,同时也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寻求一条可行之路,探究将蒙古族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文化 高职语文 价值 意义

蒙古族文化底蕴独特,也是辉煌的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而在民族地区衍生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站在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究将蒙古族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语文以及蒙古族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高职语文的现状。随着职业教学的发展,传统语文课变得可有可无,语文课在高职教育中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课时锐减,有的高职院校仅仅在偏文科类专业开设语文课,有的高职院校语文课被变相改变为《应用文写作》,以此突出其实用性。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干脆取缔语文课。和同样为公共基础课的思政、英语相比,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没有存在感。[1]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到了高职阶段没有实效性和权威性。因为国家没有像英语课一样针对语文课的统一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衡量学校的语文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没有像思政课一样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对课时教材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缺乏权威性和实效性。从学生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较为不足,学习相对困难,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在认识上也存在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学生认为来了学校仅仅是学习技能的,面向就业的,不需要学习语文课。由此,在中小学占据重要地位的语文课程,到了高等职业院校中竟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状堪忧,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严峻问题。

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色彩,其为学生储备生计的能力更加突出,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及优势。但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全面且综合的,不可盲目地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必须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两翼,缺一不可,才能展翅高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语文课程的继续学习,能感悟文学魅力,陶冶情操,培养思维、表达、写作、沟通和合作等综合能力,是高等院校中唯一能够渗透艺术与科学,融合文化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人文性功能在高职院校中实际上承载着基础和技能的双重责任,它是一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综合技能课程,是不能被任何一门学科所替代的,更不能被随便替换和取缔的。

2.蒙古族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大融合越来越浓厚,但是体现在高等院校中民族文化特色渐趋减弱。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文化在高职语文课堂中没有被足够的引入课堂教学或者延展课外教学,蒙古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承袭着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地方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受到限制,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等于直接面对就业,所以只重视技能,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升,由此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中也是往往关注较弱。片面追求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导致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长此以往,高职院校也无法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学校特色与地方特色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二.蒙古族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价值

1.蒙古族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高职语文课程,面对尴尬处境,需要在彰显时代精神与满足学生要求中探究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凸显其承担的育人责任。那仅仅靠不断被挤压的课时和教材,力量单薄,是不能实现这样的改革。因此,发挥本土文化的功能,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2]在民族地区,比如内蒙古地区,将蒙古族文化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在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能开拓语文课程资源的领域,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路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对民族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从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招生时面向本区域的特征更加明显。所以,地区文化必然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只有融入地区文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才能让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2.蒙古族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在历史上已不同程度地容纳了狩猎文化和农业文化,加上现代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综合文化形态。[3]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蒙古民族精神、思想的体现,更是融合在蒙古民族的血液之中的,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而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文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以及心理认知的能力,到达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

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蒙古族文化中的“天人和谐、人际和谐、情理和谐,英雄主义精神、礼法意识、进取精神”等文化精神特质放在今天的话语体系中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文化傳承机制的构建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可通过文学作品等媒介,依托语文教学课堂、隐形课堂等手段,将这些文化特质渗透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将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蒙古族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挖掘民族文化特质,渗透高职语文教学。站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挖掘地区民族文化的特质,超越狭义的教材文本内容,将与民族地区的生活、民族特性相关的内容渗透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从蒙古族文化内容、学生就业需求、专业设置目标、课程内容建设、语文美感挖掘、文化素质提升等方面出发,充实丰富高职语文教学模式,这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以及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将蒙古族文化涵盖的多种文化内容以文学作品鉴赏、影视剧推送的形式输入课堂,感受蒙古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实地参观感受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民俗体验区,切身体验蒙古族文化;请蒙古族老师或者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其生产生活方式,以第三者视角呈现蒙古族文化特色,丰富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2.寻求路径,实现技能与素质共生。试图为改变高职语文的尴尬且边缘化的处境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推动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共生。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民族地区的学生深入认识地区文化、唤醒文化自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需要在作品的审视中、文化的传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最终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人文精神,升华思想境界,促使达到技能与素质的共生,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3.創新思维,拓宽语文教学的理念涉域。按照当前高职语文的存在现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改革需要创新思路,另辟蹊径,狠下功夫。[4]那么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课程资源,从民族文化在高职语文课堂的渗透与应用入手,促使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多元文化素质,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特点,结合学院的专业设置,根据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构建隐形课堂,满足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需求,对本地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4.彰显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互相交流,融合的历史。各民族的发展演化都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既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又不断地吸收、容纳其他民族成分,同时自己加以融合、演变的过程。在民族地区,更能突显文化融合交流的痕迹,通过将蒙古族文化渗透与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将地方民族文化内涵引入学生职业发展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文化,在文化认知与传承中,提升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树立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也正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由此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尝试多方面、多角度寻找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为了能寻求一条在强调技能、侧重技能的高职院校中与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并驾齐驱的共通之路,从而改变高职语文的尴尬境遇,真正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也为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晓音.地方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6,(7):104-108.

[2]李杉婵,张丽.地方民族文化引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2):94-100.

[3]李娜莎.吴文化融入苏州地区高职语文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12-15.

[4]李鑫宇.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蒙古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11-18.

课题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蒙古文化在内蒙古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编号:NZJGH2019004)阶段性成果。鄂尔多斯职业学院2019年科研基金项目“蒙古文化在内蒙古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编号:EJD1919)成果。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民族文化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